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猝死难道是医生应有的结局?透支生命谁保障

猝死难道是医生应有的结局?透支生命谁保障

时间:2021-12-10 20:41:24

相关推荐

猝死难道是医生应有的结局?透支生命谁保障

编者按

今日又被刷屏了一番:就在昨晚,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医生陈德灵猝死。晚上夜班交接班没人,这才发现已经猝死在宿舍。听闻太多类似的事,可如今依旧。小编不得不想问句:

猝死,难道是医生应有的结局?透支的生命,谁来保障?

他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5月28日凌晨2点23分:从27号8点到28号2点,根本停不下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心态要爆炸了,什么??还有一台!!!就连沙发都不给睡

4月19日:“黑+白+黑,下班啦,还活着真好;

朋友眼中的他

陈医生的同事介绍,陈医生是浙江金华某医院在邵逸夫医院的规培医生,是一个很诚实的小伙,老实巴交,干活不偷懒!

透支的生命,从此停留在26岁

医生猝死频发

在很多人看来,医生作为健康卫士,似乎就该是病魔面前的强者。但其实他们的生命同样脆弱,现实中,医生猝死事件也是频发。

/03/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女医生值夜班后猝死,年仅26岁。

/06/10: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罗斌主任值完夜班后猝死;

/03/26:江阴市一名麻醉医生,在医师节前夕,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离世。据悉,者为邓医生毕业才一年,刚报上执业医师考试。

/02/10:河北省某县医院年一名仅39岁的医生“连续24小时上班”发生猝死。

医生,急需“减负”

今年5全国麻醉医师10万,,在工作中猝死的麻醉医生16个,死亡概率为1/6000。而中国术中麻醉死亡率目前已经降低到了1/100000。当手术患者咨询麻醉风险有多高时,开句玩笑话,可以说:“在手术室这几个小时内,我死的几率是你死几率的300倍!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近些年医生过劳死频发,这无疑直接刺痛了公众对“过劳死”的敏感神经。“累”几乎成了所有医生的口头语,动辄数小时的高风险手术,全天候的负责所分管的患者,时刻准备着处理紧急状况;只要手术开始,便没了下班的概念;无论几点,只要门诊还有病人,就不能离开;值了一晚上夜班,不管你睡没睡觉,第二天必须处理完医嘱或者还要手术;即使下班了,如果病情有变化,一个电话就必须回来,哪怕是凌晨时分。这不知道是多少医务人的常态!

“过劳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是过劳死的三大原因。

而医院,《劳务法》法外之地

1995年实施的我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随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在劳动监察部门紧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劳动法落实情况时,唯独绕开医疗行业;在产业工人、农民工都在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时候,唯独医护人员保持沉默,是医护人员不懂法,还是甘愿“违法”?

反思,为何医生如此累

1、病人呈井喷式增长,而医生却严重不足

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天津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王国林教授介绍:“不少人知道儿科医生稀缺,其实麻醉医生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在手术室里,较少被患者和家属关注到。”本市注册麻醉医师只有883人,而本市手术量为手术室内手术36万余台、手术室外手术16.42万台,超过52万台手术,每台手术都需要麻醉医师参与。一边是医保的全覆盖,医院的病源井喷,但同时医生却严重不足。

2、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病人涌向大医院

看个感冒都去三甲医院,而且还要挂专家号。这个现象正常吗?我们的分级诊疗实施这么多年,做得又怎么样呢?如果把原因归结于基层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得不到老百姓信任。

3、技术价值严重低下,医生只能靠拼体力

一台五六名医护人员参与的手术,做几个小时手术费才几百元。平均下来还不如一个搬砖的民工工资。经过漫长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积累,换来的只是这么一点收入。所以医生们没有办法,只能靠多做手术,以“薄利多销”方式来赚取自己工资。我们医生技术劳务定价合理吗?

4、医患关系紧张,上级医生不敢放手

再者,是否还记得那衡阳300老兵医闹、前日的山东院长被打医院被停,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科室里的主任和技术骨干不敢轻易放手给年轻医生做,因为一旦出了一点儿瑕疵,就会惹来医闹或者官司。所以主任们宁愿自己辛苦一些,手术尽量自己去做。这样一来,主任们身体吃不消。再一个年轻医生得不到成长,这个问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停留在26岁的麻醉科医生陈德灵

谁来,保障医生健康

一直以来,医生治病救人,超负荷的工作,却总是得不到认同。每一次医生遭遇的不幸,都会在行业内形成很大的震动,让医生心寒、失望。很多医生都发出了“如果有来生,不再做医生”的无奈叹息。

由于疾病本身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医生的工作属性也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可往往社会及病患期望的是医治结果的确定性。那么,谁来为医生作保障呢?

长期工作在生理与心理双重的高压之下,医生无法“一张一弛”的调剂,紧绷的弦迟早会断。相反,医疗质量、医疗规定和工作效率是医生肩上一个又一个不断添加的重担。

离开的人,已经回不来了。留下的人,应当得到关爱。社会的理解,或是医疗行业制度的完善,都将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前进的动力。

作者:中洪博元医学实验

微信:zhbybio

呼吁关注中国医生过劳症状

医院一根草,家中顶梁柱

陈德灵医生一路走好

愿猝死不再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