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铆足干劲摘贫帽 决战决胜奔小康 ——汉中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铆足干劲摘贫帽 决战决胜奔小康 ——汉中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时间:2023-03-20 17:33:02

相关推荐

铆足干劲摘贫帽 决战决胜奔小康 ——汉中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村道,一座座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安置社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产业园区……九月的天汉大地,风光秀美,硕果累累,汉江两岸,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场面热火朝天。

我市位于秦巴连片贫困地区,全市11个县区中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深度贫困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下足绣花功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目前,全市101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由底的52.4万人,降到底的2.6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底的17.96%降至底的0.9%,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剩余2.63万贫困人口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区域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我市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均被评为“好”等次。

提战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扛牢责任聚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击鼓催征、战旗猎猎。

近5年来,我市狠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脱贫攻坚的澎湃合力浩荡而来。

政治责任抓稳扛牢。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四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四支队伍攻坚”责任体系。全市十一个县区纷纷召开“誓师大会”,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递交“军令状”,形成了“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各方协作、精准到户”的合力攻坚格局。

基层堡垒不断加固。一直坚持把最优秀的人才用到一线。在南郑区法镇沙坝村,第一书记张可踏遍山里沟沟岔岔,带群众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脱贫路;在勉县长沟河镇长沟河村,第一书记田振武动员爱人周末一起驻村,给村里的贫困户、留守儿童义务修剪头发,“扶贫夫妻”在当地传为佳话……

全市累计派出1059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建1402个驻村工作队,选派4366名干部驻村。他们扎根一线,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使绝大多数曾经“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拥有了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

资金投入逐年递增。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专项基金为辅、金融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以来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130.8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88万个,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199个、向贫困户发放借款7.1亿元,实现贫困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5.65万户32.2亿元,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留坝县江口镇田坝村贫困户刘冉才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家里穷,去信用社都贷不来款。前两年,我通过村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借了1万元,认购了2000袋食用菌,并且交给村食用菌产业园托管经营,光分红就拿到了1000元。”有了资金的扶持,勤快的他养殖土蜂、土鸡、种植中药材,农闲时再加上打零工,一年忙得看不见人影。他时常说:“多亏政府的好政策,才让我有了奔头。”

抓手有力、措施有效。如今,村“两委”作用发挥更明显,基层基础稳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力以赴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

强基础:科学统筹靶向施策专项行动出重拳

留坝县青桥驿镇狮子坝村,一条硬化的公路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前,村民们告别了雨雪天不能出门的历史;洋县溢水镇时家坡村,自来水管道修到家里,老百姓们笑逐颜开;镇巴县泾洋街道办草坝村,通上了大电网,照亮了大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电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完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和强大引擎,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百姓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脱贫大路更加通畅。全面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的保底性任务,修建3000余公里通组路、500余公里入户路,“油返砂”整治1319.2公里。并且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65条(含公交),覆盖了177个乡镇1621个建制村,剩余275个地处偏远的建制村也通过预约响应方式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实现乡镇、建制村通客车、通邮全覆盖。

安全饮水不落一户。“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155处,新修改造蓄水池5219个,铺设输配水管道2.8万多公里,基本实现自来水通组到户,202万多名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248处,日供水量较“十二五”末提高22.1%。

电网光纤全面覆盖。农村电力入户率、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均达100%,1896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为乡村自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移民搬迁挪开穷窝。走进城固县上元观镇乐丰村,移民搬迁小区的几栋三层白色楼房格外显眼。83岁的徐庆福搬进来已有2个年头,直到现在,看着眼前这一切,偶尔也会恍惚:“和做梦一样!”

他常常和邻居们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呀,有生之年不仅免费让我搬进了这样的好房子里,还给我40多岁的儿子安排了公益岗位。每个月还有低保、高龄补贴这些保障,我们这才有了安全的家和稳定的收入。”

幸福的暖流在全市13.6万搬迁群众的心底流淌。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宗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扶持政策落实落细。此外,“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一般农户人居环境提升2.1万户,对22.52万户贫困户的住房安全进行认定,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美丽乡村迎面而来。路通了,电稳了,饮水安全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以前村里路难走、屋破旧、垃圾随便乱倒,一到夏天,那蚊子苍蝇可别提有多烦人了!现在入村景观路,村有小公园,到处干干净净,城里人说比他们都好哩。”在勉县温泉镇中坝社区,70岁的村民薛文理自豪地说。

漫步村中,树荫、廊下不时传来老人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呈现出一派祥和安乐、绿色宜居的乡村景象。

促保障:握指成拳凝聚合力攻克“老大难”问题

健康扶贫“把脉开方”。“4万多的住院费,我就花了不到4000元钱,党的政策就是好,没有党,我这把老骨头就没了!”提起患病的往事,南郑区黄官镇桂花村的贫困户陈厚荣泛起了泪花。他患有肠梗阻、结肠癌等病,因家庭条件不好拒绝入院治疗。镇卫生院医生巡诊的时候,发现他病情紧急不能耽搁,赶紧申请了绿色通道为他先做了手术。谈起陈厚荣的病情,

他的主治医生周元感慨地说:“老人康复出院后,院里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等政策‘一站式’结算,老人个人才负担了3000多元,党的好政策真的是给这些看不起病的贫困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是我市通过健康扶贫工作推动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过去因交通不便、医卫条件落后,“小病忍,大病扛,重病愁断肠”曾是我市山区患病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因病致贫、返贫,成为横亘在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因此我市不断深化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将建档立卡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逐步提升县域内救治能力,累计救治大病2.6万人、全市86.4%的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患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救治。为了让偏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到优质医疗服务,组建由县、镇、村医务人员、计生专干共6000余人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为13.1万慢性病贫困患者提供签约服务。

治病根,拔穷根,健康扶贫暖人心。我市探索的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和“镇巴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高度认可,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健康扶贫经验也被评选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并在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交流分享。

教育扶贫点亮未来。落实行政、教育“双线”控辍机制和“七长制”控辍保学十项制度,530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26.3万人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无辍学。

兜底保障“应保尽保”。织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六张保障网,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的3015元/人年提高到4320元/人年,落实贫困人口低保对象43.18万人次,特困供养对象9.8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对象5.1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21.46亿元,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外动力:产业就业多措并举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市打出“产业发展、两业增收、消费扶贫”组合拳,全市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底的2996.35元增加到底的8909.03元,年均增幅31.31%。

产业挑起脱贫大梁。金秋九月,汉台区汉王镇汉明村的1900亩柑橘陆续到了成熟期,也到了一年中村民们最忙碌的时候。几年前,这里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贫困村。现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主导产业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该村第一书记杨文介绍说,汉明村的土壤、气候适宜种植柑橘。为大力发展柑橘主导产业,他们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产量和质量,并成立富硒柑橘专业合作社,拓宽销路,该村90%以上柑橘出口俄罗斯,销售价格和总体收入翻番,实现总产值1300余万元。

“柑橘现在是大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啦。”村民杨小彦算了笔账,3年前,她种植了不到3亩柑橘,由于缺技术、缺劳力,果品质量一般,市场价六七角钱一斤。去年,她种植了5亩柑橘,并加入了合作社,改良了品种,果子成熟后,合作社统一收购,最高收购价卖到了每斤1.7元,光卖橘子就有6万多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脱贫攻坚中,我市坚持把扶贫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围绕“5+X”脱贫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以生态绿茶为主的茶产业、香菇和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中药材产业、猕猴桃和柑橘为主的现代果业、生态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等五大脱贫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优质粮油、魔芋、蚕桑、中蜂、干果、水产、林下经济等地方特色产业。所有贫困村均组建集体经济组织,全市建立带贫产业基地1826个,培育带贫经营主体2674个,带动8万余户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受益,贫困县全部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1010个贫困村实现电商网点全覆盖。

消费扶贫助力增收。制定消费扶贫《十条措施》,依托市绿色农产品和中药材展示交易服务中心、京东云仓等平台,拓宽镇村电商销售网点渠道,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204家、扶贫产品477个,通过以购代捐、点对点采购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就业扶贫托起幸福。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在如何“拔穷根”的问题上,我市着力唱好就业扶贫重头戏,针对不同贫困劳动力群体,因户因人落实公益岗位安置、社区工厂吸纳、示范基地带动、组织劳务输出、扶持创业带动、技能培训促进、基层定向招聘“七个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共扶持3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其中转移就业23万,全市“零就业”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特别在疫情期间,我们出台援企稳岗21条措施和农民工返岗复工7条举措,点对点集中送达3.55万人(贫困人口5020人)、位居全省第1,真正实现了让贫困群众就业有门路、能挣钱、真脱贫,过上稳稳的幸福生活。

通汉协作硕果满枝。推进“人才交流与培训、产业协作与提升、劳务协作与就业、助医助学与社会帮扶”通汉扶贫协作四大工程,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社区工厂、旅游景区、网络电商、劳务输出、“园中园”六种扶贫协作汉中模式。全市64个镇、175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3.28亿元,推动966个项目落地实施,覆盖带动贫困人口31.6万人。

内驱力: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激发脱贫“心”动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我市不断深化“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以“五千工程”为依托,创新推广“新时期农民讲习所”“乡贤文化促进会”“道德积分银行”“英雄史馆”四大载体,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如今,“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已经退散,脱贫光荣、共奔小康已成共识。西乡县大河镇峰垭村贫困户向彩华正是这样的先进典型。面对病重到靠药物维系生命的丈夫和一双读书的儿女,向彩华并没有等靠要,而是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申请获得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家庭养殖和种植,当年养了2头牛、3头猪,还用换工的方式栽种了15亩大黄,通过产业验收后,获得了政府5000元产业奖补资金,于是她继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改变了生活的困境。

许多贫困群众都和向彩华一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找准路子,迈开步子,干出样子,在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励下,凭借一技之长拔除“穷根”。

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场战绩的取得,每一个脱贫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精准细密的政策、一连串创新务实的举措。

放眼汉中扶贫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蜕变,曾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们也有了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如今,一场又一场硬仗打下来,真诚淳朴的笑容洋溢在群众脸上,成为脱贫攻坚最好的注脚。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上,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每一位“战士”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牢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新篇章。(汉中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