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莫砺锋 莫砺锋百家讲坛诗歌唐朝

莫砺锋 莫砺锋百家讲坛诗歌唐朝

时间:2020-01-16 19:42:26

相关推荐

莫砺锋 莫砺锋百家讲坛诗歌唐朝

南大巩本栋追忆武大沈祖棻

用流丽的白话文或古朴的白话文讲古诗词且写成文章,是近百年以来的事。至少有两代人用白话讲古诗词,讲得甚美。如喻陛云、钱钟书、顾随、程千帆、叶嘉莹、莫砺锋……

因为听了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讲座,引起了我对程千帆教授的兴趣。又因为程千帆教授,让我关注到沈祖棻教授。湖北省图书馆做了一个纪录片,当年省图奠基,基石上署名的不多达士贤人中,即有沈祖棻教授。

可是关于沈教授的文章不多。不意,学习强国上面很有一些。今天是个开始,摘抄一点有兴味的,供同好欣赏。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期待有更多的关于沈先生的妙笔宏文,涌现。

巩本栋是南京大学教授,他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诗人之赋丽以则”:读《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有一段写得特别感人。以下为原文:

流露着诗人慧心的《七绝诗论》

《七绝诗论》是一部分体诗歌研究的专著。全书计六章,依次为:渊源、家数、特质、格律、制作和类别。除最后一章不知何故缺略外,其他五章皆内容完整。第一章讨论七绝诗的渊源,辨析诸说,平正通达。第二章论述七绝诗发展史上的代表作家作品和风格流派,梳理七绝诗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准确精到。第三章综论七绝诗的艺术特征,卓有识见。第四章缕述七绝诗的句法和声律,细致入微。第五章则详论七绝诗创作中的转折勾勒之法,更是多有心得。至于第六章《类别》,以意推测,当是从题材和主题角度对七绝诗所作的论述,惜已缺略。可以说,这是一部体例完备,材料翔实,论述缜密,充满着诗人慧心的七绝诗研究专著。

胡先生讲授唐人七绝,认为七绝创作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时间上的差别即今昔对比来抒发情感。“为划清时间之界域,每用相对性之文字说明之,称为‘勾勒字’”(《唐人七绝诗论》,载《胡小石论文集续编》219页)。依这些勾勒字的不同,胡先生把它们分成16格,即16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没有勾勒字的,这就是“无勾勒字可寻,而意在言外,耐人思索”的一类(《胡小石论文集续编》273页),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15格。在“无勾勒字可寻”的一类作品中,胡先生列举了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曰:“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见图一)花不自由。”却没有讲它究竟怎样“意在言外,耐人思索”。十分巧合的是,多年后,先师程千帆先生回忆起胡先生对自己的教诲时说道:“有一天,我到胡小石先生家去,胡先生正在读唐诗,读的是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略)。讲着讲着,拿着书唱起来,念了一遍又一遍,总有五六遍,把书一摔,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我印象非常深。胡先生晚年在南大教《唐人七绝诗论》,他为什么讲得那么好,就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唐人的心,心与心相通,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两点论——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漫谈》)从程先生的回忆可知,胡先生确实认为这是一首“意在言外,耐人思索”的好诗,而理解这首诗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贴近古人的心灵。

本文的重点是这一小节:“有一天,我到胡小石先生家去,胡先生正在读唐诗,读的是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略)。讲着讲着,拿着书唱起来,念了一遍又一遍,总有五六遍,把书一摔,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目击而道存,言简而会心。中国人,是有文心慧胆的。

南京大学教授评论希腊伪史的揭露

'

以下节选自南大莫砺锋教授《故纸堆与新版书》一文。

读书笔记

第三本是《虚构的古希腊文明》,董并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远超前一本,它的主要观点都具有颠覆性:包括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内的希腊古文献为后世伪造;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出于杜撰;西方古典学的“雅典”概念到16世纪以后才层累造成;只有罗马城邦,没有罗马帝国;古印欧语系是西方学统中的弥天大谎,等等。

总之,以古希腊、古罗马为源头的西方古代文明史完全出于虚构。

我对西方的古代文明只有极粗浅的了解,但一向相当敬畏,尤其在听到人们用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质来解释近代科学为何只在欧洲兴起时,便难免自惭形秽。我曾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看到“古典学系”的牌子,最初还以为该系的研究对象会包括莎士比亚,后来才知道该系只研究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可见西方人的确把古希腊与古罗马视为他们的精神之源。

难道西方学术界如此重视的古希腊文明竟是纯出虚构?

理智使我不敢轻信,内心却是但愿如此。我一向认为有些外国学者对中华文明不够敬畏,甚至抱有敌意,多位日本汉学家不遗余力地想证明屈原并不存在,便是一例。有人说这是他们治学认真所致,但看看日本学者编纂的历史年表,竟有公元前的“天皇”在位长达百年之久,那难道也是治学认真的结果?

我相信西方学界多半会对董并生的著作不闻不问。我只希望从事古希腊研究的中国学者对此书做出回应,是则是,非则非,以免我这样的外行坠入五里雾中。

【莫砺锋教授:江西绝对称得上是宋代文学的半壁江山】

在由@临汝书院 、政邦智库联合主办的首届临汝书院高峰论坛上,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梅庵书院院长莫砺锋教授以视频形式发表了题为《继承江西文脉,弘扬书院文化》的主旨演讲。莫砺锋教授表示,江西绝对称得上是宋代文学的半壁江山。政邦智库节选莫砺锋教授主旨发言如下:

37年以前,我在南京大学读完博士,学位论文题作《江西诗派研究》。虽然那时我从未到过江西,但江西已是我心中的历史文化圣地。事实上对于所有研究宋代文化的人来说,江西都是一块圣地。

江西的宋代文学大家太多了,虽然从现存资料可见的宋代作家的绝对人数来说,也许江南西路不是人数最多的一个路,但如果论一、二流的大家,那么江西绝对称得上是宋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当然,它也是宋代文化的半壁江山。王勃的名句“人杰地灵”虽是写于唐代的南昌,但用来描述宋代的江西也许更加贴切。即使只是抚州一地,也完全当得起这句名言。文学上的曾巩与晏殊、晏几道父子,理学上的李觏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都是历史星空中的灿烂星辰。更不用说那位集政治家、思想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王安石了。我们要想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宋代的江西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我们要想研究宋代的江西文化,抚州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此外,宋代的江西,书院文化非常发达。被称为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就座落在江西的庐山。谁说江西没有双一流大学?早在宋代的江西,白鹿洞书院就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都雄踞全国一流的崇高地位。

抚州的临汝书院虽然创建时代稍晚,但也名震海内,先后培养出程钜夫、吴澄等文化名人。因此我认为,在举国上下重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在江西抚州举行这场高峰论坛来探讨宋代书院文化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可谓既得天时,也得地利。

《闲堂书简》47万字,收写给112名学者的往来书信(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从中可窥猎出程千帆的学人交往渊源与脉络走势图。

读这些信,程千帆交学术朋友是讲求艺术和技巧的。湘籍学者是程的特定往来熟人,比如写给张舜徽(华中师大)、陈贻焮(北京大学)、田余庆(北京大学)、朱正(湖南鲁迅研究专家),周策纵(美籍华裔汉学家),刘茂舒、皮公亮等以叙乡谊、拉关系、谈学问为主。

程千帆以乡前辈大学者为媒介与国内知名学者搭话接腔。例如写给湖北大学古籍所朱祖延教授信时,以朱接续湘籍大学者楊树达古文字、古汉语之学相慰勉;与四川大学文、史双料博导缪钺教授写信时,捎带上了为武大名教授、湖南前辈学者刘永济作传记的逸事。

《闲堂书简》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体现了程千帆的“护犊”之情。写给弟子张三夕、蒋寅、张伯伟、张宏生、程章灿、莫砺锋等的信,运笔细腻,话语亲切,关怀备至,以致嘱咐让弟子们将论文稿和自已写的介绍信带着,拜访南北各地的知名学者如王利器、傅璇琮、罗宗强等,这让一众弟子在名家面前混了一个脸熟,今后参会、发文、写书、评审、上职称就比较容易了。

程千帆自然也不忘与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学热络思想、博感情。李涵(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金元史专家)、金克木(曾执教武大哲学系,唐长孺的妹夫,后为北大著名宗教学、印度学专家)、陆耀东(武大旧同事)、舒芜、霍松林似为程的文友,写信也比较多。

于是这般,如此那般,程千帆编织了一张开口敞阔且雅人深致的学术密网。这是不是程千帆的学问江湖秘笈呢?

#头条好书精选#《杜甫传》

一部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千古诗史,两个杰出诗人跨越时空的诗性共鸣。杜甫的诗反映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的历史,描画了祖国一部分险要而壮丽的山川。他一生各处流浪,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所以他大量地采用了、提炼了人民的语言,使他的诗能有那么多新奇的变化,有充足的力量来表达他所经历的一切。

《杜甫传》的正文是冯至先生撰写的关于诗圣杜甫的长篇传记。正文之后还有附录,里面收录了冯至先生的三篇关于杜甫诗歌的论述性文章和一篇关于杜甫的短篇小说,以及莫砺锋老师的《杜甫简谱》,新旧唐书的杜甫本传,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历代著名杜诗诗评本对杜甫十几首重要诗作的赏析。此外,书中还有许多精美的彩插,包括历代名家描绘杜甫的画像,历代名家的杜甫诗意图,历代著名杜诗诗评本书影,以及冯至先生研究、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信件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等等。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研究家。曾留学德国,精通德语,深受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先生在杜甫和杜诗的研究上,结合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创见,堪称现当代研究杜甫的学人之中的翘楚。其《杜甫传》为许多知名文人和学者所称道。

推荐一本小升初,初上高,高考后娃读的书。今天在家休息陪小狼读莫砺锋老师的《讲杜诗》,这本书是莫砺锋老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给文学研究生开的一门课程“唐宋文学专题”——杜诗研究。再买最好本书之前我们已经把视频全部看完,所以看来还是能理解那么一点点,懂不懂也没有关系就当武侠小说看吧[大笑]

#读书记#

图一是购买的《杜甫诗选》,莫砺锋、童强著,商务印书馆版;图二是1998年买的《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1996年第1次印刷。先不说内容,莫砺锋的这一本,纸张好,印刷精美,但我更喜欢萧涤非的老版书。老书印刷虽然粗糙,但它是小32开本,更轻,也更薄,拿在手上毫无压力。现在的新书,喜欢大开本,又重又厚,翻页很不方便,读起来累。

南大教授、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的书房,空间不大,但整洁清雅、书气洋溢,是做学术、写文章的好地方。

墙上有一对联:青灯有味云影天光半亩水,白发多情霜晨月夕六朝山。联文乃莫砺锋教授自拟,其中隐含一个愚钝老翁在六朝故都的书斋中自得其乐之意。

【家长的哲学】

豆皮和鼠璞,想得透更要说得明

方言是个老东西,更是个好东西,很多相声、误会和笑话,就是从方言来的。没有想到,很多学问也是从方言来的。

先说自己身上的故事。

当年来东湖读医科,为八零年代最后一年。是时,如乒乓球大小的小笼肉包子是最为昂贵的早餐,八分钱一个,我可以吃上三个,外加一碗稀饭,可以管饱半天。这样的事,假如我一周做上两次,就显得十分奢侈。

当时的食堂还有一道贵菜,叫篙笆炒肉丝。初吃这道菜,又贵又难吃,篙笆的肉质上有黑斑不说,还软绵绵像棉花絮。等看到没有改刀的篙笆,更是大失所望,这不就是家乡河边野生的水苞谷吗?后来,有人说,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茭白,我才增加了对篙笆炒肉丝的敬意。而从小到大,我至今口味不绝的有三项蔬菜:黄瓜、白菜和豆制品。几乎所有的豆制品,我都喜欢吃,豆筋、豆皮、豆芽和老豆腐,遇上了我总会买。这天,买了二两米饭,换窗口打菜,一看上面有豆皮二字,我说来一个。师傅说:来一个。他把我的碗要过去,又递出来,米饭上又多了一份带有鸡蛋皮和肉丁的米饭。我问:这是豆皮?他答:这难道不是豆皮?

豆皮按下不表,说说“举烛”和"鼠璞"。这也是读梁启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得来的,梁先生将举烛和鼠璞捏在一起。

“举烛”这个典常见,我耳孰能详,语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其意易明。

"鼠璞"这个典,我读了三十年古书,竟然是第一次见,见于昨日读的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据查,鼠璞语本《尹文子·大道下》:“ 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 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这就是方言闹的一个笑话,后世成了学问上瑕疵的一个简称。今晚听了莫砺锋先生在湖北省图书馆讲座的回放之后,我受到了“追问"启发,自我发问:周人为什么要怀"鼠璞"呢?

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腊字的意义,千年未变,一是取其寒冷意,十冬腊月,二是取其晾干意,有时候晾干之后还可炮制熏腌,亦称之为腊。在《尹文子·大道下》这里,当是取晾干意。周人把没有晾干的老鼠藏在怀里,如此珍视之,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名医者的优势就出来了,"鼠璞"应该是一味药。顺势一查,果真如此。祖国的医学典籍里就有一剂药叫“鼠璞散”。这本医书叫《医林纂要探源》,十卷,由清人汪绂辑于1758年。

鼠璞散由三味药组成,一是鼠璞,一是大黄,一是石灰,用以治疗金枪外伤。莫砺锋先生说起他跟唐诗宋词的缘分时,冷泪从眼眶潸潸而下,只见泪痕,不见泪水。他说,十余年知青生涯,不管是在长江之尾,还是在安徽之北,用的农具都跟汉墓里出土的农具画像类似。我想说,中国近三千年来,用的都是冷兵器,金枪药层出不穷,累世不绝。周人怀鼠璞以售卖,符合时代特征。

唯一要指出的是,在《医林纂要探源》中,"鼠璞"明确为“小鼠初生、未出毛者”。而石灰明确为年代久远坟墓里的熟石灰,用石灰炒大黄,然后把初生的小老鼠搅拌进去,捣如泥,阴干,研细,外敷在伤处。

至此,"鼠璞"的意义明了无疑:初生的红嘟嘟、没长毛的小老鼠。长毛的老鼠、大老鼠不管是否晾干,都不能叫"鼠璞"。在冷兵器时代,"鼠璞"是制备常用金枪药的一味原料药材。

今日启发:当爹妈的,有什么想法和期待需要跟儿女沟通的时候,可以自己先写出来,看看写出来的是不是自己所想的。当跟儿女沟通时,要以儿女的沟通情绪和接受能力,再简洁地改写一遍给他看,以免出现豆皮、举烛和鼠璞的错位。

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做沟通,亦当如是。我看纪录片,长者讲话之前会把讲话要点列出来给撰者。有一次影响走向、十分重要的讲话,他列出九条要点,也就是九个段落的主题给撰者。这些段落大意、先后关系白纸黑字上写得清清楚楚,省得别人听不明白、猜不到位、写不透彻。

避免豆皮的误会,顺势举烛的光辉,消解鼠璞的错配,做人做事做学问,居家居位安天下,都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话说苏轼# 为何中国老百姓那么喜欢苏轼?除了他才华横溢外,他的性格也招人喜欢。苏轼随和、豁达、宽容,“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甚至对曾排挤自己的王安石、迫害过自己的章惇都采取亲和、尊重、宽容的态度。

苏轼的朋友遍布天下,莫砺锋教授在其《漫话东坡》罗列了他的朋友们:名单见视频。

参考文献:

[1] 喻世华, 千秋功罪任评说———苏轼与王安石关系及其评价的审视,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0(3):1671-1165.

[2] 莫砺锋. 漫话东坡[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6-6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