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影评┃《无问东西》清华大学最好的宣传片

影评┃《无问东西》清华大学最好的宣传片

时间:2020-11-19 15:54:54

相关推荐

影评┃《无问东西》清华大学最好的宣传片

今年的贺岁档可谓是惊喜连连,文艺片大放异彩,前有《芳华》怒破14亿,现有《无问西东》强势崛起,连《星球大战8》等众多好莱坞大片都纷纷落败,不得不说,观众对文艺电影的关注。

一刷的时候,一句君被电影的故事,准确的说应该是被过往的历史所感动,当一句君二刷的时候,抛开一刷的感性,多了一些理性,发现的更多地是电影的不足而非感动。先聊聊观影的直观感受吧。

命题作文最满意的答卷

《无问西东》的时间跨度近百年时间,导演巧妙地将这百年历史安插在4个人物的命运故事之中,将中国近代以来最具变革的100年压缩在138分钟里,因此在这两个多小时里包含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人生的起起落落,酸甜苦辣,我们会跟着剧情笑,跟着人物命运一起哭。同时作为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命题作文”,电影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清华大学打广告的话,我想这是清华大学最好的广告宣传片了。

影片取名《无问西东》出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穆叔与宣子讨论什么是古人所说的“死而不朽”。穆叔认为,显赫的家世不能称为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校歌此句抒发清华学子要在各自学科中做出不朽建树的豪情。这里的“无问西东”当指立德立言要超出传统的东西学之上,取得世界级的成果。

片名的命名与清华大学的风格一脉相承,表现出清华大学一直以来的傲人风骨,而且影片内容也紧扣片名,虽然电影讲述清华大学4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但实为表达清华人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忘初心,奋勇向前,就像影片结尾独白所说“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不被世界左右,扪心自问,做出合适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这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也是对清华大学的肯定。

影片所传达的这种大学精神也正达到了一种借古喻今的效果,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的大学教育似乎多了一些浮躁,少了一点精神。教育不再仅仅是教育,更像是一个产业,学生是批量生产出的产品,教育学习已经丧失了其本源的东西,影片中梅贻琦校长已经给出了答案: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就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感动与励志同在

影片分为四个不同的年代,每个年代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变得是年代,不变的是感动与励志。

19。代,学生吴岭澜天生有文科天赋,却随大流攻读实科,结果遭遇不列,当他与未来的校长梅贻琦一番谈话之后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们感动,感动的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他教育我们的不是学术知识,更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认识自我,我们感动有这样的先哲成为人生的灯塔,我们羡慕有一天可以遇见自己的之路明灯。

1938年。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国难当头,国家在屈辱中前行,但改变的依然是外在条件,不变的是清华精神。即使是铁皮屋顶,茅草屋依旧阻止不了人才辈出。彼时的吴岭澜已经成为清华的任课教授,而他也不忘初心,身体力行,同样在自己的学生迷茫的时候成为他们的摆渡人,让他们主导自己的人生。学生沈光耀遵从本心,依然弃笔从戎。我们感动,感动一代代清华人不忘初心,感动学子们的一腔爱国热血,感动他们即使战火不断,依旧没有放弃对知识的学习。一个人只要坚持本心,那么他们将成就自己,弃笔从戎成就了英雄,坚持学习成为了教育的脊梁,据统计,西南联大毕业的学生半数以上成为下一代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

1962年,6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战争结束,民族独立,国家百废待兴。从战火中走过来的清华师生奋勇投身祖国建设,学以致用,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这是这一代清华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放弃了荣华富贵,放下了人生幸福。当陈鹏道别王敏佳在大漠里过夜的时候,即使条件艰苦也能透露出会心一笑。他知足了,他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国家,他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王敏佳,哪怕因工作付出生命危险依然无怨无悔。我们感动,感动他们不愧为清华的脊梁。

现代。在21世纪的今天,无数人涌入城市,堵成为社会的通病。堵的不仅是交通,似乎更堵住了人们的初心。新一代的清华人张果果每天生活在工作的尔虞我诈中,早已厌倦了现实的生活,他在痛苦中努力的寻找着自我。这种自我是能坚持自己想做的事,不顾及别人怎么说,是片尾的独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我们感动,感动映射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张果果,在拜金主义盛行、功名利禄横行的时代能找到自我,而我们可能还在寻找。

百年中国,水木清华。清华人将清华精神代代相传,将自己的初心付诸实践:他们教书育人,他们为国捐躯,他们坚持自我,爱我所爱,行我所行。这是李芳芳交给清华大学的答卷,也是这道题最满意的答卷。

无问西东,美中亦有不足

《无问西东》的成功无疑将电影推向一个很高的地位,导演李芳芳也一时风光无限,在观众口碑爆发的当下,电影的不足之处如同大海浮萍一般被大众所忽视,不可否认,电影尤其独到的地方,但当你再次回顾的时候,会发现这部电影并不耐看,反而更多地发现电影的不足之处。

第一,编剧。对于清华大学的命题作业,电影可以说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对于电影本身而言,电影的剧本其实还有很多不足。全剧的一大亮点就是采用多线交叉叙事,这种手法虽然在国外经常用到,但是在国内却并不多见,成为一大亮点。但可惜的是,相比国外经典《低俗小说》《云图》《撞车》等影片,导演只学到了皮毛,并没有融会贯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叙事混乱,没有逻辑,也导致部分观众描述时空混乱,不知所云的结果。影片的时间从一开始的倒叙,再到顺序,在往后就已经没有了逻辑顺序,各个时空随意穿插没了章法。

第二、全剧鸡汤式的灌输,时不时的煽情,时不时的爱国情怀,白开水似的赤裸裸的灌输,在这些鸡汤的作用下,主人公无一不脱胎换骨,重新认识自我。在中国电影日渐成熟的今天,这种鸡汤式的编剧手法已经不再是一种高明的选择,即使现在还能俘虏大批观众,但是长远看来,必会遭到观众抛弃。

第三、剧情的生硬。为了解释什么是核,强加浪漫,加入一场清华一日游,但并没有对剧情产生任何的推动作用。在王敏佳的坟前,为了强调主题,陈鹏答非所问地怼了李想一句:你怪她没有对你真实,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第四、镜头剪辑。如果你再次回头看电影的话,你会发现影片的剪辑并不理想,镜头之间的衔接章法混乱,对观众的情绪累积无形中起到消解作用,在关键的时候,剪辑的错乱以致让观众出戏。

电影《无问西东》是导演李芳芳的第二部电影作品,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也实属不易,同时导演在影片中付诸的努力以及突破也值得肯定,对于电影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包容。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