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福建省漳州市塔下村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福建省漳州市塔下村

时间:2022-01-11 04:39:06

相关推荐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福建省漳州市塔下村

一眼望去,塔下村山清水秀,俨然一幅幅超凡脱俗的明清山水画。

塔下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位于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素有“闽南周庄”和“太极水乡”的美誉。

塔下村的历史悠久,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沿溪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塔下村鸟瞰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明宣德元年(1426),张姓入闽始祖张化孙派下九代孙小一郎偕妣华一娘由南靖金沙蕉坑迁广东大埔,又迁至紧邻南靖的马头背张屋坪。后移居平和小溪打铁,生二子,小一郎和长子留居小溪,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迁回张屋坪,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肇基塔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谷,满山荆棘,他们辛勤劳作,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

据说塔下村的开基祖华太婆是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这儿繁衍生息。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多年后,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先人,把此地叫做“塔下”。

最早的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后来又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清朝末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塔下没有土地建造大型土楼,张姓族人便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奇妙景观。

塔下村位于书洋镇西部,县道562(梅塔线)穿境而过。北临曲江村,西临文峰村,南临下版寮,东临南欧村,西北与南靖县接壤。距书洋镇约15公里,南靖县城约55公里。

塔下村坐落在博平岭南段山腹,东西为夹岸高山,中部为溪流,全村平均海拔565米。塔下村位于中国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发展高优农业得天独厚,盛产茶叶、红柿、毛竹等,是漳州地区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和柿子生产基地。

塔下村选址山环水抱,田可耕、山可櫵、水可渔。

山高林密,塔下村选址于的大山深处,群山环抱,与外界相隔,尽显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和安逸。高山峡谷、溪流从峡谷中穿过,山地资源广阔,为建造房屋提供了充足的木材资源。

年降雨量1700mm,雨水充沛,溪流从村中流过,为村庄农田灌溉、饮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两条小溪自南而北从塔下和大坝土楼群的前向横穿而过,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临溪风貌,造就了塔下的独特魅力。

塔下村选址于高山峡谷中,山麓相对较为平坦,为先民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田地资源,但随着人口的增多,田地资源相对匮乏。塔下村对山体的开垦几乎到了极限的程度,两侧山体上坡度低于45度的山体几乎全部被开垦成农田,完美地体现了塔下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塔下村地势平坦,左右群山环抱,村中清水环流,正是砂环气聚的大好自然环境。整个村落前有溪水为临,后有高山作依靠,四周群山环抱,又有“铁扇关门”,阴阳相合,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相合的融洽之境,自然生意盎然。

溪流呈“S”形从塔下村中穿过,街巷建筑主要沿着溪流两岸分布。两座圆楼裕德楼和顺昌楼坐落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状颇有太极的意味,因此塔下又被誉为“太极水乡”。张氏家庙德远堂坐落在村庄东面山坡下,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