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国梦·践行者】香港青年企业家:愿作香港与内地文化沟通的桥梁

【中国梦·践行者】香港青年企业家:愿作香港与内地文化沟通的桥梁

时间:2024-05-11 14:16:46

相关推荐

【中国梦·践行者】香港青年企业家:愿作香港与内地文化沟通的桥梁

文/图 金羊网记者 赵映光 王漫琪

说起富二代,可能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有一个有钱的老爸,不学无术,整天惹是生非,喜欢炫富。但这样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在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总经理马楚力(见上图)的身上却很难见到。相反,名校毕业的他虽背靠家族企业,却依然保持进取之心,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从小便是生活优渥的“太子爷”,却总以谦逊待人,秉持着同理心希望帮助他人获得更多幸福。

从22岁大学毕业就被“下放”去生产线,到25岁出任公司副总,这位香港出生长大的“85后”青年企业家,站在父辈打下的庞大基业上寻求创新,审时度势地进行“二次创业”,如今不仅掌管着一个12万平方米的文化产业园,而且还身兼政协汕头潮阳区委员会委员、深圳前海法院首批港籍专业陪审员、深圳市龙岗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等近30项社会职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架设起一座香港与内地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谈父辈:香港打拼发家后依然心系家乡

日前,在位于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的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中,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次见到了马楚力这位年轻的企业领导者。

大高个,阳光帅气,爱笑的娃娃脸,操着一口“港普”,仿若邻家小伙,这是马楚力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而坐下来交谈时,他谦逊有礼和平易近人的个性,更是亲和力十足,让人如沐春风。

1986年在香港出生的马楚力是家中幼子。他的父亲马伟武出生于汕头潮阳和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仅13岁时,便与家人前往香港打拼谋生,从底层做起。1970年,时年34岁的马伟武怀揣自己多年积攒的9000港币,在香港观塘康宁道租了半个档位,创办了力嘉纸品公司,后经过不断开拓,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力嘉在香港已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名工人和2000平方米厂房的大型企业。

当时,正值内地改革开放,不忘故土的马伟武决定将深圳作为回内地投资的第一站,用实际行动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得益于国家对外资企业进驻内地投资所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内地日益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力嘉集团迅速打开了内地市场,实现了从小到大再到强的跨越。

记者日前采访马楚力的地点———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正是马伟武当年回内地后建设的老厂房。由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力嘉集团也在顺应时代形势发展,不断寻求着创新发展,如今,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在马楚力的“操盘”下,经过升级改造后已蜕变成了一个集印刷科研、创意设计、行业交流、文化旅游、科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它不仅记载着力嘉发展的脚步,也正在成为世界印刷历史变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父亲和叔叔们虽然已经在香港扎根,但他们对于家乡的感情一直非常深厚,每次回家都要带着我们一起去,看到家乡有什么需要就会尽力去帮忙。”马楚力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时常会感慨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及家乡的孩子们能够多读点书,因此当他得知家乡只有一所中学,而且高中学位非常紧缺时,立即表态愿意出资帮助家乡建学校,但其实当时力嘉集团正处于发展阶段,手头的资金也并不是太充足,投入到学校基建的4000多万元也是从银行贷款的。

马楚力坦言,他最开始并不是很能理解父辈们的做法,不过当他随父亲回到家乡,看到家乡教育资源的真实状况并且亲身参与学校的建设项目之后,他改观了,他也是在那个时候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从很苛刻的条件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苦涩与艰辛,所以当父亲有能力、有条件后,才会第一时间想让更多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

据了解,从开始到现在,力嘉集团对汕头市潮阳区力嘉中学的资助已经超过了7000万元。而除了捐建学校外,马伟武兄弟几人还在家乡投资建厂,并且慷慨解囊,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扶危济困,资助家乡。

谈创业:企业要能帮助到社会才有意义

父辈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奉献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马楚力等年轻一辈。而这种影响也直接体现在马楚力的经营理念之中,他认为一家企业赚钱固然是重要的,但能够帮助到社会的企业才更有意义,“能看到别人幸福,才是更大的幸福。”马楚力说。

与很多“二代”纠结于是否要回归家族企业相比,马楚力回到力嘉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马楚力告诉记者,他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也让他可以自主选择想要走的路,因为中学开始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时他选择了物理系,而他其实一直向往的职业是教师和消防员。

“从浸会大学毕业后,其实我也没有想太多就回到了力嘉。我们姐弟三人之所以都回到家族企业,是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希望可以替父母分担,这也是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马楚力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向记者强调,他认为自己从小就能过上比其他人相对优渥的生活,都是来源于公司,因此他很愿意回到公司帮忙,用实际行动报答公司。

不过,在进入公司之前,马楚力对于自己家公司的规模以及业务其实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在进入公司后,他便遭遇了种种“不懂”。“如果想了解在公司做什么,就必须要从生产部门开始慢慢摸索。

父亲认为在企业岗位上历练是最快速的成长途径。”马楚力说,刚开始的时候,他自己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按照生产和销售的流程,在公司绝大多数的部门都锻炼过。

由于是从零开始,而且存在专业不对口等问题,马楚力坦言,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只能是别人讲什么就听什么,很难有自己的判断。因此,他迫切地需要“充电”提升———在大学毕业后已经陆续参加了西班牙语等二十多个短期夜校课程的马楚力,决定继续“补课”,围绕金融、财务等方面又读了1年的夜校课程。

事实证明,这样的“补课”十分有用,马楚力很快找到了感觉,并且在不同的岗位锻炼后,得到了快速成长。成功适应了新角色后,马楚力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考验便是,随着印刷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他该如何在父辈开创的基业上寻求创新发展呢?

“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劳动成本和用地成本增加,很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力嘉也不例外。”马楚力告诉记者,他认为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求得生存和更好发展的唯一方式,而文化产业则是一个突破口。,他们经过多次调查研讨后,提出了“深圳国际创意印刷文化产业园”这个项目。

同年年底,他们就着手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5月改建完毕,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一期正式运作,这是力嘉转型升级的一次新尝试,可以称之为力嘉的二次创业。

如今,在马楚力的“操盘”下,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成为了深圳文博会分会场,通过展览加入园企业孵化的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上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定期举办一些创意比赛、设计展览、论坛之类的活动,通过资源的集聚,把行业内最新最快的信息分享给园中的企业。”在马楚力看来,免费举办展览,吸聚专业人流和最新信息,让不同想法碰撞出新的创意,有助于力嘉及园内企业的技术交流和产品开发。另一方面,论坛展览免费向游客开放,人流为入驻企业带来商机,园区由此孵化出一些企业。

“凡事都有个取舍,或许园区全部出租,收益会更高,但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认识力嘉。投资办展虽然烧钱,但也从侧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其无形价值不可估量。”马楚力认为,场地出租只是园区1.0,力嘉想做的是配套完善、园内企业共同发展的园区2.0,甚至是园区3.0。

谈文化:曾因文化差异而闹过不少笑话

出生、成长和受教育均在香港,毕业后才回到深圳工作,马楚力坦言,由于两地社会人文环境的不同,曾让他一度闹出过不少笑话。

马楚力向记者举例介绍称,他刚到深圳时,时常要与当地的政府部门打交道,由于“书记”和“秘书”的英文翻译是一样的,他在最开始的时候会简单地对照香港的秘书一职去理解内地的书记一职,结果就闹了不少笑话。

另外,对于两地的餐饮和作息习惯,马楚力称他也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调整过来的。马楚力说,对比内地生活,在香港的餐席间是不喜欢敬酒的,晚餐也是一道一道地上菜,香港人都没有午休的习惯,一般午餐时间是在下午1点到2点之间,晚上不论再晚也是习惯做完工作再吃晚餐的。

“刚来的时候会有点奇怪,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特色,两地文化价值观不同,对错都有自己的标准,最紧要的是相互体谅,相互理解。”说起香港与内地两种文化间的无形壁垒,马楚力告诉记者,很多香港媒体报道内地的一些新闻,其实在香港也同样发生着,只是媒体选择的角度不一样而已,但这些误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包容性是很重要的,只有了解整个背景,才能够准确分析、判断。

对此,马楚力希望自己能搭建香港与内地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不遗余力地去推动两地消除误解。“我会引导身边的朋友要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习惯,并且建议或者亲自带他们去到现场了解,但最终的结论还是要他们自己去作判断。”马楚力说,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建有印刷历史文化博物馆、中华古今书画馆、创意文化广场、高级书画展销中心、数码创印中心和两岸四地印刷社团交流中心等功能区域,前往参观学习的人中有不少来自港澳台乃至海外的学生团队。“只要我在,我就一定会去跟他们讲解,尽力去扫除他们心中对彼此的误读”。马楚力说。

身兼深圳市龙岗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深圳前海法院首批港籍专业陪审员、政协汕头潮阳区委员等多个职务的马楚力,在出席各类社会机构学习交流中,也会分享自己在内地工作的经验,帮助和带动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投身内地发展事业。

而对于自己的家乡汕头,马楚力也非常关注,当他得知汕头已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将朝着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等方向发展时,他认为汕头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更好的释放,对于侨胞资源的吸引力也会更大。因此,他建议汕头当地政府能够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出台更大的优惠政策,并且要加大在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推广力度。

编辑: 宝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