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塘沽给孩子起名地方 塘沽带孩子去哪里好玩

塘沽给孩子起名地方 塘沽带孩子去哪里好玩

时间:2022-12-15 21:17:49

相关推荐

塘沽给孩子起名地方 塘沽带孩子去哪里好玩

咖啡.大葱.西装.草帽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到处都有“金元宝”商场。

是由五金交化公司改制而成的。

起了个名字“金元宝"。

这个名字折射出这地方人的追求、境界、文化、地方特色……

随后,塘沽、汉沽、大港合并,起了个名字叫“滨海新区",去年,天津政府又冠以新的称呼,叫“滨城"。

在天津开发区核心区域,也有“金元宝夏厦"。

这可是国家定位为国家级新区,建成现代化领先城市和配套的地方。

每个家长,当新生儿出生时,都绞尽脑汁地给孩子起一个寓意深远的好名字。

二十几年前,塘沽城中心修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商业步行街,取名叫“金街”,而随之配套的商厦叫“金元宝"。

又过了不久,塘沽与“金街”东西并行的上海道旁,靠近海河边,修了一个商业兼休闲的堤岸,取名叫“外滩”,跟上海外滩一个名字。

一中一洋,让人感到一股腥咸的浓郁海风夹杂着渔人的那种对金钱的渴望和财富的期许扑面而来;而渔人是穿西装的。

而当“外滩"的洋气和“金元宝”以及开发区高耸的大楼捆绑在一起的时候,让人想到了咖啡配大葱,西装戴草帽的那种滑稽和不安。

这个地方怎么发展?怎么定位?是先进的渔村和富裕的乡镇,还是象浦东一样先进而又洋气?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能有机地捏合并碰撞出和谐的火花?

生活还要继续,这里的人们还将迎来更多的欢笑、喜悦、痛苦和无奈……

正在消失的江湾“古”镇。

提起“江湾”,大多数上海人第一反应多是“江湾五角场”,“江湾飞机场”,也就是现在的“新江湾城”。

“江湾镇”在哪里?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的。2000年随着地铁3号线的开通,“江湾镇”的名气才大了一点,逸仙路、场中路口有一个站就叫“江湾镇站”。可是那个地方离“江湾五角场”“远开八只脚”,有个4、5公里吧,怎么也叫“江湾”?到底哪里是真正的“江湾”?

“江湾”这个名称的源头其实就来自于“江湾镇”。“江湾镇”这个地方就是正宗的江湾,在虹口区的西北角,但“江湾”这个名字的历史比“虹口”更悠久。据《宋史》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前后,抗金名将韩世忠为了操练水军,把水军驻于江湾保宁寺,部分家属随之落户,遂渐成小镇。因有虬江蟠曲于此,所以称“江湾”,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1928年民国政府设置江湾区,以江湾镇得名。范围很大,面积有70.88平方公里,东起黄浦江,南至翔殷路、邯郸路、水电路、西沿纪念路、岭南路,北至长江南路。第二年民国政府开始实施的“大上海计划”的新市区就是“江湾区”,建设了五条放射状的马路,圆心附近就是“江湾五角场”,还建设了上海市体育场也叫“江湾体育场”。淞沪路北端的“江湾机场”都在区境内,冠以区名再自然不过。1956年撤销江湾区,南部地划归榆林、杨浦两区,北部地划归北郊区。

虽然“江湾镇”历史悠久,但如今这里却不多见历史建筑。江湾镇地理位置特殊,南临市区,北通吴淞口,而吴淞口又直面大海,历代均视此处为战略要地,故屡遭战乱。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倭寇袭扰,全镇被毁。尤其是1932年“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二次淞沪抗战期间,江湾镇屡次成为双方厮杀的战场,街市房屋尽毁,所以,现在江湾镇遗存下来的有名的历史建筑寥寥无几。

位于万安路359号的三观堂,原名“三官堂”。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本是一处道教活动场所。以后,三官堂历经战乱,破败不堪,信众零落,住院道士逐渐离庙,香火不旺。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改为佛教庙宇。“文革”时三官堂佛像被毁、房屋被占。1989年修复寺庙,1999年6月后,三观堂经批准登记为比丘尼寺院。

江湾基督堂位于水电路、丰镇路口,1873年圣保罗堂落成,后两次毁于日军炮火。9月,开始改建新堂,圣诞节前落成,新堂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并改名“江湾基督堂”。

光绪二年(1876年)淞沪铁路开通。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轰动。8月3日,因碾死一名士兵,沿途居民阻止列车继续运行。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1897年,盛宣怀重建该铁路,1898年9月1日通车,全长16千米,设有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三民路(今三门路)、高境庙、何家湾、薀藻浜、吴淞、炮台湾9个车站。1997年该路拆除,沿原线路建成地铁三号线。

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位于车站西路、广纪路口,是全国铁路网中最古老的车站之一。

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创办虬江小学(今红旗小学),是上海最早的小学。

场中路水电路还有一座忠烈桥。1932年“一·二八”之后,当地百姓在江湾镇北长沟湾(今场中路)处安葬阵亡将士和罹难乡亲1300余人。1935年,又在该处建造了“一·二八”忠烈墓,占地600余平方米。1936年,墓地附近建了一座小桥,它横跨斜塘河,起名为忠烈桥。“八·一三”期间,墓地遭毁,仅存墓坊铜牌,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而忠烈桥几经修缮,已旧貌换新颜。

韩世忠曾驻中军的保宁寺已不复存在,唯有路名留存下来。山门内遗有“旗桩石”,现存于江湾公园。

近些年,江湾镇万安路中端的小河旁,新建了17000平方米的休闲景点,有仿古塔奎星阁、古船蟠曲舫、古廊桥。

这些年来的城市建设,五角场已经焕然一新,几乎回忆不起原先的样子,而江湾镇还依旧有点市井味道,但很快也要消失了吧。

在天津滨海新区,这栋超高地标性建筑,如擎天一柱,始终能够出现在你的视线里,它就是周大福金融中心。它有520米高,是世界第七、我国的第三、长江以北第一高度建筑。靠近之后,确实觉得震撼,有人给它起名叫“津沽棒”,我倒觉得像一个巨大的火箭或者航天飞机,直插云霄。您觉得呢?#天津头条##天津#

1937年7月28日,伪河北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去找日军讨“赏钱”,当即把钱分给了部下。当晚,在大队长的带领下,伪第1总队发起了起义。一夜间,起义部队宰杀了500多日寇,没留一具全尸。

1933年5月31日,是中华民族耻辱的一刻,国民政府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这一卖国条约,实际上是国民政府承认了日寇对东北、热河的占领,让日寇有了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机会。

而其中一个推动者,名叫“井上耕二”,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卖国贼。我们听到“井上耕二”这个名字,会以为他是个日本人。其实,“井上耕二”原名殷汝耕,因为崇拜日本文化,去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殷汝耕更加迷恋上日本文化,给自己取名为“井上耕二”,暗地里开始同日本人勾勾搭搭。等到殷汝耕回国后,因为熟悉日本文化,被蒋氏任命为驻日特派员,成了国民政府的外交官。

可是殷汝耕不想着为祖国效力,反而和日寇沆瀣一气,成了日寇的走狗,极力推动了《塘沽协定》这一卖国条约的签订。《塘沽协定》签订后,冀东地区变成了所谓“非武装区”,国民政府不得派兵驻守。

蒋氏只好将冀东正规军改编为警察部队,由原东北军51军张庆余、张砚田两位团长,率部驻守冀东。1935年11月,在狗汉奸殷汝耕的鼓动下,伪冀东自治政府成立,冀东22个县沦陷敌手。

驻守冀东的原东北军51军,又被改编为伪冀东保安队,张庆余、张砚田分别被迫改任伪冀东保安队1总队队长、2总队队长。眼看老百姓遭到荼毒,国土沦陷敌手,两人悲痛欲绝。又因为得到商震(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的授意,两人潜伏下来,静静等待时机。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丢失一名士兵为由,妄图进入中国守军驻守的宛平城搜寻。此举遭到我军的断然拒绝,随即日军对宛平城发动了炮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震惊世人的“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寇狼子野心,国民革命军29军军长宋哲元密告张庆余、张砚田,准备发起起义。7月27日凌晨,通州日军对29军发动进攻,通州城内日军兵力空虚。张庆余、张砚田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开始行动,张庆余还使了一招“愚敌之计”。

7月28日白天,张庆余找到伪保安队1总队日本顾问渡边,要了一些“赏钱”,让伪1总队内的日军放松了警惕。随即,张庆余把所部召集起来,把钱分发给部下,商定了起义事宜。当晚,张庆余、张砚田两人率领4000多人,分3路攻打日伪军。

夜里,起义军攻克了伪冀东长官公署,活捉殷汝耕。冀东日军特务机关长等人被击毙,日军的军火库也被炸毁,通州城内顿时火光滔天。以引爆军火库为“号角”,顺义、天津、塘沽等地的伪保安队纷纷响应,一同发起起义。

整个华北军民都站了出来,开始宰杀日寇,仅通州城内,就有500多日寇被击毙。起义军身怀国仇家恨,砍死、击毙日寇还不解气,将日寇的尸体给弄残了,没给日军留一具全尸。此后,张庆余奉命率部来到开封,因功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91军副军长,活跃在抗日前线。

等到抗战胜利后,因为国民党派系倾轧,张庆余选择脱离国民党军,在天津生活。1963年9月,张庆余因病在天津病逝,享年68岁,走过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她,上海第一女富豪,富可敌国,却一辈子没有 结婚,死后以身喂鱼。她是谁?这又是为什么?

1985年,安徽旌德县吕家大宅里正上演着一出纷争,此时吕家大宅的男主人才去世。

此时男主人的尸骨未寒,族人却要吕家大宅剩下的母女四人搬出去, 且还要交出自己手中的地契和房契。

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 因为古代如果家中没有儿子的话, 男主人去世, 这家人的财产, 就会被族人霸占的, 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

族人就开始来霸占财产了,尽管房产和田产都已经被霸占, 但是这群吸血鬼般的族人还不罢休, 希望将吕家搜刮得一干二净。。

吕家夫人性格刚刚烈, 自不会任他们摆布,没想到这些族人为了获得最后的财产,居然丧尽天良,和附近一伙土匪勾结, 绑架吕夫人和最小的女儿,威胁他们让她们交出家中所有的财产。

当时仅12岁的吕碧城远在北京,听到消息后除了惊慌愤怒, 她开始想法救人。

她把能想到的人都想了一遍, 家中的亲戚肯定是帮不上忙了, 她想到父亲生前的朋友,两江总督樊增祥的身上,给他写了封信,看到吕碧城的信后,她被这个小女孩打动了, 樊增祥决定出手相助。

大批官员赶到旌德县,匪徒们害怕了, 终于将吕夫人和四小姐放了。

吕家族人见识到了吕碧城的厉害, 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件事本来应该被传为一段斗智斗勇的佳话的。可是到了吕碧城的婆家哪里又是一副场景,

在吕碧城10岁时,父母为她订了一门亲事,那时本来双方都很满意的。

但现在, 她们已吕碧城不守妇道抛头露脸想要退婚, 吕碧城明白这不过是接口而已, 她们是看父亲不在了, 两家不在是门当户对了, 想要退婚。

吕碧城见识了人心冷暖。

母女5人经历了这些种种,决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母亲思来想去带着女儿们去投奔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孩子们的舅舅。

舅舅在塘沽担任盐运使,家境尚可,几人在舅舅的庇佑下也算是衣食无忧。

但是毕竟不是在自己家里, 是寄人篱下,虽衣食无忧,却也不自在。

吕碧城想要上学, 但是舅舅并不开明, 她也觉得女子不该抛头露面, 应该早早嫁人。

吕碧城在这里自己的思想被束缚, 如果继续下去,自己的生活可能 就是一辈子在深宅大院了。

她不想。

于是她逃走了, 前往天津,这一逃,没想到迎来了自己时代。

在天津,她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优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大公报》创始人及主笔英敛之和吕碧城进行了一次长谈,就被她的见识和才华所折服。将它聘为副刊编辑。

吕碧城成了中国首位女编辑。

她在副刊上写诗词,杂文,都是写的是社会上的热点事件,针砭时弊,或是唤醒沉睡的女同胞们。

三个月后, 天津整个报界都知道了《大公报》有一个厉害的女编辑。

而真正让她出名的是痛骂慈禧事件,痛批慈禧鼠目寸光,昏庸无能,误了大好江山。

很快就引起了轰动,很多人都已结识她为荣。

其中还有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的侄子里经义等。

1904年,5月, 吕碧城和笔名碧城的秋瑾相识。

当时秋瑾已提倡女权为己任,两人一见如故,而和吕碧城相识后, 秋瑾就不在用碧城这个笔名了。

1907年7月秋瑾因安庆起义失败从容就义,被清军逮捕杀死,无人敢为她处理后事。

只有吕碧城冒着生命危险,托人把秋瑾的遗体偷出并将其掩埋。

逐渐, 吕碧城意识到单靠写文章是不够的, 还是要靠教育。

在1904年,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她顺利的开班了北洋女子公校(现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她担任校长。

这么有些的人,肯定是少不了追求者的, 而她最有名的追求者要数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但是被吕碧城拒绝了,她说:袁克文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 对她的追求,并不是发自骨子里的喜欢喝尊重,而是一种新鲜感和占有欲。

不知是没有出现心动的人, 还是因为小的时候被退婚经历伤害,她一辈子也没有结婚恋爱。

后来她移居上海, 发现上海人喜欢时髦,喜欢一些新鲜小玩意,于是她开始从事外贸,与外商合办贸易。

她把国外的养东西运到上海,把中国的茶叶运到海外, 赚了很多钱。

做贸易赚到钱后, 她又开始研究股票,在金融投资方面也大展拳脚。

一时间她创办了十来家公司, 被称为上海滩最有钱的女富豪。

她还关心慈善事业,每年全国各地发生灾害, 她都会第一时间捐款,一出手就是十万巨款。

难得的是,虽然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但是她并没有成醉于物欲享受中,晚年, 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先后多次前往西方游学,足迹遍布欧美,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都写下来,她把自己的游记取名《鸿雪因缘》。

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辞世,享年60岁, 临终前, 她将所有的资产都捐给了寺庙, 还留遗言, 不留骨灰, 把自己的骨灰和面粉做成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儿实用。

她虽然一辈子未婚未与, 却活出来我们现代人都不敢活出的精彩一生。

可赞可叹!!

(网图侵删)

19岁的消防战士在天津大爆炸中牺牲,42岁的母亲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取卵做试管婴儿。

7年前的8月12日,天津港海瑞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天津消防总队八街中队消防员蔡家元壮烈牺牲。

8月12日,这一天是蔡来元45岁的生日,也是他家搬新家的日子。

上午10点,远在天津的消防总队战士的儿子蔡佳远打来了一个问候电话:“爸爸,你辛苦了这么多年!祝你生日快乐!儿子不孝,不能回来祝贺。再过一年,我就退伍了,回去孝顺你和你妈。”然后挂了电话。

晚上11点半,刘芸爱给儿子打了三个电话,都打不通。

第二天上午10点,夫妻俩得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蔡家远所在的八街中队全体消防官兵是昨晚第一批进入滨海新区爆炸现场灭火的。蔡家远和其他几个战友失去联系,生死未卜!

第二天,夫妻俩在县民政局两个人的陪同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天津。

蔡来元每天抱着一丝希望不停地拨儿子的电话。随着无数次“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提示音,夫妻俩的希望也一点点破灭。

妻子倒在街上放声大哭,蔡来元强忍悲痛:“不要急,不要慌!你不就把手机关了吗?可能我儿子只是受了点轻伤,还没找到。”

第四天早上,两个医生来了,给这对夫妇取了血样。

当天下午,夫妻俩唯一的希望破灭了——蔡家远被确认死亡。

工作人员帮蔡来元和刘云爱见了儿子最后一面。

刘芸爱整天以泪洗面,嗓子都嘶哑了。

随行的侄女安慰她:“阿姨,你才40出头,以后还能再生个儿子!”

听到这里,刘芸爱的眼睛亮了起来:是的!她还没老,可以再次体验做母亲的快乐!

新的希望让悲伤找到了出口,也让刘芸爱有了精神寄托,痛苦一下子缓解了很多。

9月初,刘芸爱让丈夫留在天津处理儿子的后事,自己则赶到长沙某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做身体检查。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张虹医生告诉刘芸艾,她自然怀孕的几率几乎为零。

刘芸急了:“我可以做试管婴儿!我们村有个孩子是试管婴儿,现在9岁了!”

张虹问刘云爱“你为什么要做试管婴儿?”

刘芸拿出手机,给张虹看了儿子的照片:“我儿子是消防员。前不久天津港爆炸,我儿子救火牺牲了……”

张医生的眼眶红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的悲痛和坚持。但她还是提醒刘云爱:“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只有5%到10%。”

刘芸爱摇摇头说:“医生,我才42岁。”

张医生鼓励她说:“如果你真的想做试管婴儿,回去好好照顾自己。调养好了会增加受孕概率。"

她赶紧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锻炼和补充营养的计划,努力让自己尽快恢复体力。

每天早上6点起床,喝半杯白开水就开始跑步。然后回去吃早餐,一般是鸡蛋,牛奶,芝麻麦片;午餐和晚餐主要吃鱼虾。

眼看着一个月过去了,刘芸的爱情排卵期到了,蔡来元有些尴尬。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他还是忍不住问:“你真的想好了吗?你真的想做试管婴儿吗?我们之前经历了太多的痛苦。这么快怀孕会不会不好?”

刘芸坚定地说,“我相信我已经调养好了,我等不及了!我们的儿子还在等着回家!”

10月15日,刘云爱带着丈夫直奔医院。这对夫妇在两个相邻的小手术室里,一个取精子,一个取卵子。

刘云爱爬上了手术台,麻醉师准备给她进行术前麻醉。

刘芸急忙问张虹医生:“医生,麻醉会影响卵子质量吗?”

张医生回答:“当然有,但是影响不大。”

刘芸想都没想就说:“那我就不打麻药了。”

“取卵很痛苦。你确定不用麻药吗?”张医生提醒刘云爱。

“我肯定不会挣扎。绑住我的手脚。我挺得住!”刘芸爱坚定地说。

狭长的取卵针迅速进入刘芸爱的身体,一阵强烈的疼痛袭上心头,令她冷汗直冒,全身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

虽然比生儿子时还要痛苦,但她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

十五分钟后,张医生松开了刘芸的手脚,告诉她:“没事的!3天后,受精卵将被培养成胚胎。如果发育好,可以移植。回去等结果吧。”

在胚胎移植到体内10天后,刘芸爱去药店买了一张验孕棒,有两格。

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丈夫:“我怀孕了!我找回了我们的孩子!”

为了照顾妻子,蔡来元不再外出,全身心投入照顾刘云爱的一日三餐。

在休养期间,夫妻俩形影不离。刘云爱觉得和老公的关系更近了,感情也更真挚了。已经不仅仅是以前那种住在一起的味道了。

8月1日上午9点40分,刘云爱被推进手术室。

一个小时后,一个8斤重的健康男婴出生了。

手术台上,医生把孩子抱给刘云爱,让她看一看。

虚弱的刘云爱转过脸,仔细看着孩子。这孩子的额头和眼角看起来像是儿子家远。

她动情地吻着孩子,轻声对他说:“宝贝,我们回家吧……”

他们的儿子取名蔡家成,新生命的到来,他们点燃了生命的动力,驱散了心中的阴霾,更加珍惜彼此。

这对夫妇从未忘记他们失去的家远。

夫妻俩决定把骨灰从天津带回来,埋在离家200米的山坡上。

平时只要想家远,夫妻俩就会来到他的坟前,在这里静静地坐一会儿,和他说说话。

后来夫妻俩开了个水果摊,有了政府的补偿,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1948年八九月间,国共双方的最高统帅部分别召开会议,酝酿最后的战略决战。在南京,蒋介石主持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在对两年多战争“彻底反省,彻底检讨”后,确定在黄河以北取守势、黄河以南取攻势战略,决定扩编军队至500万,设立执掌战区军政大权的“剿匪总司令部”,实施分区防御,编组机动兵团,“集中力量,以动打动,守点必援,争面固点”。

同时的西柏坡,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建军500万,在5年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要求解放军准备打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会战,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同敌人的强大兵团作战,敢于攻击敌人重兵据守和坚固设防的大城市。

两个战略构想,导演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第一战,东北战场。毛泽东作战构想是:先取锦州,“关门打狗”,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最终,国民党军长春守军放下武器投降,“西进兵团”10万多美械装备的精锐之师在辽西平原全军覆没。东北野战军乘胜东进,解放沈阳和营口,解放东北全境。

第二战,中原大地。毛泽东决定:发起淮海战役,将国民党军最大的作战集团歼灭于淮河以北,决战中原。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地区、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地区,先后被歼灭。

第三战,华北平原。毛泽东的决心是:抑留傅作义集团在华北就地歼灭,首先分割包围,然后各个歼灭。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地区,歼灭傅作义嫡系部队第35军。最后,傅作义将军决定接受和平改编。

陈毅作总结说,“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上的胜利。虽然我们打胜仗靠同志们不怕牺牲流血的精神和大炮机枪,但主要是靠统帅部、陕北总部、毛主席的战略指导……”应该说,这道出了战争胜负的奥秘。

蒋介石与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代至70年代,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

毛泽东是极有魄力和想象力的指挥家,他既注重保存部队实力,又非常注重战术战略。指挥作战中,他绝不会墨守成规。长征途中,他以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魄力,开启了即便是今天站在上帝视角,也无法看透的四渡赤水等在战争史上为人所称道的迂回穿插战略。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以极大的魄力顶住了来自党内和共产国际的压力,坚持游击战略,使得我党的队伍在敌后得到了迅猛发展。

更难得的是,毛泽东善于布局,他只关心大方面的布局,却从不会去干预前线指挥官的具体指挥行动,甚至多次支持粟裕、陈赓、黄克诚、陈士渠等的越级抗命。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不是后人想象中的一句空洞赞颂,而是对一次次严酷斗争、一场场伟大胜利的经验总结,是革命战争年代亿万军民的实践感受和共识。

而蒋介石则谨小慎微,过于注重小节,事无巨细,恨不能每件事都要亲自去管,在战略上的考虑却十分欠缺,经常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原本应该由团长、营长等下级军官应该管理的小节。

对于蒋介石的战略思维和作战指挥能力,或许他的副手白崇禧的点评最为贴切:“蒋先生作战时喜欢在后方凭空想象去越级指挥,有时直接把电话打到火线上的营里,有人说他是步兵指挥员,我说他是步枪指挥员。”

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开始,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国二十世纪的重量级政治人物,缠斗了大半辈子。时光流转到了刀光剑影、炮火隆隆渐渐远去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共两党领袖的隔空对话仍在进行。

心境超然的毛泽东,已经以“老朋友”三字称呼蒋介石,他给唯一的嫡孙取名“新宇”,意为开辟新的宇宙,即“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而在海峡对岸的蒋介石则至死心系“复国,”他给外曾孙取名“祖声”,希望后辈能沿袭祖辈的声望。

毛泽东心怀宇宙,蒋介石却心心念念地想让子孙恢复祖宗荣光,两相对比,世人皆见。

陈坛老酒千年酿就,今朝品尝越饮越香。经典思想亦是同样。在惊心动魄革命战争年代千锤百炼而来的毛泽东智慧,既是毛泽东天才的杰作,又是他和他的战友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初读感恢宏浩瀚高山仰止,再读如耳提面命醍醐灌顶,熟读顿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精读似治国烹鲜信手拈来,越学越明,越学越迷,越学越通。

#历史杂谈# #历史回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