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学生的心灵寻根之旅 《我们的家史》出版

中学生的心灵寻根之旅 《我们的家史》出版

时间:2020-08-04 15:16:18

相关推荐

中学生的心灵寻根之旅 《我们的家史》出版

“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1月,由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主办,东方历史学会、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口述史研究》提供学术指导的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获奖作品由鹭江出版社结集出版。《我们的家史——中学生笔下的那些年》由《东方历史评论》高级编辑李远江主编,收录大赛获奖作品26篇,精彩片段84段,学生自主选题,与受访的长辈平等对话,通过问答访谈接触到了多元而复杂的历史细节,进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找答案,讲述自己家族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养成对家族、对历史“同情的理解”。

发现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一个世纪以来,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蕴含着各自的苦难和荣耀、映射着历史的投影,值得我们停下脚步倾听,用心去探索。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家庭单元的缩小,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渐有缺失,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祖父母的名字和生日,更是从未听过他们的故事。

本书源于中学生写史的征文活动,孩子们与长辈和家人促膝长谈,聆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人生,这为家庭的亲情联络和代际沟通打开了一扇门,让孩子重新认识了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浓厚的亲情中滋养出对家人的尊重,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家长对孩子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记述了台湾“澎湖案”中的蒙冤校长、侦破邱家血案的“福尔摩斯”、冒险偷渡香港的农家少年、致力和平事业的日本战后遗孤、唐山大地震中坚持救护的军医、井下四百米奉献一生的矿工……孩子们用自己的笔,追寻逝去的时光,讲述家族的故事,见证平凡中的沧桑,这一篇篇记录着苦难和荣耀的文章中,无不流露出对亲人的敬意和爱意。

在时间的河流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对于学生而言,“寻根”是一堂不可或缺的成长课——寻找和父辈、祖辈的亲密感,重新面对过往,知道自己“来往何处”,从而在历史的纵深和世界的广阔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未来的去向,这些是每个青少年塑造人格的必经之路。中学生写家史活动激发中学生主动关注并追寻自我生命源头,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采访和写作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既能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技能,又可培育独立自主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意识,是最好的公民教育和实践活动,也日益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互助历史教育活动。

本书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历史、家族、时代的感触和思考,对自我的找寻和认知,为教育工作者和社科人文领域的工作者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同时,中学教师们为参赛学生提供的写作指导,也是对历史学科、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极好的补充,对于推进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人的家史背后才是最真诚的国家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短短一个多世纪,中华民族被迫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在工业化尚未完成之际又不得不顺应世界潮流向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急速转变。李鸿章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唐德刚则称之为“历史的三峡”。时代的巨变,常常让人们只看到大江大海、波澜壮阔,却淡忘了身后那条默默流淌的生命之河。

历史并非只有遥不可及的本纪、世家、列传,也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包括我们身边每一个普通人。这些“个人”与“家庭”,或许只是教科书中的省略号,但他们的涓涓细流,才汇成历史的江海。

从历史学的角度而言,这是一本普通人的口述史和心灵史,书中一个个普通百姓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追忆和对个人际遇的叙述,朴素、真实、生动,让历史呈现出更加立体和丰满的面貌,可弥补正史记录之不足,充实个人史、社会史等角度的研究材料。搜集、积累这些素材,也打通历史与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研究的界限,由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一条“线”,连成经纬,编织出真诚、丰富、生动的国家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