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贵州70年:“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

贵州70年:“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

时间:2021-01-24 06:55:31

相关推荐

贵州70年:“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

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以前叫“荒茅田”,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看病就医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庄。如今,走进花茂村,错落有致的黔北新式民居,休闲广场、亭台楼阁、乡村旅馆、生态农业园区……一道道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景观映入眼帘,浓浓的乡愁令人流连忘返。花茂之变,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样本。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生活由贫穷、温饱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漂亮的黔北民居住宅楼是花茂村美丽的风景。(刘璐 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茅草房、木瓦房到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教学楼,从粉笔、黑板到智能交互式电子白板,从食不果腹到营养午餐——70年沧桑巨变,贵州教育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贵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举全省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全省学校数由1949年的578所增加到的8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从1949年的3所增加到的72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年年压缩5%-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持续加强教育扶贫,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率先为所有乡村小学配备了校医,率先为所有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免除学杂费,率先实施了全省范围的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教育开放,至,东盟国家来黔留学生超过了5800人次,较前五年增长了十倍。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本普及了教育。贵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十三五”以来,参加高考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位。教育进步更好地助推了经济的发展,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连续30个季度位居中国第三位,和上半年都位居中国第一位。,贵州发布《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27)》,提出用两个五年时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在贵州山乡,最美的风景当属校园。贵州教育的未来,精彩可期。

印江自治县朗溪镇幼儿园的孩子们。(任敬伟 摄)

健康贵州大步“黔”行“以前看病要坐班车去县医院或者州医院,各个科室到处跑,而且还要排很长的队,很辛苦。”剑河县柳川镇懂熬村村民欧晓军(化名)向记者讲述曾经的求医经历。欧晓军所在的柳川镇,医疗资源一度十分匮乏,农民大病小病都要往外治,费时费力又费钱,可谓苦不堪言。如今,这种现象早已改变。“现在不出柳川镇就能解决看病难题。”欧晓军说,“村民伤风感冒就去村卫生室买点药,疑难杂症可以通过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直接与大医院的专家医生线上问诊沟通,方便又快捷。”剑河县柳川镇医疗服务的巨变,得益于贵州医疗改革的成功探索。依托大数据发展战略行动,贵州打破传统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23.6万例。1949年,贵州卫生机构数(含村卫生室)仅有65个、床位数705张,到,这一数据为2.81万个、24.56万张。贵州卫生技术人员也由1950年的665人增加到的24.56万人。目前,全省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健康扶贫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阻断因病致贫返贫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重要保障。6月以来,贵州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有医生看病、有地方看病等问题,全面提升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应治尽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截至目前,共帮助全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51.88万人实现脱贫,健康扶贫工作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从6.83%提高到13.73%,翻了一番。”贵州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量大幅增长的背后,饱含着贵州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顺市儿童医院儿科医师通过远程医疗中心平台与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远程会诊。(安顺市儿童医院供图)

安居乐业有保障从“杈杈房”、茅草房,到土墙房,再到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黔西北靓丽民居……上世纪80年代,赫章县海雀村人年均收入仅33元,家家户户过着“缺粮断炊、衣不遮体”的苦日子。如今林茂粮丰的海雀村,年人均收入达万元。村子里溪水淙淙,四面青山环绕,一幅美丽乡村图跃然纸上,可谓百姓富生态美。推进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是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贵州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十年来,全省累计实施约3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了约1200万名农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梦想,同时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贵州特色的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体系。

跨区县搬迁到铜仁大龙经开区的新市民在家门口的箱包产业园实现就业。(大龙经开区宣传部供图)

,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确保农村房屋“顶不漏雨、壁不透风、门窗完好”。“四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湄潭县田家沟农民自编自演的《十谢共产党》花灯戏道出了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田太和原来是德江县煎茶镇松溪村人,一家5口人跨区县搬迁到大龙经济开发区德龙新区,夫妻俩现在大龙箱包产业园务工,还承包下了整个车间的打包工作。“干这活儿比较轻松,在家门口一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挺好的。”田太和用“有家有业有希望”来形容一家人现在的生活。民生改善是贵州砥砺奋进的一份壮丽答卷。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贵州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刚

见习记者 王光莉

编辑 韦倩

编审 岳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