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长治市壶关县:创新模式抓旱作 提质增效促脱贫

长治市壶关县:创新模式抓旱作 提质增效促脱贫

时间:2022-10-05 00:09:25

相关推荐

长治市壶关县:创新模式抓旱作 提质增效促脱贫

创新模式抓旱作 提质增效促脱贫

长治市壶关县属典型干石山区,古县志有“掘地三千尺犹不及泉”的记载,历来春旱严重、伏旱、夹秋旱频繁发生,素有“十年九旱”之说,缺水少雨非常严重。全县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121户79559人,是一个山区县、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壶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产业扶贫和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突出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破除农业发展制约瓶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紧扣“一村一品一主体”主抓手,落实“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科技先进”总要求,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实践,有力促进了有机旱作农业和扶贫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可概括为“123456”:

一、坚持“一张蓝图”,打好规划牌。突出规划引领,试点先行,点面结合,一张蓝图干到底,稳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一是六大基地定布局。坚持集中连片和规模种植相结合,充分考虑县情、乡情、村情实际,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多方征求意见,反复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在全县打造旱地西红柿产业基地、玉露香梨产业基地、中药材产业基地、谷子产业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油用牡丹产业等六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二是六大片区立标杆。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确定晋庄、乌集头、牛家掌3个村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村,同时在店上镇、集店乡、东井岭乡创建了6个集中连片示范片,大力推广“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组织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封闭示范区面积达到1万余亩,总面积达3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6万亩旱地蔬菜标准化发展。

二、确保“两个到位”,打好保障牌。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组织,细化责任,强化举措,保障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壶关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工作写入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经济工作会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县农业重点项目,作为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的重大改革事项,实行台账管理,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一月一总结,一月一调度。各有关乡镇和部门也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安排、一同推进、一同落实。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制定出台《产业扶贫奖补政策15条》,明确了旱地蔬菜、中药材、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等十五个方面认定验收标准和申报奖补程序。封闭示范区内种植露地蔬菜每亩奖补1500元,种植中药材每亩奖补400元,发放奖补资金200万元,已经为项目区实施主体发放了130余万元的有机肥、诱虫板、杀虫灯、绿色农药等物化补贴,极大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聚焦“三点发力”,打好有机牌。围绕“找准着力点、聚焦切入点、找准发力点”工作思路,我们以“三点发力”帮助全县种植户改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有机发展。一是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为着力点,夯实有机基础。一方面,积极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系统,统一推广使用杀虫灯、黄蓝板、防虫网等绿色防控新技术,引进无人机、植保坦克等新型植保器具,使用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确保了农药使用负增长。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农家肥、生物菌肥等优质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确保了化肥使用负增长。二是以建设全程追溯系统为切入点,强化过程监管。积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追溯体系,邦仕得公司、融科农林公司、紫辉葡萄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配备了24小时视频追溯管理系统,用户可对定购产品从翻地、播种、施肥、除草一直到采收进行全程监管,倒逼了种植户规范投入、绿色种植。三是以“三品一标”认证为发力点,推动标准生产。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目前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品种已达51种,面积10万余亩,其中红叶种植合作社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紫团公司、融科农林公司、绿色希望合作社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阳光种养合作社等17家农业企业、合作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该县共有10家企业、合作社拟申报绿色认证、7家新型经营主体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均已完成内检员培训工作。

四、紧盯“四个环节”,打好封闭牌。该县始终围绕“大封闭”概念,坚持问题导向,打破思维局限,确保“硬封闭”真封闭,“软封闭”真实现。一是选址划界环节。充分利用山水林田路等自然地理条件实行自然封闭,同时进行规划封闭,设置醒目标识标牌,严禁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有工业污染源,杜绝工业“三废”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在示范区外围500米设置隔离区域,严禁使用除草剂及高毒农药,避免交叉污染。二是人员管理环节。封闭示范区内各实施主体严格确定生产及监管人员名单,对所有种植户进行封闭集中培训,明确技术规程、监管规范。建立生产台账,对示范区内所有地块统一编号,逐片造册,责任到人,确保专人操作、专人监管。三是农资投入环节。建立供应台账,限定封闭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投入品种类及用量,指定供应渠道,实行封闭供应。建立使用台账,由技术员、内检员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封闭使用。四是流通销售环节。目前,封闭示范区内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销售,山西融科公司分别与太原市鸿新农产品有限公司、隰县广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旱地西红柿销售协议,一棵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天津医药中新药业签订了党参供销合同,在首届旱地西红柿文化节上,三家种植大户分别与山西晋味供应链优农优品、河南漯河市赵伟锋蔬菜批发商行、山东临沂市双诚蔬菜有限公司签订了壶关旱地西红柿售卖协议,实现了定向生产、定点收购,“产-供-销”封闭服务。山西融科、阳光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西红柿12枚售价50元,紫辉有机葡萄按不同品种每斤售价在20-200元,实现了优质高价。

五、实施“五大工程”,打好旱作牌。壶关县创新引入“院县合作”机制,以纳水、保水、保肥为核心,一方面传承发扬晋庄“秋耕壮垡,三墒整地”旱作农业经验,一方面推广新型农业集成技术,主要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秸秆粉粹还田、机械深耕、秸秆整杆沟埋、增施有机肥等集成技术对10万亩退化耕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有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厚了土壤耕作层,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提升,对缓解今年旱情起到显著作用,特别是晋庄旱作谷子示范基地,在机械穴播、渗水地膜覆盖技术的综合作用下,长势喜人,旱情不显,丰收在望,真正做到了“旱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二是旱作良种推广工程。旱地西红柿方面推广了“硬粉风暴”“日润1号”“菲腾1号”“亲喔水果番茄”等抗旱节水优质品种,谷子方面示范种植了长生13、长生07等高产多抗新品种,大豆方面示范推广了长豆28号等抗逆高产新品种。三是农水集约增效工程。广泛推广间作套种、穴盘无土育苗等新技术,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和水肥一体化工程。今年五、六月份旱地西红柿移栽定植、谷子等作物播种期间严重干旱少雨,我们采取点水定植、膜下节水灌溉等方式,保证了示范区内作物健壮生长。四是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技专家和特聘农技员、乡土专家的作用,采取“专家包片区、技术人员包基地”的方式,加强农业集成技术运用指导。省农科院先后实施了“旱作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谷子优质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壶关旱地西红柿品种鉴选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市植保站建设了3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县蔬菜办推广了渗水地膜、旱地滴灌等新技术,乡镇农技人员、乡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确保集成技术落地生根。五是旱地蔬菜立体配套工程。“上”架防雹网,既可防雹、防虫、防鸟,又可遮阳、防晒。“中”搭节水喷灌设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80%以上。“下”铺可回收银黑双色反光地膜,银色面向上,能促进光照着色,让果实色泽更加亮丽;黑色面向下,能驱虫除草,保温保湿。

六、发展六大产业,打好增收牌。依托紫团、郭氏、邦仕得、辛寨等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发展旱地西红柿、旱地豆角、旱地辣椒、中药材、食用菌、葡萄等六大特色产业,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其中,旱地西红柿50000亩,涉及167个村,受益贫困户10000余户;旱地豆角4812亩,涉及74个村,受益贫困户1899户;旱地辣椒3867亩,涉及56个村,受益贫困户1756户;中药材19392亩,涉及79个村,受益贫困户5168户;食用菌2000亩,涉及15个村,受益贫困户356户;葡萄782亩,涉及5个村,受益贫困户256户。

壶关县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技术运用,进一步强化责任、创新举措、鼓足干劲、攻坚克难,高标准创建旱作有机示范县,圆满完成全县脱贫摘帽任务!

来源:壶关县人民政府

编辑:秦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