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走绿色发展之路 引领乡村复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松阳样本

走绿色发展之路 引领乡村复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松阳样本

时间:2022-02-13 16:00:09

相关推荐

走绿色发展之路 引领乡村复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松阳样本

浙江松阳大木山茶园骑行道 陈碧鑫 摄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陈剑)松阳,浙西南山区的一座小城,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生态示范区。松阳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1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松阳依旧守着绿水青山、黄墙黛瓦,一手抓“活态保护”,一手抓“有机发展”,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为绿色发展中国方案提供鲜活的样本。

传统农业融入农旅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

行走在松阳县境内,满目所及都是连绵起伏的茶田和茶山。虽是酷暑,仍有不少茶农埋头采茶。在浙南最大的茶叶市场里,常年人声鼎沸,茶叶飘香。

松阳坐拥中国绿茶第一市,现有茶园12.11万亩,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源于茶产业,茶叶全产业链一年产值达93.85亿元,跻身全国茶产业十强县。

种茶、制茶、卖茶,茶让松阳人走上绿色致富路。

松阳县新兴镇,被誉为“茶香小镇”,定位为现代农业综合体,镇上80%以上的农户经济收入来自茶叶。在上安村,茶叶加工企业有百余家,青山绿水间,茶机唰唰响,村村飘茶香。

仅卖茶叶还不够,松阳人卖起青山绿水间的风景。

松阳有“百里乡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特殊茶园景观,其中的大木山茶园是国家4A级景区,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和运动休闲为一体。其间丘陵连绵,山塘密布,沐浴在树影、阳光、波光里的茶室和造型别致的竹亭,因独特的建筑风格曾登上《福布斯》底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木山茶园还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每年举办高等级骑行赛事。今年上半年,茶园游客达46.59万人次,相比增长504.75%。

背靠着茶园,村民开茶主题餐馆,办茶文化民宿,挣旅游服务业的钱。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一茶三泡”,越品越有味道。

48岁的地产商周小伟去年回到位于大木山茶园的老宅开了一间茶文化民宿,每房间以茶诗命名,装饰与茶有关的字画,配备茶具、茶叶,传播茶文化。他说为了梦想已经做好亏本一两年的准备,但没想到经营情况比想象的好,客房节假日满员。

“农业+旅游”、“农业+运动”、“农业+创意文化”,松阳的传统农业融入到农旅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之中。

浙江松阳岱头村高山水稻田 陈碧鑫 摄

生态农业和互联网+改变乡村业态

海拔830米的松阳岱头村,喝着山泉水的250多亩高山水稻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蓬勃生长。这片高山水稻,见证了岱头村的生态循环农业转型,实现了农业产业“种植—观光—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此前,岱头村以种植吊瓜为主,对饮用水源污染严重。,“五水共治”全面铺开,村里摒弃吊瓜,改种生态稻,并在成立合作社。村民采用全息自然农法模式种植水稻,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这样生态、安全的稻米每斤能卖到20元,而且供不应求。

岱头人深知互联网的价值,他们拍摄犁田、播种、插秧、收获等工序,用视频、图片记录岱头的四季:春季,种下为水稻提供绿肥的成片紫云英;夏初开耕时,举行传统插秧仪式;秋季,欣赏梯田稻浪起伏;入冬,举行毛洞主仁戏祈愿风调雨顺……每年的四季农耕活动,通过新媒体和朋友圈,被广泛传播,并曾以“绿色春耕”为主题登上《新闻联播》。

互联网让生态水稻和村庄声名远播,不仅带火了大米销售和旅游,也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复活了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

浙江松阳兴村的古法红糖制造 雷宁 摄

古法工艺的红糖制造是兴村传承数百年的传统业态,但近几年发展缓慢。县里将几家红糖家庭作坊整合,成立生产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并请哈佛建筑师徐甜甜设计了一座红糖工坊。工坊包括休闲体验区、甘蔗堆放区和红糖加工区,环绕这三个区块的线性走廊,是红糖生产剧场的环形看台和参观流线。

在这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里,不少村民第一时间把甘蔗收割、压榨、红糖熬制过程直播到朋友圈,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古法红糖。,工坊的红糖年产量达到100吨,供不应求。

“互联网+美丽乡村”不仅改变了农产品传统的流通模式,也推动了“绿富美”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浙江松阳平田村 叶瑞鹏摄

用文化引领、旅游驱动乡村复兴

山间的一场雨,让海拔610米的松阳平田村宛若仙境,这里一年中有200多天云雾缭绕,被形容为“云上平田”,它是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

平田村更为外人所知的是村里的“云上平田”民宿,它不仅是一家旅店,更是乡村慢生活体验区。28幢残破的黄泥房和牛栏被来自哈佛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的建筑师们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农耕博物馆、木香草堂、爷爷家青年旅舍……

这些建筑将传统农耕文化与城市生活理念相结合,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带动了民宿的发展。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因此人气大涨,一房难求,慕名而来的游客甚至搭帐篷住下。

“过去,我们可能认为隐藏在深山里的黄泥房是消极资源,但经过改造,它也可以成为积极的、稀缺的资源。”县委书记王峻说,民宿的走红正是“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的生动写照。

民宿让农村焕发新的活力,村民自制的萝卜片、番薯条、梅干菜等高山土货也成了客人哄抢的美食。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创业就业,带动乡村复兴。

在偏僻的沿坑岭头村,村民在县名城古村办的指导下将十几幢民居改建为民宿,接待前来写生、摄影的游客。原本只剩几十名留守老人和儿童、即将整体搬迁的“空心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画家村”,重新焕发活力。,村里的综合旅游收入超过260万元。

然而,火爆的民宿和旅游并不是松阳发展的最终目标,复兴乡村文化、复活村庄生命力、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才是其坚持的根本。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松阳发起“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投入4000万元资金对老屋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开展项目申报135幢,其中基本完工30幢。

界首村的一幢被改造为民宿的民国老房子曾被王峻要求停工整改,他认为,装修破坏了历史古建筑的风貌,且存在部分违建,要求拆除违章部分,并对破坏的古建筑进行修复。

对民宿改造几近苛刻的要求,源自当地政府秉持的原则和理念:保护村落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以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维持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感。

“若只是发展民宿,我觉得是说小了,更准确地说我们追求的是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在王峻看来,由民宿建设撬动的古村落保护只是乡村复兴的一部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传统文化传承与村落经济发展,“活态保护,有机发展”才是硬道理。

平田村正是“活化保护”的典型。在云上平田的艺术家工作室,“云缬坊”正在组织游客和村民进行传统扎染活动。工作室负责人刘玉立说:“松阳这几年在拯救老屋,保护传统村落,我想把手工扎染引入到村落文化保护中,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

就在这个艺术家工作室里,曾举办过无数场关于传统文化、品茶、读书、摄影等主题的交流研讨会。

松阳小竹溪村的传统民俗:排祭 徐征 摄

此外,乡风民俗也正在松阳乡村复兴,“板桥三月三畲族歌会”“竹溪排祭”“平卿成人礼”“程路船灯”“高亭迎神庙会”……这些活动构建起“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松阳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晒红烟、手工造纸术等传统手工艺都被村民重新拾起。

以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为依托,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龙头,多产业融合发展,正是松阳探索的绿色发展之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