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让家长纠结 更让老师喊冤:孩子座位有“套路”?其实真的有套路

让家长纠结 更让老师喊冤:孩子座位有“套路”?其实真的有套路

时间:2019-12-10 05:53:36

相关推荐

让家长纠结 更让老师喊冤:孩子座位有“套路”?其实真的有套路

说起上课时候的座位,想必大家自己在还是学生的时候,都非常感触:老师的粉笔是不是又要来了?老师的眼神在哪?同桌的你有点说不清楚的无数的牵挂……

然而,在老师眼里、在家长眼里,孩子们的座位似乎显得是那么的深奥。为此有些人还总结出了一些“套路”:

套路1:按照学习成绩排。成绩好的尽量排在前面,成绩不好的,后面的位置优先考虑。好的和好的同桌,不好的和不好的同桌。套路2:按照孩子的性格脾气排。淘气的和文静的同桌。上课喜欢说话男孩子和女孩子同桌。套路3:按照家庭的因素排。由于家长和老师有某种特殊的关系,甚至给老师一点什么的,孩子往往被排在“最好的位置”上。套路4:众口难调,算了,来个轮流转。定期重排吧。

其实,这还是一个家长、孩子和老师之间关系老话题中的一个。如果我们把这个看上去是小事情而又让家长和老师都烦恼的问题站在这个角度上去考虑的话,不仅能看得更清楚,还能找到真正的“套路”。

让我们分别从老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座位”的问题:

从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看“座位”问题

在课堂的环境中,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不同于现在的网上课堂。它根本的区别是老师和坐在下面的孩子是面对面的。虽然有个讲台,但是也没限制老师能走下讲台,在教室里来回的走动。

在这种环境下,老师的眼神、表情和孩子的眼神、表情是可以突破座位的限制。所谓座位的前后,只是孩子们身高的原因,确定的说是孩子上半身的高度或者视力问题决定了孩子是坐前还是坐后。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是否能意识到这点:能否边讲边用眼神和孩子进行交流:“你听懂了吗?你的眼神中是疑惑,是开心,还是什么?“等等这些是最重要的。

那么老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

一个是从教师的精神上去做,一个是从教师的技能上去做:

心中有孩子,心中有每一个孩子,做到“有教无类”;课堂教学时候,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孩子有反馈的愿望;这两条,一个是教育中的“道”,一个是教育中的“术”。

所谓的“道”,就是指精神或者说是指导思想;所谓的“术”,就是指具体的方法了;

先有这个“道”,才能有“术”的动力。如果一名老师能有以上两条,那家长们又何必去担心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的哪个位置呢。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继承和发扬的,无论孩子是怎样的,亦无论孩子的家庭是怎样的,心中都装着他们,这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也是老师自我修为应该有的。不同的老师水平有高低,但是这一点是可以做到在一个水平上的。

当然,在“道”的前提下,如何具体做好,那就是个方法的问题了,也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问题了。而有的时候,我们衡量老师的水平往往只是通过考试来评判,其实只有这点是远远不够的。

分数无疑是教师水平的一种体现,但是还有更多的:孩子花了多少精力取得了好成绩?孩子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在取得这些成绩?孩子从考试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孩子的学习是否是艰难并快乐着的?这些往往是考察教师的水平的具体表现。

有些孩子为什么会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还会感谢老师,甚至到老了还怀念着老师,这是因为老师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成绩,更重要的是老师给他们带来了指引、思想和情感,并且影响着他们的一辈子。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有水平的老师。

如果老师和孩子的“座位”关系,从这些角度去理解,我们不妨来想象下这种情形:

在课堂里,老师穿行在座的孩子们中间,用眼神、用心去感受每个孩子们。而孩子们也在用心、用眼神去对应老师讲有趣的知识,有用的人身价值观。

家长们,你们还会不放心你们孩子的“座位”吗?

从孩子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看“座位”问题

如何给孩子排同桌,看上去也似乎是个很有学问或者有门道的事儿。我们今天绝大部分的都对当年“同桌的你”深有感怀吧。

这里,我拿我的孩子和他的同桌们来具体聊聊。

那时,我家的儿子小学期间,非常顽皮。上课喜欢说话,经常开着小差。而一开始的同桌,也是个男孩,也非常顽皮,也喜欢上课说话,也经常上课开小差。于是乎,放了学经常在一起玩,也免不了经常相互串门。

就是因为这,我们两家的家长觉得“教育”的时机来了。

每次来家串门的时候,就让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一起玩,一起吃,玩累了一起睡。于是沟通起来也就方便了。就会和他们一起有说有笑着。

有的时候在教育自己家孩子的时候,对方家的孩子似乎还听得多点。

有的时候发现对方家的孩子的某些特长,也鼓励着自己家的孩子加油,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跟会了不少。

于是就这样,双方的父母,就这样因势利导,把两个孩子都教会了,修正了上课时候的不良习惯。而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更加好了。这样的“同桌”才不会让老师再操心了。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同桌换了,换成了一个不喜欢说话、听话、安静的女孩。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不太适应。于是我们两家父母又聚在一起交流了一下,发现我们两家的孩子都在学习着钢琴。这下又找到了共同点。

于是让孩子们经常在一起交流钢琴:哪段曲子难,相互切磋下;哪里有什么比赛,一起报名去比比;发现对方哪里弹得好,哪里弹得不好,两个孩子经常交流下。于是双方的家里又多了一个伙伴。

当然了,上课时候“同桌”的问题也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老师们,家长们,这样的情形,你们又怎会担心“同桌”的问题呢?

我们来小结下!

关于孩子的“座位”问题,首先考虑孩子们的身高或者视力问题,这个不难解决;

其它的诉求,教师们、家长们,如果能从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来看,从大局看,从小事开始做起。你们还会再纠结那些所谓的安排“座位”的问题吗?

如果说给孩子排座位有套路,那么这就是套路:老师心中有着每个孩子,家长心中不仅有自己的孩子,也存放着其他的孩子。通晓为师之道,为长之道。

希望以上能给老师们和家长们有所启示,并且欢迎留言交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