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长江产经研究院: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江产经研究院: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1-12-31 11:52:22

相关推荐

长江产经研究院: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来源:金融界网站

编者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指导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地区分割发展的体制中推进一体化发展,如何运用这些新发展理念指导政府的制度创新,是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专业性地深入研讨。

1 您能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看制度创新怎么影响甚至决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刘志彪|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影响甚至决定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制度障碍,因此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或决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例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如果不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建立各种税收、产值、专利等分享机制,调动不了各地的积极性,它就很难成功。再如,如果以上海港口运输为核心,全面整合南京港、连云港、舟山港等资产和业务,组建长三角股份有限公司,就能顺利实现长三角地区航运经济一体化发展。

孙映祥|东部机场集团

前不久,上海市与江苏省达成共建南通机场的意向,江苏省南通机场成为上海第三机场,既克服了上海空域的瓶颈制约,又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这是民航在打破现存地区行政分割,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促进区域间市场要素和资源合理流动,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互补、互赢和共享的有益尝试,也是一种制度创新。

郑登元|南京审计大学

例如,彼此的税收以及费用,一体化的认定,如何认定呢?例如,本来在我这里A城市收的税或者是费用(设立费用,认证费用等等),跨城市到你那边城市B去,又要收一次,或者是抵扣。那城市B就没有收到这个费用了,怎么愿意呢?所以要给予激励的诱因,这边已经收到你那边您就不用再收了,但是您对上级的汇报可以提列作为你这个地区的业绩,例如可以提列六成或八成,虽然你没有收到,可是你替另外一个城市服务,在一体化来讲,都是同样一家人,这样你等于也有一个收入虽然并不是全部,但是对你也有提列六成到八成。这样厂商要转入或转出,或者跨城市提供的服务,在你这个城市或者另外一个城市办理类似的事情,大家就愿意互相支援。再例如就绿色方面,环境治理需要互相的配合支援,如果隔壁的城市区域要做治理,需要我这边配合,我这边只是出资源,出人力物力,但是成绩却是他的,我如何愿配合呢?所以,如果说减少污水垃圾或者是碳的排放,隔壁的成绩也可以作为我3-6成的成绩,这样我就有动机,配合他们治理,一部分是我的成绩政绩!

陈东|安工大

产业合作还是基础。以安徽滁州市为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滁州市政府合作开发投资约100亿元,带动1300亿元开发的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对除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起到了非常显著的带动作用。该工业园区以中新集团为建设主体,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滁州约36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陶纪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事权财权相匹配。比如环保,投入多的省理应从其他省市得到相应的转移支付;在医疗教育方面承担多一些,得到的财权也应成比例增加;企业(特别是总部)流动时,源生地政府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税收。

巫强|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

《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浙江海港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签署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浙江以土地和先进作价,向小洋山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经营主体增资。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股权合作方式,沪浙合作开发小洋山港区。这充分说制度创新必须要把各地(各省、地级市、县级市)的地方利益充分纳入到一体化的推进方案,要鼓励各地充分反映各自的利益追求,在共同协商过程中打造各地利益分享的创新机制,从而保证各地都有足够的动机去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尤其要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等涉及地方重大利益的事务中积极探索这种利益分享的创新机制,减少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各地竞争。

赖红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制度创新影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类似具体例子很多,目前聚焦在民生方面较多,如医疗一卡通,交通一卡通,以及信息方面受理等。在企业层面的制度创新也有涉及,如创新券等。但还是不够,制度创新的瓶颈依然存在。

姜德波|南京审计大学

区域一体化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形成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一体化就不可能持续走下去。江苏省跨江的两市江阴—靖江的园区合作机制或许可以借鉴到长三角的一体化中。

孙国民|东南大学

G60科创走廊的从1.0版到3.0版的例子。在G60科创走廊1.0版阶段,即5月24日上海松江区率先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业融合的科创走廊,推动松江区转型升级,带动整个区域“松江创造”突破新发展。在G60科创走廊2.0版阶段,即7月12日松江区与杭州、嘉兴签订《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实质上形成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由松江区延伸拓展到嘉兴和杭州,探索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区域协同机制。在G60科创走廊3.0版阶段,即在沪嘉杭的基础上,向沪苏湖宣芜合拓展,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辐射范围扩大至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

吴跃农|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第一,好政策一体化通行。丁佐宏月星集团起于常州南通等地,主要快速发展于南京、苏皖长三角地区,最后将总部落户于上海。长三角特别是沪浙苏对民营企业的鼓励政策和良好制度,使民营企业能够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发力点;现在需要更好地将区域内三省一市民营经济政策协调为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使最好的政策和制度适用于、通用于长三角全区域;第二,一体化即畅通化。基础设施还要提升,更重要的是长三角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产业发达、人文荟萃、人财物流动必须极速畅通。这有利于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和文化品质提升;第三,一体化即创造最大化。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整体辐射和南京为次中心的对苏北、安徽的接力式辐射,因此,长三角的一体化,应首先是打破行政区划,创立“长三角大湾区”,致力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更好体现在户籍、福利、企业落户等通透性一体化制度设计和安排,使人财物流通高度一体化,有利于企业家、科研人员区域内选择最切合的点和面创新创造,溢出效应最大化。

新望|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

自贸区政策在整个长三角普惠化;率先在长三角推进WTO原则如中性竞争等;养老、社保、税收、旅游、交通一体化,上海带头;取消漫游费、高速公路分省收费;借鉴欧盟当年做法,要素一体化先进,土地、能源、高铁、煤炭统筹协调;成立介于国务院和省政府之间的实体机构,类似欧美委员会。

伏玉林|华东理工大学

制度创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案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借助区域内各机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共享,提高了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增强了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资源的跨区域有效配置。

郭进|上海社会科学院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各地政府的有力推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省十四市的市长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有效了解决了省际之间、各市之间“断头路”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区域一体化的交通条件。而且通过市长联席会议的形式,在省、市层面打通了横向沟通的渠道,是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

谈镇|江苏科技大学

成立实体化运作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分解300项具体任务。特别是按照中央会议精神设立虹桥商务区,给江苏、浙江、安徽各一栋楼,上海补贴租金。起到了勇当服务长三角排头兵,办好进博会主力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践行者。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宋文阁|上海财大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人才一体化。比如先把公务员统一管理,在长三角统一任命、使用、选拔!又比如高级职称统一管理,互通互认!

郭玉高|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

出口货物实行起运港退税就是制度创新的产物,从开始长三角区域增加的启运港有芜湖市朱家桥港、南京市龙潭港、张家港市永嘉港、南通市狼山港、苏州市太仓港、连云港市连云港港。离境港为上海市外高桥港区、上海市洋山保税港区。出口企业凭启运港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及相关材料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改变了以前出口货物在离境港装上国际海运班轮才办理退税手续,出口企业办理退税时间从40天到缩短为10天,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成本,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率。同时为物流企业、港口、外贸内支线、国际班轮梳通了最后“一公里”瓶颈,因为出口企业货物不再将海港作为唯一的选择。从海关制度创新的角度看,一项起运港退税政策就将企业、港口的服务“不协调性”变为区域内竞争有序性,符合新发展理念。

唐德淼|无锡环研中心

户籍制度创新,将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决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质量。因为,(1)户籍制度依然是新时代资源市场有效配置的桎梏,户籍上附着的“特权”,没有被根本打破,“天然”禀赋的“极化效应”呈现加剧趋势,也就是说特大城市的户籍的权利,还在制约着一体化的进程;(2)国家发改委也有文件规定相应大、中、小城市户籍要放开,但对于长三角来说,这个放开,对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短期的作用不是很大,其结局是,户籍有“魅力”的城市“人满为患”,小城市“日益凋敝”,乡村“空洞化”,这样的点状格局,跟国家倡导的长三角一体化,好像“相距甚远”;(3)户籍制度一体化创新,打破户籍壁垒,是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保障;(4)户籍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实行长三角区域内户籍一体化,把户籍的相关的权益进行统筹规范,平等赋权,如平等教育权,均衡教学资源,统一高考试卷、录取,打破省际间的不平等,平等医疗保障权,共享优质健康保障资源等;(5)实行户籍相关事项,同域一体化办理,信息共享,统筹高效管理。

伍先福|广西师范大学

制度创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的“传导机制”来实现:其一,制度创新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影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形成健康有序的制度体系,而良好的制度体系应力求最大化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功能,使长三角内部能有效减少资源错配、化解多余产能,使资本、人才、知识、技术等产业要素资源在长三角不同地区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自由流动,形成官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资源自循环调配体系,最终实现资源配置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的最大化。其二,制度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影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的主旨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核心竞争力(包括市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等)的主要源泉,是长三角一体化从规划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到企业等有序推进的不竭动力。

鞠昌华|南京环科所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有效推动了上游安徽省与下游浙江省在统筹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补偿机制,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等,实现了流域保护的一体化。

楼稼平|宁波自由职业

洋山,地属浙江,2002年上海港“租借”之,由上海方面投资为主,建成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宁波港、舟山港合并,迄今已收1+1>2之效。这是长三角内两个行政区(上海—浙江,宁波—舟山)在港口业务上的一体化尝试,创新之处在于突破行政区划之于港口业务乃至经济事务的掣肘。

查婷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江苏省最早建立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等,率先进行了“飞地经济”的实践,近年来,这一创新合作机制在长三角地区不断得以发展,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之间也通过合作共建产业园实现互利共赢。作为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发展“飞地经济”有效减少了产业同质化发展和区域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地区经济发展落差,实现了资源互补。

董也琳|南京市委党校

三省一市产业补贴政策的统一,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创造洼地效应争夺发展资源,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从无序产业政策竞争转向统一的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企业从依附政策资源转向独立自由的市场化决策,有利于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激活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有利于塑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

孙武军|南京大学

长三角一体化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教育医疗的一体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等,但是,有形的一体化相对容易实现,无形的一体化就存在诸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比如,目前在金融领域我国仍然实施的是分业经营分类监管原则。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如何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金融市场的长三角一体化,就成为重中之重。保险业是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起着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驾护航作用,更涉及长三角区域内老百姓的生活保障问题。如果保险市场没能真正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的一体化,那么其他方面的一体化就要打折扣。所以,保险市场的长三角一体化要走在其他方面一体化的前面。可以借鉴京津冀地区保险市场一体化的经验,结合长三角保险市场的具体特征,大胆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长三角经济区(或者长三角大都市圈)的概念真正实现区域内保险要素的无障碍流动。这样既可以为其他方面的长三角一体化保驾护航,又能为长三角区域内的老百姓提供生活以及养老保障。

杨锐|东吴智库

园区飞地即是一个影响长三角一体化的跨区域的制度安排。台州科技园、上海虹桥(相城)数字经济创新园区,等等。园区飞地是增强跨区域经济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而且此类跨地区的经济联系还会通过其他经济或非经济联系渗透进所在地的产业体系,进而影响跨地区经济层面的一体化程度。

彭劲松|重庆社会科学院

陆海新通道是新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5月在重庆举办的西洽会上,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等西部九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协议的签订是西部各省区市利用中新互联互通这一国际合作平台框架,在国际物流领域建立垂直分工、利益共享开展的一次全新机制性尝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前期各省区市之间中欧班列的同质化竞争和打补贴战情况。

任保全|常州大学经济学院

由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抽调人员在上海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就是个非常好的制度创新。基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这个平台,一是有利于推进三省一市的高效率合作,二是有利于基于这个平台推出一系列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措施。显然,制度创新在决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一体化向心力!

谢杰|浙江工商大学

如长三角医保社保一体化,推动长三角服务业融合发展。

吕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加强人才自由流动可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现,包括高校直接的跨区就业,之前调研过杭州下沙园区的企业,他们的感觉是跨区招人难度特别高,人才又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

王海平|21世纪经经济报道

苏南地区引进的诸多科研机构,是以独立事业单位法人形式存在,有着自己的独立财务系统。这是之前不允许的,也就是说,国家发放课题研究费用,一个单位可以出现两个账号。这一制度突破,让科研单位有了更主导和自由灵活的财权,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盛文军|人行杭州

以科技创新为例,鉴于创新主体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排他性,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行政区域的创新主体研发的外溢效应未能在长三角充分发挥,尤其在技术创新水平相对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

2 您认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如何通过落实新发展理念,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刘志彪|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为了实现创新发展,可以考虑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重点在空间上布局两条科技创新带:一个是现有的G60科技创新走廊;另一条是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滁州—合肥即沪宁合科技创新带。后一条创新带集中了长三角主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是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主要集中区域,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最有条件的经济带。除此之外,这条带的南北两边,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孙映祥|东部机场集团

突破区域分割的藩篱,淡化行政区域划分和GDP概念,主动承接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龙头的辐射,立足区域分工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目标市场,积极配套,在市场要素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徐延安|经社论坛

以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来说,首先各地应做到政府决策信息的透明与共享,通过互联网和新闻媒介,加大各地政府间、企业间、特别是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民间的交流互动力度,这样才能使各方面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最大限度完善,新发展理念才能全面贯彻落实。

郑登元|南京审计大学

要各地政府配合,必须要提供诱因,所以第一步上一级的政府要先有内部计价的观念,提供诱因,也就是上面要先设计一下鼓励有政绩的制度规定。就绿色治理投资或者是共享服务,如果是在我周围跟我有相关的,我提供的服务或者协助治理,上级会记录认列我服务的收入,但是对方不需要支付,由上一级国家来支付。同样的,第二层的政府也支持认定第三层的政府机构的协调合作。

陈东|安工大

各地政府需要落实开放政策,这种开放不仅仅是对外开放,还要刀刃向内,敢于开放自己的影响当地发展的各种要素,让市场走到一体化的前面。正如滁州引进这个产业园区项目,政府只是提供相关便利条件,以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

陶纪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共享的理念:共享的前提是标准、规则、规划的一体化和透明化,自身利益拿出来摆在桌面上讨价还价。共享的内涵就是互相拉长板,互相补短板,做大蛋糕,实现多赢。共享反对的是各自为政,各自招商,各不买账,相互拆台。

巫强|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

各地政府应该在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重点落实协调发展新理念。长三角内各地区间是否协调发展,应该成为判断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摆脱过去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路径缺陷。围绕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例如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等,长三角各地政府要形成联盟,共同参与,实现产业发展的利益共享。

赖红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高质量与一体化是两翼,核心就是创新,创新背后就是文化引领。我们也要把更多的优质的文化资源转为区域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江南文化引领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和跨界创新,是支撑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各地政府和企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抓手之一。

姜德波|南京审计大学

在全国上下都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刻,为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各省(市)政府,要遵循“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各省(市)发展规划的协调性,除了基础设施的协调,还要考虑产业分工的协调、环境政策的协调、激励措施的协调、民生政策的协调。

孙国民|东南大学

围绕科技创新,G60科创走廊沿线的政府和企业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一是重点围绕长三角创新高地建设,利用沿线9个城市的科教资源优势,打通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G60高速通道和产业带。二是利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机遇,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积极与上交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共建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科创走廊,形成资本市场与G60科创走廊的互动发展,助力G60科创走廊打造创新策源地建设。三是立足资源共享和创业创新,务实开展一批先行先试工作,重点在G60科创走廊城市开展创新券领域的“一券通”的先行先试,并试行跨区域的“一网通办”,即在包括G60科创走廊在内的三省一市率先推动实现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工作。

吴跃农|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关键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调政策,沪浙苏皖一定要打破行政壁垒、克服“抢”高新产业在自己“碗”中各自为阵、相互挤兑的短期行为,形成产业特色、优长基础上的长远规划和总体布局,使产业分布更加全面和合理有效,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空间集聚实现经济协同,形成优势互促,深化合作和强强联合,使长三角制造业、服务业、新商业模式及“走出去”都形成更高质量、更大体量的一体化发展。

张小兰|西南民族大学

各地政府和企业按上述的长三角一体化的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合理规划,例如在绿色发展中,各地政府不仅要统筹优化产业布局,而且各地政府还要协同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克服过去的行政壁垒,通过联手推进,才能从根源上克服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黄敦平

安徽省要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有所作为,需着力解决存在人口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等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一是引导创新要素回流。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回流,为安徽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依托现有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电、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产业基础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功能定位清晰、带动示范效应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一方面继续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实现量子力学等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加大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投入,强化人力资本积累。

伏玉林|华东理工大学

就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而言,首先是省、直辖市政府要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向地方赋权并增强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激励;第二,各地政府应按照省直辖市的开放合作安排,打破本地意识,就本地的资源和需求,主动与其他省市展开对等开放、共享发展的合作谈判,形成双边和多边的对等开放资源、开放市场的新机制;第三,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的商品、服务和要素的各种博览会,促进商品、服务和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促成企业的跨地区兼并重组。

郭进|上海社会科学院

长三角一体化包括市场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各地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政府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统一各地的税收和行政收费制度,建立由中央指导下的区域干部定期交流制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由行政管理一体化向市场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不断深入。

叶茂升|武汉纺织大学

我认为落实协调理念对于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最为关键。第一,实现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权力的协调,长三角一体化要打破地区间的区域条块分割,要突破地区之间基于行政管辖的权力分割,将垂直的层级制管理架构,转化为扁平化的平行型管理架构,以地区间沟通协调代替上下级间的行政指令。第二,优化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最大限度的让渡权力给市场,坚持法无禁止则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市场监管原则,让企业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注重建立区域内部之间的产学研协作发展机制,实现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第四,注重国内外市场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桥头堡作用,同时在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宋凌炎|江苏精诚&精缦毛毯&哈萌仕婴幼用品

长三角一体化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医疗、教育以及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适合企业发展、吸引人才引进政策。各区域要有短期舍得付出精神,才能创造长期稳定繁荣景象。

谈镇|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发展最终追寻必须是平衡发展,因而共享发展理念是一体化必备遵循之一。(1)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给全国提供可参考、最好是可复制的经验,那么各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含义应该从考核指标体系创新入手,从GDP—GNP—HDI逐渐过渡(《十四五规划》全面启用人类发展指数的考核)。(2)首位度的思路是背离发展共享理念,也出入于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议一体化进程中弱化极化发展思路,强化不可分性的协调。

林学军|暨南大学

长三角应当加强创新一体化,把长三角建设成为中国创新的金三角。因此,各地市应当有统一的人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制度,科技成果的交易、转化制度等等,鼓励科技人员正常流动,相互交流,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新条件,让他们多出成果,早出成果,以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宋文阁|上海财大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国有企业加强创新管理,做好自主创新发展的表率!通过加大研发强度力度深度,把创新成果运用于长三角,不再设置各种区域限制,用市场化机制解决转化应用!

郭玉高|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

从政府层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处理好当前和未来、短期和长远、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如对区域内的化工业、制造业、城市群等的分布及规划要统筹协调,做好“引进来”与“请出去”这二篇文章,使区域内的业态更加合理,打造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企业层面: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有序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产能,积极利用区域的资源,使企业的产业链优化升级。

唐德淼|无锡环研中心

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时,政府应该做到:(1)严格统一执行国家环境生态法律法规标准,不能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执行“绿色”政策时,纵向要令行禁止,横向要补位联动,构建长三角“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3)对于长三角地域特色,要重点关注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等绿色生态区域一体化政策建设,形成高质量的高于国家标准的环保生态发展制度的创新供给,同时,严格执行高标准的生态发展制度,花大力气践行“大保护”的中央要求,建设好长江经济带、太湖生态流域、钱塘江流域,沿海区域的生态屏障。企业应该做到:(1)认真执行国家、长三角区域内生态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2)创新产品工艺、技术,淘汰高能耗、环境不友好的落后产品,加快产品、工艺、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3)倡导企业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摒弃“小作坊”、“小老板”思维,用有担当的企业家精神,践行企业“多维”的社会责任。

伍先福|广西师范大学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实现长三角产业布局与发展的一体化,为此,各地政府和企业应切实落实“协调”新发展理念。在协调内容的统筹安排上,核心是长三角产业布局与发展的一体化部署,宏观层面可以产业集群为框架,着力打造高度分工、紧密合作的长三角一体化大产业集群;中观层面可以产业链为线索,全力塑造对内松弛有度、对外步调一致的有机产业链;微观层面可以价值链为纽带,用心构建主导企业凸出、上下游企业无缝对接的高附加值价值链。对此,宏观层面可构建若干跨省市产业合作区,实行“一区一策”,旨在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引领性产业集聚区;中观层面可构建以某地或跨地市主导产业为桥梁的跨省市一体化产业链合作区,旨在打造一批上中下游产业链条连接顺畅、投入产出高效运转的示范性产业链;微观层面可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价值链整合示范区,旨在打造数个高附加值环节凸出、配套价值链环节有序跟进的国际领先价值链,逐步形成以长三角一体化价值链为主体的全球创新价值链。

鞠昌华|南京环科所

在绿色发展方面,政府一是加强各类发展规划的统筹,加强跨行政区长江、太湖、淮河新安江等流域规划的统筹,加强宁杭经济带等生态区域的统筹;二是加强区域统一的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标准建设;三是加强区域大气、水污染防治的一体化;四是推广相关经验,构建完善的区内流域、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五是通过监测网络、系统平台、人员交流等加强环境监管的一体化协作。同时鼓励企业一是在区域内开展生态旅游、卫生康养等协作,推进区域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二是鼓励环境治理服务企业在区域内合作发展,促进污染防治的一体化。

楼稼平|宁波自由职业

横向协调一向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短板,利益共享历来只存在于更高一级层面。显然,这种行政区划体制欲实行一体化,推动力必须来自更高层级,还必须设置以推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为宗旨的行政主体,因此,大区制可能是不二选择。

查婷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发展理念强调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从政府角度看,要以制度创新支撑科技创新。通过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电子政务体系,破除行政区划限制带来的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地区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建立长三角地区交通的跨行政区协调与衔接机制,为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基础保障。从企业角度看,要转变竞争理念,将资源争夺、人才争夺转变为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兼并重组等自我联合的方式,实现企业的合作发展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并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链。

董也琳|南京市委党校

关键是解放思想,落实竞相开放的发展理念。从过去惧怕融入、被抢夺资源的封闭思想,转向借力发展、协同合作的开放理念。在开放中借力补自己的短板、发力扬自身的优势,在开放中企业自由地选择经营地区和功能分布,在开放中逐渐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在开放中串联起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的产业能级。

杨锐|东吴智库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有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可以推进。但是就创新创业来说,跨区域一体化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各地区都已经形成领域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园区,比如上海嘉定汽车城、常州汽车产业园区、昆山模具城、盛泽纺织城等等。构建基于产业大数据的创业创新实验平台。创业创新需要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数据,研发活动的模拟仿真、商业模式的演练等等都需要大量行业数据的支撑。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而创业中的企业很难获取批量行业数据。为此,跨地区政府可以在基于大数据共享的创业创新实验室建设方面开展一体化,以共同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的创业创新企业。

彭劲松|重庆社会科学院

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规划的落实和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省一市之间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意图和合作态度,行政资源的空间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仍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建议可对长三角地区按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划分为领航型、协同型和追赶型等三类地区,加大对相对落后区县市的政务干部的扶助。建立三省一市领导干部跨省跨地区常态化干部交叉任职和交流机制,对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导干部,进行异地提拔和重用。

于晓华|哥廷根大学

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比如在地区之间的交通设施,或者交通枢纽建设,应该要从“四个意识出发”,成本共担;富裕的地区可以多承哪一点,可以更加发挥集聚效应。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理论要义,是在区域开放前提下实现区域高水平协调均衡发展。为此,各地政府和企业必须深刻理解制度型开放内涵,破除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制度性壁垒,促进区域统一市场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在长三角内部形成高效率的创新动能集聚和扩散,最终构建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值链体系。其中,各地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1)在区域协调导向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从源头遏制政府之手对资源在区域产业配置中的不当干预,给投资者以明确的决策信息;(2)系统梳理各地制度、规则体系,总结上海自贸区和各地“放管服”经验教训,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的制度规范,协调区域制度和公共产品供给,建议大胆借鉴欧盟市场一体化建设中通关、商检、人员流动等领域的制度设计。企业的作用,则主要是着力建构区域价值链,要聚焦其面向区域内外的资源组织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有链主潜力的区域龙头企业。

任保全|常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放的发展理念,要秉承“降成本、促分工、扩市场、推双赢”的宗旨:一是加大开放力度,降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二是推进要素市场的高水平开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过程的高水平分工;三是推动长三角区域市场开放,将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市场培育成为世界级的高水平消费市场;四是打造双赢一体化开放格局,实现帕累托改进型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吕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从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来说,改变以往过度依赖于跨国公司主导的价值链,减少不确定风险冲击,依托国内市场,企业尝试构建以我为主的价值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可能思路。

王海平|21世纪经经济报道

应当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率先推进一体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不妨从上海南京杭州的交通卡互通互利开始—从技术上看,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然后再扩展到其他主要城市。

盛文军|人行杭州

金融创新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构建高层合作沟通机制,加快区域金融合作。据报道,近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牵头,建立了“金融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的框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步。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各方资源,突破行政区划对区内金融合作的体制制约。二是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内开放进程。稳步扩大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的对内对外开放,鼓励相互参股、相对控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各类新型金融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一方面,长三角区内金融机构在加上合作的同时,积极改革和创新自身的组织形式、资金调度、绩效评估和考核等经营管理制度,着力提升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加快金融资源在区内高效流转。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推进各类金融产品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如长三角区内的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等(当下还存在异地票据、异地评级标准和认定等方面,区内地域市场歧视和不完全认可等现实问题)。四是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的共商、共建、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区内各类金融主体降低信息不对称,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构建和完善长三角区域性金融风控机制,切实维护区内金融稳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