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纳粹德国为何急于发动二战?

纳粹德国为何急于发动二战?

时间:2018-07-03 04:09:32

相关推荐

纳粹德国为何急于发动二战?

1933年3月,纳粹取得德国政权,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手段,使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从纳粹上台到二战爆发这短短的六年时间,可谓德国最繁荣的时代,可为什么希特勒却急于发动战争,偏偏要葬送掉这来之不易的繁荣时代呢?

纳粹德国当时的状况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德国经济已开始缓慢的从一战后的大萧条中复苏,但远未达到可称为“正常”的水平,大多数国民充其量能混个温饱。希特勒在竞选中承诺让每个德国人都有工作,每个家庭都有福利和汽车,这些美好的承诺让他获得了多数选票,但是,希特勒并不是放空炮,他还真的兑现了承诺,这是历史事实,不能因纳粹的反人类罪行而否定这段客观存在的历史。

从一组数据可见当时德国经济发展的情况,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为600万,到1938年失业人数减少到30万,德国经济每年以高达20%左右的速度发展,到1938年其国内经济总量几乎翻了一翻。

狂热的德国民众

全体德国民众都在经济成长中获得了很多利益,纳粹取缔了工会和其他一切反对组织,但它又设立了针对国民的福利机构,“人民福利”组织为国民提供医保社保、失业救济、租房补贴、无息贷款等帮助。“劳工阵线”则针对产业工人提供体育、文艺、度假等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大众汽车就是它推出的一个重大项目,其目的就是让德国的大众都能拥有小汽车。这些举措改善了德国人的生活条件,这让希特勒获得了足够的支持,为他发动战争奠定了基础。

纳粹德国当时的国际地位

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纳粹德国的国际地位也开始摆脱战败国所受的制约,重整旗鼓登上国际舞台。首先,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合约》对德国武装力量的限制,开始大肆扩军,不仅重建了空军和装甲部队,海军和武装党卫队也开始“茁壮成长”,防卫军更名为国防军,限制十万人的条约早就被他扔进了废纸篓,德国的武装力量与德国经济一样,都获得了快速成长。

德国军事力量快速发展。

1936年举行的柏林奥运会更是为纳粹德国在国际上做了一个华丽的广告,足以使德国人的自豪感再上一个台阶。更让全体德国人血脉喷张是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人的百年梦想终成现实,英法等国虽然嘴上吵吵但最终无奈默认,日耳曼民族的自尊心得到了空前的满足,这也为希特勒下一步发动战争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尽管纳粹德国发动二战,在战争中犯下许多反人类罪行,但德国经济在二战前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这样的繁荣为希特勒赢得了绝对的支持率,而且在后来的战争中,大部分德国人依然为希特勒马首是瞻,跟随他一起疯狂、一起灭亡,成为他人苦难的加害者,自己亦成为战争的受害者,这段历史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有该深刻的认识。

希特勒观看奥运会

希特勒的个人梦想

希特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者,他认为只有雅利安人才是最优秀的种族,只有雅利安人才有资格支配全世界,其他民族统统都属于“劣等民族”,他们都不配生活在地球上,只能为雅利安人腾出生存空间,因此,征服欧洲乃至全世界,成就比凯撒、拿破仑等更辉煌的历史,就成为希特勒心中不灭的幻想。

要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将全体雅利安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奥地利、捷克与德国在历史渊源上有密切联系,自然要“回归”德国,这个计划已经实现。要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只能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来实现,要发动战争,必须发展实力,更必须让民众紧密报团、服从号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民众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对元首言听计从、无限崇拜,这个条件也满足了。

接下来,就是何时动手、如何动手的问题,希特勒在合并了奥地利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是捷克斯洛伐克,但他没料到仗没打起来,就如此轻松的就占领了捷克,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又把目标锁定在波兰,不仅是因为波兰与德国在历史上不愉快的利益纷争,更重要的是,波兰是征服东方的通道,要征服东方广袤的大地,就一定得先征服波兰。

大众公司生产的甲壳虫汽车

但人总不可能先后被两块馅饼砸中脑袋吧?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只是色厉内荏,如果再次入侵波兰,英法会不会动真格,希特勒心里还真没底,当时的德国并不具有同时与波兰和英法两线作战的绝对实力,但是,德国国内的经济形势迫使希特勒必须发动战争了。

绷紧的发条

前面说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几年内得到了高速发展,其实这两方面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军备刺激了经济,经济发展又支撑了军工。德国的经济引擎启动后,重点就开始逐渐转移到军工方面,1933年德国军费是10亿马克,到1939年已增加到300亿马克。

重点发展军工必然影响民生产业。

整个德国经济总量的盘子就这么大,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必然会挤占民生产业和影响出口创汇,同时,纳粹德国为了笼络民心,一直没有削减国民的福利,也没有控制工资增长,相反,在粮食及消费品上还控制价格上涨,无形中制约了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纳粹德国并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私人作坊争夺劳动力的矛盾也相当严重,疯狂进口战略物资更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所有的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其结果就是社会消费品和粮食供应紧张,让德国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资金、原材料和劳动力也呈现供应不足之势,扩军备战和基建投资令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总之,此时的德国经济就像一个上得紧紧的的发条,看似动力充足,实则随时有绷断的危险。

解决危机的方案有两种,一是产业调整,将庞大的军工转向民生,二是管控经济、减少福利、增加税收,实行配给制甚至战时经济制度。但在希特勒眼里,这两种方法都纯属瞎扯,这不仅要让他放弃战争,更会让他失去民心,这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剩下的办法就只有一个,开战!

希特勒的个人原因

早在1937年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希特勒就明确表示将在1943-1945年发动战争,并要求德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为此做好足够的准备,这在他副官整理的《霍斯巴赫备忘录》中均有明确记载。但除了经济形式不佳的压力外,希特勒个人的很多因素也促使他必须尽快发动战争。

德国农民在收粮食。

第一,战前有段时间他的身体状况欠佳,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太久,他曾多次向施佩尔等心腹透露这种情绪,所以,在有生之年尽快发动战争,实现自己的梦想,对希特勒来说是当务之急。

第二,是来自国内甚至纳粹党内部的反对势力,他总认为有人企图谋害他,事实上他的感觉是正确的,在德国确实存在着反对希特勒和纳粹的政治势力,所以必须只争朝夕。

第三,必须在敌人准备好之前动手,吞并捷克已经给英法敲响了警钟,如果对手加紧扩军备战,今后再发动战争对德国会更加困难,所以必须将战争时间提前。

第四,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至少在表面上消除了两线作战的风险,而且,进攻波兰时英法会出手相救吗?无法确定,但至少可以赌一把,就赌他们的做法与吞并捷克时一样。

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促使希特勒1939年9月发动对波兰的战争,英法随即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但是很不幸,希特勒赌赢了,英法的表现果然与德国吞并捷克时一样,只会打嘴炮,对德国口头宣战却没有任何军事行动,眼睁睁看着波兰灭亡。

自私自利的英法不会料到,牺牲一个波兰绝不能填满希特勒的胃口,企图将祸水东引让苏德火拼、自己坐收渔利的想法在第二年就被希特勒敲碎,法国六个星期就沦陷,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踏平了大半个欧洲,仅剩下英伦孤岛苦苦支撑,这恐怕是自私的英法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吧。

二战已过去七十多年,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留给我们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当人类的贪欲战胜了理智,当世界失去了公理,当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遭到践踏,这就是人类自身灾难的开始,战争有胜负,生命无赢家,珍惜今天的和平吧!

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我写作二战德国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客观讲历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请点击我的用户名,在“文章”里查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