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药明康德 平台产业链背后的生态圈布局

药明康德 平台产业链背后的生态圈布局

时间:2022-06-13 17:14:25

相关推荐

药明康德  平台产业链背后的生态圈布局

从美国归来的张翔(化名)是上海张江一家小型生物药企业的创始人,公司只有不到20名员工。“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要做生物新药,但在现在的阶段,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厂房和生产设备上,并不合适,所以我们选择和新药研发平台企业合作。”张翔告诉健康界。

张翔所说的新药研发平台企业,就是药明康德。药明康德自5月8日登陆A股,一口气拉了16个涨停板。虽然对独角兽上市企业可能有潜在的股价泡沫风险,市场观点不一,并经历6月4日近乎跌停的过山车,一日之间跌去市值125亿,但截止6月6日收市,药明康德以总市值达1237亿元,毫无悬念地跻身千亿俱乐部。

根据药明康德的招股书,尽管其客户覆盖全球排名前20名的大型药企,但超过3000家客户都是小型公司。而张翔公司这样的小型创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电话那头,张翔介绍,自己的公司于一年前买下一家欧洲企业的创新药专利,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随后,他们找到药明康德,由后者来完成这项创新药在中国的生产工艺转移、优化以及大规模生产等技术服务。“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进行类似的合作了。”

张翔听说药明康德最小的客户,甚至还有1.5个人的公司,“全职人员只有一个,还有一位兼职员工。”

“药明康德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最高、最宽和最深的能力和技术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这是药明康德官网上的企业愿景,这段话出自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之口。

对此,李革有过进一步阐释:我们的愿景是使任何人、任何公司都可以利用药明康德这一开放式的服务平台,更快、更好地研发新药,造福广大患者。

此处的“任何人、任何公司”,自然包括张翔这样数十人的小型创新药企业,也包括“一个半人的公司”。

十八载天时地利人和

李革所说的开放式的服务平台,是药明康德版图的核心竞争力。

2000年12月,药明康德成立,标志着我国CRO行业的开始。当时药明康德的员工包括李革在内只有 4 人,“当初我们四个人谁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到今天的规模。公司正好赶上了世界医药研发的东移潮。”李革说。

天时。在2001年-,-医药史上经历了专利到期的高峰时段,一些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陆续有一半以上的药品专利到期,一大批重磅炸弹药品专利保护期也已届满。面对的严峻挑战,制药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新药的投入,早日完成各期临床使用以应对专利悬崖的挑战,这为CRO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CRO发展史上市重要的一年,在我国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对CRO做出了明确定义,并规定申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直接激活了CRO市场的迅速发展。

地利。而药明康德活跃的江苏和上海地区,正属于国内CRO企业主要分布区域。按照地域分布来看,国内CRO企业主要活跃于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产业园区发展相对成熟、医药企业相对集中、创新创业产业发展活跃、人才以及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等。

人和。药明康德与查尔斯河等国际CRO相比,依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但药明康德的分子筛选能力较强,作为人力密集型业务,中国公司目前有成本优势。

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每年面向985和211高校招聘两三千名毕业生。而2000年以后的高校扩招,为药明康德输送了大量所需员工。这些受过一定学术训练的年轻人是药明康德国外竞争对手没有的资源。

就行业大环境而言,近年来新药研发成本上涨,大型药企陆续面临专利保护到期后的专利悬崖,研发过程中不断减少在研项目,专注于肿瘤、等有可能出现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领域。在此背景下,一批专门深耕某一领域的小型生物科技企业出现,这类初创公司早期通常不希望拥有实验室和生产设备,对CRO业务的需求量变得十分广泛。

版图渐成

药明康德一开始就定位海外市场,为默克、礼来、辉瑞、阿斯利康等巨头提供CRO服务。一方面源于当时中国的制药企业,新药研发能力落后,专利意识不强,CRO行业的土壤尚未成熟,一方面源于创始人李革等的海外经历和背景,与国际市场有着天然的亲近。

李革接受采访时,中文忍不住夹杂着英文。成立于北美华人生物行业精英组织百华协会,李革一直是其活跃成员。一位百华会员告诉健康界,跟李革相处,明显感到他很西化。有趣的是,李革名片上印着的名字却是中国印章篆刻体,他也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

2000年前后归国投入制药业的不只是李革一人。在2000年后,每年有成百的医药“海归”回游,他们中许多人带着未完成的成果回来,被“在中国诞生国际级新药”的梦想激动着,对于研发外包颇有些不屑。

但李革从一开始就坚决宣称,“不做新药研究,只为客户做新药服务”。这样清晰的定位甚至有些决绝。药明康德主动放弃了国际通行的共同享有知识产权的行业规则,所有研究成果都定期扫描刻录光盘,到上海公证处公证,药明康德只挣“打工费”。

在发展的头五年里,药明康德就拿到了全球最大的20家制药公司的研发外包合同。到了,药明康德迎来了第一个关键转折点:纳斯达克上市。

美国上市后,药明康德不断放大CRO覆盖的版图,从临床前CRO,向下游临床CRO、CMO延伸,还开始布局基因检测赛道。

而实现这一版图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直接并购;比如:收购AppTec、收购NextCODE Health,分别布局体外诊断和基因诊断行业。虽然AppTec的收购并不成功。

(2)与制药巨头合资研发;比如:,与阿斯利康MedImmune合资在中国市场合作开发、生产一种生物创新药。

(3)与CRO巨头合资设立子公司;比如,与全球排名第八的PRA成立子公司WuXiPRA,在中国提供临床服务。

(4)成立风投基金,如毓承资本,依托产业资源、投资创新药研发企业,现在为通和毓承资本。

通过这四种手段,上市8年的药明康德基本实现了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生产的CRO全产业链覆盖。同时,也是业绩大涨而股价不涨的8年。

再鼎医药创始人杜莹和李革是多年朋友,见证药明康德在美国上市股价跌到一元钱到今天的一拆三上市全景。杜莹说,“大家能够最后走出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

,药明康德从美股退市,经过漫长的一拆三操作,药明康德分拆三部分于国内上市。其中负责CMO部分业务的合全药业登陆新三板;药明生物于港股上市,主要从事生物制剂研发,目前港股市值939亿;如今,药明康德强势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进入到全球前列的CRO巨头,排名第11。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有率仅为2.02%。“可以说,药明康德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当于第二梯队的前列。”一位业内人士向健康界做出这样的评论。

打造超级朋友圈 从平台到生态圈

资本市场看好之余,也有对药明康德发展前景的存疑。人力资本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大量年轻技术人员补充资源不再或者劳动力成本增加。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开始显现作用,目前业内已有用AI技术做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的尝试。如果AI被大规模使用,药明康德必须增长出新的优势。

而药明康德也早已暗暗进行布局,以来,药明康德开始现露出自己投资人的一面。对于这家集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的平台公司而言,建立一个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生态圈,风险投资是其辅助药明康德完善其研发服务平台全线布局的一部分。

“研发代工企业不能自己做新药生产,但可以投资新药。”志在打造最高、最深、最强平台的李革和药明康德,在平台战略背后,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生态圈布局。

在风险投资部分,药明康德主要的投资主体是成立于 年的药明康德一期基金及 年专门成立的毓承资本,管理合计超过 3.5 亿美元规模的两支美元基金,累计投资企业达到 40 家,包括百济神州、基石药业、方润医疗等。对国内,药明康德主要是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例如其为华领医药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室服务,加速华领医药的药物向临床阶段推进。

具体而言,药明康德的模式为“VC+IP+CRO投资模式”:找到投资标的,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提供药明康德的研发平台,这就是药明康德所践行的VC+IP+CRO投资模式,也正是药明康德做投资的优势。

而在国外则大力收购技术和研发上领先的公司,如Callidus。此外,药明康德还投资了突破性细胞疗公司Juno、基因诊断创新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颠覆创新DNA合成技术公司的Twist等等。目的都是为了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药明康德不遗余力打造着自己的“超级朋友圈”,无论是李革所活跃的全球生物技术华人精英组织百华协会还是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和一年一度的药明康德生态圈晚宴,都代表了药明康德在业内的活跃地位。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首席投资官胡正国表示,药明康德正在打造一个生命科学和医药研发领域创新的生态圈,让任何人尤其是青年学者,都能利用药明康德的开放平台,实现研发医药的梦想。

药明康德生态圈布局,能否扭转市场对其前景的存疑,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鉴于此文中某人和某机构在医健领域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健康界推荐其参与“致敬攀登的力量——健康界年度影响力评选(-)”,立即【】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为其投票,向攀登者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