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走向幸福之路的心理探索:“我”和内心“真我”

走向幸福之路的心理探索:“我”和内心“真我”

时间:2021-05-14 15:41:46

相关推荐

走向幸福之路的心理探索:“我”和内心“真我”

“你觉得你是谁呢?”

我是一名商场导购员我46岁我是单身妈妈我是外地的我是大龄未婚青年我很自卑却又装作清高看,有些人是用自己的工作给自己定义的,有些人是用自己的性别定义的,有些人是用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别人的关系来给自己定义的。

那么,你呢?你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呢?如果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那是否也像上面的这些人给自己找了一个参照物呢?

我问过身边很多人,有不少人就是这样的,包括我自己。

起初,我很难理解对于自己和其他人都如上面的人一样,以一个参照物其中的某个因素就能给自己下定义。

这只是一种情况,比这个更糟糕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定义是由别人给定下来的。

稍等,细品。

你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有点糟,还是更糟糕呢。

怎样理解“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定义是由别人给制定的”这句话呢?

我拿自己给大家举个例子,也许你会明白:我小时候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开心就哈哈大笑。我父亲是个非常传统的人,我的记忆里常常有很多被父亲教导言行举止方面的场面。

例如,被喜剧里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时,父亲常常教育道,“女孩儿笑也要有个样儿”,那时的我就很疑惑,“难道笑还有标准,笑之前要先准备好怎么笑吗”。

还有,当我高兴或兴奋时会手舞足蹈,也会被父亲教育道,“女孩要有个女孩子的样子”。

在父亲的标准里,女人就要“稳重”、“端庄贤淑”、“笑不露齿”等等吧。所以,他一直致力于把他的姑娘——我,培养成听话、乖巧、波澜不惊、没有“出格”举动的淑女,于是我就很自然地成为一个平淡、缺乏魅力的女人。

我的例子,你看了有类似的体验吗?在我周围的同性里,这种情况的人有很多。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父母、祖辈、亲戚、同学、兄弟姊妹及步入社会中的恋人、同事这些周围人那里接受了很多观点。

“生活它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观点下,我们就很容易不自觉的放弃了原本天性里非常喜欢的东西,而是去努力地成为他人希望你成为的那个人。

即使是被社会熏染多年的成年人,也常常不自知地掉入到这个坑里。我记得在我调入新岗位时,新的领导就教导我,要注意到各部门指导工作的态度:要和蔼可亲、与人为善,吃点小亏无所谓。

殊不知,这些要面对的各部门的人是不吃这一套的。在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后,最后以自己极具个性的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

我终归不是个需要领导赞赏具有“涵养”标准的人,那又怎样?

既要完成工作,也要照顾好自己。

有大多数人的人面对“生活它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考题时,常常陷入这样的矛盾里:是做“别人眼里的自己”还是“坚持做自己”。

做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不符合社会标准。

比如女人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所以有的女孩儿因为被家里人催婚,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仓促进入到婚姻中。如果侥幸的话,婚姻顺利;如果没有那么好运,就掉到婚姻的困境里。

再如,我被领导教导的例子,如果我为了遵循“和蔼可亲、恭而有礼”的形象,如果和一些赤裸裸地不讲付出、只想索取的人打交道中,背离自己难受的感觉,这种形象对我来讲,不要也罢。

当然,干什么都讲究方法。

知道“我”的存在,而不是被人眼里需要的那个“我”,认清这一点对做“真我”很重要。

做“别人眼里的自己”的人,压抑着内心真正的渴望,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日经月累,内心会升起一种痛苦的呐喊:“我什么时候才能为自己活呢?”,这样的人有很多啊,你也许是或不是,而过去的我确定是这样的人。

人生不属于自己,而是为别人活着。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精神很容易因压抑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说到坚持做自己,如果你不在情感上或经济上完全依赖一个人,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做别人眼里的自己。

回到第一个例子,关于父亲常年的教育投资,早年的我是父亲教育的成品,过得压抑、不开心。

人的天性是不同的,恰恰我生来外向、不太安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我没赶上。

后来的我经过相当长的修行,在内心那个小女孩的呼喊下,回归到人生初来时。

耐心倾听自己的声音,找回最初的“真我”。

现在的我,是父亲从未想过,也万万没有预料会收获到如此独树一帜的女儿。她和大多数旁人选择的路不一样,但过得很快乐和惬意,有烦恼不长久。

老父亲在女儿的陪伴下,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渐渐地,身边多了羡慕的人,羡慕父亲,羡慕我。

人生只有一次,不论谁帮你,可总得靠自己来过,怎么能把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呢。

看着这句话,我们再一次检视自己:

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哪种人“我是谁?”写下你第一时间脑海里闪现出的答案。无论什么,没有对错,重要的是真实。

这是你对自己的定义,知道自己是谁,下一步就会知道自己想成为谁。

“我想成为谁?”有没有内心渴望想做的事情或者梦想、愿望、希望?你想要的什么,写下来。

比如,“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作家”、“我想成为被丈夫疼爱的女人”等等。

这就是“我”与“真我”的探索。

抛弃那个旧有压抑的自己,你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眼里的自己”活,所有的自卑、不自信和胆怯,都是因为太重视“别人怎么看”造成的。

邀请你再次问自己:“现在的我是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吗”。你与那个“我”离得有多远呢?

在活出心中的“真我”的过程里,可能有着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惊喜啊,期待你的改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