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印象广西 人文胜迹 华夏建筑奇葩的侗族鼓楼

印象广西 人文胜迹 华夏建筑奇葩的侗族鼓楼

时间:2024-04-01 21:26:56

相关推荐

印象广西 人文胜迹 华夏建筑奇葩的侗族鼓楼

今天黑猫小哥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华夏建筑奇葩的侗族鼓楼,来到侗族人的村寨,首先会看到一座雄伟巍峨的建筑,它既像宝塔,又像亭阁,周围簇拥着成排的侗家房屋,如同无边的荷叶周围盛开着一朵莲花,美丽而壮观,这便是侗族人标志性的建筑——鼓楼。

侗族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人口数量较多,广泛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三省区的毗连地区,基本连成一片。侗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侗水语支。又分南北两大方言,广西的侗族属南部方言区。侗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用拉丁字母创建了现在的侗文。

广西侗族的人口约有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另外融水、龙胜、融安、罗城等县(自治县)也多有分布,呈现大聚居、小分散的特点。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是广西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侗族女性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做出的服饰也十分精美。男子传统衣着-般为青布包头,上穿立领对襟衣,外單无纽扣短坎肩,系腰带,下穿长裤,裏绑腿,脚穿草鞋或赤脚; 女子则多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下身穿短式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挽发髻,上戴环特、银钗、银冠等饰品,美艳动人。

侗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民间戏曲“侗戏”历史悠久,传唱不衰。传统诗歌多以民族起源、族人迁徙和风俗习惯为题材,代表作有《嘎茫莽道时嘉》 (或称《远祖歌》)、《洪水滔天》、 《莽岁》等;音乐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独具特色,声音洪亮,气势磅礴,演出时往往有专门的歌队:传统舞蹈“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每逢喜庆活动,一群人彼此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热闹非凡。

侗族的建筑也独有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其中鼓楼、风雨桥和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鼓楼风姿

鼓楼一般都建在侗族村寨的中心地带,周围山清水秀,树木丰茂,为村中“风水”最好的地方。它集佛教宝塔的庄重肃穆和传统楼阁的典雅美观于一一身,楼内装饰彩绘,内容丰富,从传说中的脊兽、鸱吻,到日常可见的花鸟鱼虫,以至于自然风光、婚俗礼仪,都有所呈现。楼身各层檐角和檐口多装饰飞鸟、二龙戏珠等漂亮的雕像,既有加固接口的实用价值,又富有欣赏的美感,侗族文化色彩浓厚。

鼓楼是侗族人智慧的结晶,全用木材建造,结构严密却不用一钉铆,坚固沉稳,可矗立数百年而不朽不斜,让人不得不感叹建筑工艺的高超。从外形上看,鼓楼好似棵高大的杉树,上部楼顶绚丽,多是伞形宝盖顶,下面由众多造型别致的木雕连接成孔状:中部为楼的主体,或四檐四角、或六檐六角、或八檐八角,层层叠叠,形似宝塔,最下部为坚固的鼓楼底座,星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宽敞实用。有意思的是,鼓楼的层数全为单数,小的有三层或五层,大的则有七层、九层甚至二十一层之多,而楼檐楼角又全为双数,据说侗族人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他们认为奇数为天为阳,偶数为地为阴,鼓楼纵横两面的配合,寓意阴阳结合,天长地久。

鼓楼内部构造同样令人赞叹,主承柱从地面直通楼顶,有四根、六根、人根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四根较为常见, 用凿卯穿枋的形式相互连接,称为“内环柱”,四周连接众多檐柱因楼身面数的不同而不同,多为八根或十二根,称为“外环柱”,由下往上呈阶梯状逐层递减, 数量众多而楔合严密,非常牢固。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最为耀眼的建筑,是一一个村子的“心脏”,侗族人全体参加的重大活动,如祭祀、议事、断案、迎宾等一般都在这里进行,建寨必先建鼓楼是侗族人流传至今的古老习俗。据说在过去,侗家村寨的“乡规款约”都在这里制定,每年春节的初一到初七,村寨的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到鼓楼集体庆祝,唱起独具侗族特色的“耶铺”,欢度佳节。冬日闲暇时期,人们就聚集在这里教歌学歌,其乐融融。若遇到外敌人侵,鼓楼中的鼓便会被人蔽响,村寨里的人闻声会意,都会向鼓楼集中,齐心抗敌,因此鼓楼虽为此名,但里面的鼓平时般是不蔽的。

起源和传说

鼓楼历史悠久,侗族人都说从有村寨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有鼓楼了。据相关史料记载,其最早可追溯到越僚人的“巢居”,《魏书》中形容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

上”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称“南越巢居”,清代雍正年间的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其中嘉庆年间的一个史料记载最为详细:

(侗族)诸寨共于高坦处建楼,高数层,名聚堂。用一木杆长数丈, 空其中以悬与顶,名长鼓。凡有不平事,即登楼击之,各寨相闻,俱带长镖利刃齐至楼下,听寨长判之。”可见,鼓楼在古代的确是从御敌示警的作用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而村寨中的老人也有说鼓楼是源于杉树的,说古时候生产力低, 侗族人还没有专用的公共事务场所,一般都是茶余饭后到村中的大杉树底下休息议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就仿照杉树的样子建成鼓楼,作为族人日常聚会之所。

据专家考证,鼓楼最初称为“堂瓦”, 意思就是公共的房屋,后来又称为“百”,指用木头堆积而成的房屋,再后来才称为“鼓楼”,名称的变化体现着它悠久的历史。通过鼓楼,我们看到了侗族人卓越的建筑技术,也看到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鼓楼巍峨,好似侗族人的豁达与强壮;鼓楼庄重,好似侗族人的勇敢与坚韧。侗族人讲,有鼓必有楼,有楼必有鼓,传承千年的鼓楼,已成为侗族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那极富智慧,全用木材建造而岿然矗立的形象,一定会在侗族人的传承中,继续发扬,千古不朽。

以上就是编编对侗族鼓楼的介绍,你们喜欢这个庄重而又巍峨的侗族鼓楼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