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别再说读书无用了 那是你不会用!

别再说读书无用了 那是你不会用!

时间:2020-05-29 05:32:35

相关推荐

别再说读书无用了 那是你不会用!

曾国藩是历史上的一代名臣,也是一位修养极高的君子,被毛泽东称为古今第一完人。在他的青年时代,有这样一个关于读书的趣事。有一天夜里,他正在读书。有一个小偷跑到他的家里躲起来,准备趁他休息时去偷窃。结果曾先生一直在重复念诵同一个内容,他根本没有机会下手。小偷趴在梁上时间久了,就跳下来气急败坏的对他说,你真是太笨了,你刚才念的我都能背下来。说着就将曾先生刚才念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扬长而去。

这个原本是一个努力精进的故事,但是以现代的眼光看,我们却发现两个问题: 一个是曾先生同样的内容需要翻来覆去的读,读书效率显然不够高;第二个是小偷先生听书效率奇高,只听几遍就能记住内容却不能学以致用,依旧只是个梁上君子。

这也是现实中很多人读书时常遇到的两个问题: 一是读书效率不高,一本书拖拖拉拉、很久都读不完。二是读完就忘,根本不记得读过了什么,也不能将书中知识变为自己的技能。

想要解决这个两问题,不妨看一下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用性阅读指南》

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在青年时期也曾经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直到自己创业之后才开始认真读书,他曾经在一年之内读完了300多本书。阅读量上来了,但是新烦恼又产生了。书读多了却记不住,能力也没有多大的提升。后来,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提升阅读效率,并把所学转化成能力的方法,最终实现了他成为自由讲师的梦想。

如今,他把自己的这套成功心得写进了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高效率地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并一步步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方法。对于每一个想要通过读书提升能力,或者知识变现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吧。

第一步,高效率读书,获取关键知识

1. 确定读书目的。

在《沟通圣经: 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一书中,作者把读书目的分成了三类: 消遣、收集信息和判断。根据读书的目的的不同,读书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读书之前就想清楚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带着目的去阅读,你读书就会更加专注,也会更容易找到你想知道的信息。

比如,你读一本小说,如果你想了解作者是如何设计情节结构的,那么你在读书的时候就会特意去注重这本书的起承转合,找到起点、高潮和终点,而不会被一些环境描写而分散注意力。

2. 限定阅读时间。

往往我们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做一件事情有时间要求的时候。读书也是一样的。如果给你一本书,要求你十分钟内读完,并将书中的内容讲述给他人听。我们就会自然的快速阅读,想尽办法去抓取书中的大概内容。

这一点,对付拖延症非常有效。如果你也有类似“今天就读30分钟”,然后并没有看进几页书这样的情况,不妨将你的目标改变一下,换成“今天要在30分钟内读完一百页书,并能大概复述其中的内容”,相信你的阅读效率会大大的提升。

3. 学会断舍离,只读最重要的20%。

很多人无论读什么书,都以为必须从头看到尾才算读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大概只占全书的20%,而其中最重要的仅占4%。而我们的读书就是去找出这20%的重要内容,其余的部分,可以略读,也可以完全不读。

阅读要分清主次,在有限的时间内,你要做的不是读完整本书,而是摘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如果剩余的部分也有精彩的内容,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将它记录下来,保存到你的素材库里。

4. 以“输出”为前提去阅读。

这里的输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讲述给别人听,第二个是写成文字。

学习金字塔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吸收知识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转教给别人,或者是立即应用。

输出会倒逼输入,你能输出的多少,取决于你读进去多少。如果以输出为前提去阅读的话,你会发现自己会更容易读进去,而且更容易抓住书中的重点。如果一本书你读完之后完全没有印象,那么输出时就会特别困难。

第二步,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你整理知识和信息,记录你的感触和灵感,还可以串联你已有的知识,同时加深记忆。

关于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的习惯也不同,比如在书上划线,做标记,折角,摘抄等等。在这里,我认为作者提到的这两种读书笔记方法可以拿来借鉴一下:

第一种是便笺索引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有重点内容的地方贴便笺,并在上面写上关键词,以后检索和回顾这本书的内容就方便多了。

第二种是做思维导图。

比起纯文字,大脑更擅长图像化记忆。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视觉化笔记,画导图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整理和复习。以后你看到这个图就会自然的记起内容。

在书中,大岩俊之介绍了两种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一种是按照章节顺序来总结一本书的内容,另一种是选取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来画导图。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因为这一种更符合我们自身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我画的导图

第三步,记住书中的内容

很多人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忘,看完根本不知道书里说了什么。一方面说明你的读书效率太低,二是,你没有想过去主动记忆。

主动记忆有多重要?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大脑的记忆主要是短期记忆,如果不去主动记忆,或者是有意识的去重复记忆,不消一天,人们就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

除了通过做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来加深记忆之外,还需要以下几个方法:

重复阅读,加强理解。

只去记那20%最重要的内容。

在阅读时创造情绪体验。

学会使用各种记忆方法。比如故事记忆法,联想记忆法,便利贴记忆法等等。

第四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很多人的阅读在第二步或第三步就结束了。但是, 如果阅读不能改造我们的认知和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读完书之后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中的理论、方法、技巧如何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在《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斯蒂芬·盖斯提到,我们的大脑有感性大脑和理智大脑两个部分。当理智大脑告诉我们,你必须要采取行动了。但是感性大脑感知到目标难度后就会产生抵触,为我们设置种种障碍阻止我们去行动。

想要让你的行动变得更加容易,斯蒂芬·盖斯认为,那就必须拆解你的行动步骤,让你的行动小到感性大脑根本察觉不到。从而,迈出你的第一步。

1,制定你的目标。

根据你书中的内容制定你的行动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要现实可行的,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比如你说,我一个月要读30本书,但你平时一个月只能读四本书,所以这个目标就有点大了。你可以先从一个月先读8本书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你的目标量。

2,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

这个有点类似吸引力法则,在脑海中想象你成功达到目标时,会看到什么?会听到什么?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不断的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让大脑记住这种感觉,那么你就会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3,明确你现在的位置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假如一个完美的状态是100%,想一想你现在的状态是多少?如果再加上10%,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接下来你就可以想,怎么样才能增加至10%的可能?

4,想想弥补差距的具体行动。

运用5W1H法则,来思考弥补差距的具体行动方案。比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应该做些什么呢?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按照这个思路,写下行动方案。从中挑出一项最想做的,优先执行这个行动方案。

5,把你的行动分解成从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如果你的行动越小,步骤越少,那么大脑就越容易执行。所以,如果把你的行动分解成明天就能做,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毫不费力的一个个小步骤,你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大岩俊之还附录了5个例子具体分析了自己如何通过读书创业、通过资格考试、提升工作技能等等,可以用来参考实操。

综上,有用的读书=高效率读书+读书笔记+记忆+输出+行动。

《实用性读书指南》只有一百多页,平常人大概一个小时就能读完。但从书的精炼程度来看,大岩俊之本人的确是做到了“二八法则”,他撇去水分,把自己经验中的20%的精华都提炼了出来。而且他的文字质朴实在,像一个朋友的分享一样亲切。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无论一本书写的有多好,内容有多么丰富,如果你不能把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你的阅读就毫无意义。所以,从手边的书开始,让你的阅读变得更有价值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