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国外精确制导技术进展

国外精确制导技术进展

时间:2022-03-03 17:50:33

相关推荐

国外精确制导技术进展

芬梅卡尼卡公司推出新一代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引头

位于英国的芬梅卡尼卡公司地面与海上分部完成了新一代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引头的研发,并开展了小批量试生产。该导引头结构紧凑,可实现高精度激光捕捉和追踪,旨在为目前没有末制导或需要增强制导精度的空对地武器提供“即插即用”的精确制导能力。该导引头的质量为350克、长152.5毫米、直径51毫米,具有典型的76毫米突缘,是目前市场上最小的半主动导引头;配备了单元件位置感知探测器,在广视场下这种硅探测器在偏离角和角分辨率方面拥有很高精度,可在整个目标打击过程中大幅提高闭环武器的制导能力,特别是能显著提升捷联导引头的性能。

美国西北大学成功实现三色红外光电探测器

在DARPA、NASA、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共同资助下,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一种可实现三色短波、中波、长波红外光电探测器的设计方法。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色光电二极管,最终的三色红外光电探测器是基于II类InAs/GaSb/AlSb超晶格材料制成的。当所加偏置电压发生变化时,这种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依次表现出三色性能(对应于三个吸收层的带隙),并能在每个通道中实现理想的截止波长和高的量子效率。

DARPA发展革命性光学成像系统

DARPA于9月启动了“极端”(EXTREME)项目,寻求可设计的光学材料和相关设计工具,开发一种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在改善系统性能的同时,大幅缩减系统尺寸和质量。“极端”项目将重点开发新型可设计的光学材料,利用二维超表面、三维立体容积、全息等技术实现对光的调控,而非传统的反射、折射等方式。该项目将克服多尺度建模难题,实现对可设计光学材料的优化。DARPA将演示一种微小型光学元件,这种元件能够同时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实现成像、频谱分析、极化测量等功能。“极端”项目将实现的光学成像元件的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在不减少系统功能的情况下满足小型化需求。

惯性制导技术

目前精确制导武器应用的惯性测量单元仅能作为暂时失去GPS信号时的备选措施。未来在高强度对抗环境或遮蔽地形等GPS受限条件下,要确保实现精确打击,需要惯性测量单元在满足小型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惯性制导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惯性测量装置以及原子干涉陀螺仪等方面。

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研发不依赖GPS的惯性传感器技术

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HRL)正在研发一种不依赖GPS的抗振抗冲击惯性传感器技术。HRL实验室计划将把一个哥氏振动陀螺(CVG)的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与一个极精准原子钟的基准频率同步,利用原子超精细跃迁频率的精确性,实现不依赖GPS的惯性传感器技术。感应旋转与加速度是惯性测量的基础,近期对称MEMS架构、集成光子学、光学测力及位置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发展惯性测量新模式提供了机遇。使用CVG的MEMS平台可以生成先进的自动陀螺,能实现相当于、甚至是优于当前GPS方法的精确制导。目前,该项目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研发一个在不引入其他噪声的情况下将原子钟的基准频率稳定传递给CVG传感器的系统架构。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下一代导航级惯性测量装置

DARPA微系统技术办公室选定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其“弹药精确可靠惯性制导:导航级惯性测量装置”项目研发下一代导航级惯性测量装置(IMU)。该装置将以先进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加速度和角速度实现导航,为飞行器制导控制系统提供数据信息,并使系统的成本、尺寸、质量和功耗降大幅降低,应对GPS拒止和高度对抗的作战环境。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的原型系统,将用于取代美军当前已部署的IMU,提供更加精确的导航数据。该公司还将验证基于MEMS的陀螺仪和加速计,以满足系统的性能和环境需求。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开发原子干涉陀螺仪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研制一种基于激光冷却原子云的原子干涉陀螺仪,可实现陀螺仪及加速度计的功能。原子干涉仪利用原子的波粒二象性,通过干涉波测量原子上的力,当原子加速或旋转时,它们的物质波以可预见的方式发生偏移和干扰,形成干涉图形。该陀螺仪的核心是一个容纳着约800万冷铷原子的玻璃室,利用激光束使原子云在两个能量状态之间转换。通过该装置,冷原子云可在50毫秒的测量序列内,扩展到初始大小的5倍,可用于测量原子的加速度。旋转则通过倾斜玻璃室下方的镜子进行模拟。通常情况下,陀螺仪/加速度计的结合需要两个独立的原子源,NIST研制的陀螺仪实现了从单一的原子云同时得到加速度与角度两个信号,大大简化了设备,使系统体积更小、结构更简单。

射频制导技术

与光学制导体制相比,射频制导方式由于采用的电磁波频率远低于光学频段,其对目标几何外形的分辨率较低,但是作用距离远、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非常适合用于远距离作战的精确制导武器。,英法等国积极发展弹上射频系统,美国则致力于开展射频系统的基础技术研究。

法国为“阿斯特-30”导弹换装新型主动雷达导引头

为加快SAMP/T陆基防空系统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扩大作战拦截范围,法国计划全面升级“阿斯特-30”Block 1导弹,并授予了MBDA公司与泰勒斯公司“阿斯特-30”Block 1新技术(B1NT)项目合同。“阿斯特-30”B1NT导弹将采用高分辨率的Ka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代替原来“阿斯特-30”Block 1导弹的Ku波段导引头。新的Ka波段导引头波长更短,配备了新型任务处理器,可增加目标锁定距离,提高分辨率。配备新导引头的“阿斯特-30”B1NT导弹可拦截射程为1500千米、飞行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强的弹道导弹目标。法国空军将于开始接收“阿斯特-30”B1NT导弹。

英国开发被动弹载雷达

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发了一种被动弹载雷达试验性演示验证装置。研究人员使用国际海事卫星和铱星作为被动雷达的辅助设备,测量了两者的信号发射功率及表面的信号功率密度。伯明翰大学已在英国沿海地区展开了三次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上述两种卫星配合相应处理算法,提高了被动弹载雷达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基于该项研究基础开发的被动制导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敌方的电子对抗系统,还可避免红外和其他光电传感器的局限性。

美军推进射频基础技术研究

DARPA于11月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份价值78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开展“射频信号处理”(SPAR)项目的研究。该项目旨在寻求利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和芯片级循环器方法减少射频信号间干扰,帮助美军消除射频系统在对抗环境下的信号干扰。DARPA的目标是设计、制造、验证一种能够在接受信号进入接收器电子部件前消除干扰的射频信号处理组件。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于10月授予雷声公司一份价值1490万美元的合同,进一步加强其生产基于氮化镓(GaN)半导体的工艺,提高GaN基射频系统的性能、产量和可靠性。

复合制导技术

复合制导技术由于结合了不同制导技术的优点,可以大幅提高导引头的作战与抗干扰性能,成为当前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方向,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多型应用复合制导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进行了试验验证,演示了在不同作战模式下应对多种目标的能力。

美国陆军验证“联合空对地导弹”精确打击地面移动目标能力

6月,美国陆军“联合空对地导弹”(JAGM)打击地面移动目标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验证了“灰鹰”无人机发射JAGM导弹的能力。本次试验中,JAGM导弹成功击中了一辆以每小时35千米速度行驶的卡车,验证了其精确打击能力。JAGM导弹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和制冷红外成像三模导引头,可在任何天气情况下对移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应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对抗电子干扰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美国空军针对“小直径炸弹-2”的不同攻击模式开展系列飞行试验

7月,美国空军联合雷声公司对“小直径炸弹-2”进行了联合攻击模式与激光引导攻击模式的系列飞行试验。“小直径炸弹-2”拥有先进的三模导引头,分别为红外成像、毫米波制导以及激光制导。在联合攻击模式下,“小直径炸弹-2”在舰载GPS系统的引导下对高价值固定目标发起攻击,攻击距离分别为近距离以及超过64千米的防区外。在激光引导攻击模式下,“小直径炸弹-2”将利用半主动激光器跟踪和攻击目标。此次系列飞行试验演示了“小直径炸弹-2”对不同场景中固定和移动目标的攻击能力,验证了“小直径炸弹-2”的技术成熟度。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完成“双模加”激光制导炸弹飞行试验

8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功完成了两次新型“双模加”激光制导炸弹(LGB)飞行试验。“双模加”激光制导炸弹集成了GPS/惯性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本次试验中,两枚装有“双模加”制导组件的MK82惰性弹头从F-18战机中发射,成功命中了指定固定目标,满足作战性能要求,验证了其光学、GPS/惯性制导系统以及姿态控制系统的性能。“双模加”激光制导炸弹将为美军及其盟友提供一种精确、经济、具有直接打击能力的武器。

雷声公司开展“战斧”Block 4导弹新型导引头系留飞行试验

1月,雷声公司成功开展了“战斧”Block 4导弹的新型导引头系留飞行试验。本次试验的导引头使用了改进的鼻锥,并装备了新的模块化多模处理器,由T-39测试飞机搭载。在为期三周的试验中,测试飞机模拟了“战斧”Block 4导弹的飞行状态,对地面和海上移动目标进行了探测、跟踪与瞄准,验证了该导引头的相关组件达到6级技术成熟度需具备的能力。目前,雷声公司正在为“战斧”Block 4导弹升级双向数据链、改进导引头,以提高导弹的数据传输速率、末制导精度和自动目标识别能力,预计于开始为现有的“战斧”导弹换装新型导引头。

精确制导前沿技术

当前,前沿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诸多新的技术突破,为精确制导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提供了基础。,美国在太赫兹、量子、图像识别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将进一步推进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的发展,在精确制导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美国太赫兹探测基础技术取得新进展

太赫兹波兼具毫米波和长波红外波段的特性,具有脉冲宽度窄、穿透性强、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可用于侦察、精确制导、探测微小目标、实施精确定位等。,美国在太赫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新进展。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太赫兹行波管放大器取得了新突破。行波管放大器(TWTA)是一种利用真空空间调节无线信号和电子之间相互干扰的微型装置,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其工作的太赫兹频率范围提高了200倍。美国西北工业大学研发出可在室温工作的紧凑太赫兹辐射源。该辐射源采用强耦合应变平衡量子级联激光器设计,不需要复杂的真空系统、外部泵激光器或低温冷却系统,可产生1~5太赫兹频率的辐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现了一种制造太赫兹频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新方法,研制了首个太赫兹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该激光器提供了一种在太赫兹波段输出高功率、高质量光束的途径,有利于进一步设计具有特定偏振、形状和光谱性质的输出光束。

美国成功研发量子传感器和成像技术

量子成像是一种全新的成像体制,可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精度探测,并提供更多的目标信息,能够克服现有探测技术的原理性瓶颈难题。美国加州大学研发出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空间分辨率和敏感性的量子传感器技术。单自旋量子传感器类似牙刷,每个“毛”包含一个单一的、坚实的纳米金刚石晶体,其顶端具有一种特殊的凹陷,即氮空位(NV)中心。在金刚石的碳晶格中,有2个相邻的原子缺失,其中一个空位被氮原子填充,能够感应特定的材料特性,特别是磁性的传感。研究人员利用量子传感器对一种含有涡流的超导材料了进行研究,实现了对单个涡流的成像。

DARPA探索图像处理新技术

DARPA正致力于积极探索图像处理新技术,以期提高图像处理时效,实现更精细的成像。8月,DARPA发布了“分层识别验证利用”(HIVE)项目公告,寻求一种效率比标准处理器高1000倍的可扩展图像处理器,用于处理基本几何图像数据。该项目将重点提高随机存储器的数据传递效率、实现高效并行、改善可扩展性、设计图像计算专用计算器,以解决现有处理器需依靠外部数据中心对大量图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问题。9月,DARPA启动了“可重构成像”(ReImagine)项目,希望通过结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图像的动态调整。DARPA设计的成像系统中将包含一个能容纳一百万像素的指甲大小的阵列,每个像素利用1000多个晶体管实现可编程能力,可根据所传送的图像进行配置。该项目的目标是实现类似于可编程门阵列的可配置成像系统,开发出预测和配置传感器的理论和算法,使传感器的测量值发挥最大价值。

前沿技术对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影响

本文由航天防务(ID:AerospaceDefense)授权转载

近年来,一批前沿技术发展迅速,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态势,固态射频相控阵技术、太赫兹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石墨烯技术等领域的科技突破,对未来精确制导武器装备与技术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一批前沿技术发展迅速,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态势,固态射频相控阵技术、太赫兹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石墨烯技术等领域的科技突破,对未来精确制导武器装备与技术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以激光探测技术、多色/多光谱识别技术、石墨烯技术、相变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目标识别、抗干扰、探测信息获取等方面对光学制导技术产生重要影响。

激光探测技术有效提升目标识别及抗干扰能力

激光探测尤其是激光主动成像制导技术具有信息维数多(角度/距离/强度/速度/微动信息)、选择能力强、测距测角精度高(厘米级距离、百微弧度级角度分辨率)等突出特点,通过与现有红外成像或射频制导体制复合,甚至是独立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导弹末制导探测和目标识别能力,尤其对提升抗射频拖曳等主瓣掩护式干扰、红外烟障遮蔽干扰等能力具有重大技术潜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防空反导、对地、对海等作战中。非扫描凝视成像是激光主动成像制导的发展趋势,涉及窄脉冲高重频固体激光发射、线性模式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探测器等阵列接收、纳秒级高速信号并行处理等核心技术。

美国近年已研制出以雪崩光电二极管(APD)阵列探测的激光雷达、自混频阵列探测的固态激光雷达和多狭缝条纹管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激光凝视成像雷达,瞄准了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LOCAAS)、陆军低成本武器和海防项目应用,目前美国在研弹载激光雷达旨在突破百毫焦量级激光光源,APD探测器阵列规模也达到了256×256元以上,为推动弹上远距离激光探测奠定了基础。

多色/多光谱识别与偏振探测技术

有效提升光学探测信息获取能力

多色/多光谱识别与偏振探测技术是提升光学探测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采用短波/中波/长波红外复合或某一波段内多个子波段复合探测的方式,或多个偏振态组合探测的方式,从光谱维、偏振维提升末制导探测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实现对目标/背景差异性的增强,有效提升光学制导系统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防空、反导、对地、对海打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外多色/多光谱光学成像技术已实用化,如美国的“标准-3” Block 1B导弹采用基于256×256叠层双波段探测器的双色成像导引头,“大气层外杀伤器”(EKV)采用红外双色与可见光复合成像导引头,能够有效对抗带有大球、小球等多种诱饵的突防场景,目前已进入装备应用。美国海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利用偏振成像提高对海洋背景下舰船目标识别能力的方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进行了从空中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试验,在12 千米的作用距离下验证了偏振探测对提高图像对比度的作用。

石墨烯技术促进红外制导技术发展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力学、化学性能,这些优越的性质及其特殊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在精确制导武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石墨烯在红外波段的优越光敏特性,可研制高性能红外成像传感器,用于预警探测或导弹武器末制导。目前,IBM公司已经研制出石墨烯/绝缘体超晶格,使石墨烯具有光子特性,并制成可实现太赫兹级频率的滤波器与线性偏光片等光学元件,有助于在未来扩展至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波段的光电设备应用中。3月,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具有隧道层的两张薄石墨烯,成功地分离了电子和空穴,生成了大电流。通过将石墨烯层做成晶体管,可以将电流放大到可应用水平。目前的红外探测器需要冷却,而这种利用石墨烯制成的超宽频带光电探测器却可以在室温下工作,为在红外寻的导弹导引头的应用开辟了可能。

相变技术提升强激光防护能力

基于相变原理的强激光防护技术具有防护波段宽、能够对波长相同而强度不同的光辐射区别对待、相变可逆等优点,氧化钒系列是目前研究热门的相变材料之一,氧化钒薄膜与其他非线性光学材料组合防护技术在光学末制导系统的强激光对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曾成功研制出一种氧化钒防激光膜,用来保护传感器上的红外探测系统免受强激光武器的破坏。

前沿技术发展对射频制导技术的影响及作用

以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太赫兹探测技术、频率选择表面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反隐身、目标识别、抗干扰等方面对射频制导技术产生重要影响。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为

雷达导引头反隐身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微电子、热控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功率密度小型有源相控阵天线得以实现,弹载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迅速成为精确制导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常平架雷达导引头相比,具有空间功率合成、捷联数字稳定、波束快速电扫、全固态高集成度等技术优势,结合多维高密度信息处理能力,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为精确制导武器应对未来战场威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空间功率合成可实现大功率孔径积,且随着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GaN)器件的发展,合成功率有望大幅提升,为雷达导引头反隐身提供了一种重要技术选择;利用捷联数字解耦,使导引头具有更高的弹体扰动解耦性能,有利于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采用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抗干扰、强地杂波抑制,提升对“低慢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天线布阵灵活和捷联的特点使得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更易于实现与红外或被动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共口径复合,为改善高性能精确制导武器抗干扰性能、提高制导精度等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逐步在多种毫米波和厘米波雷达导引头中引入相控阵技术。美国航空导弹研发工程设计中心(AMRDEC)曾研发基于射频微机电系统的移相器,准备用于导弹主动、被动相控阵导引头。,IBM公司研发出包含所需毫米波器件的相控阵收发组件,可进行高精度雷达成像。俄罗斯AGAT 研究所正在研制用于未来导弹导引头的主动相控阵技术。该导引头采用小型化设计和性价比高的大功率发送/接收模块,并可解决波束稳定性问题以及由于导引头运动所产生的电波耦合以及角稳定性问题。日本财年预算中计划为16架F-2战斗机装备AAM-4B导弹,该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

太赫兹探测技术提升

目标要害部位识别与选择性摧毁能力

太赫兹波介于毫米波与长波红外波段之间,兼具二者的波段特征,主要特性有:脉冲宽度窄,可应用于侦察和精确制导、探测更小的目标以及实施更精确的定位;穿透性强,可轻易穿透烟尘、墙壁、碳板及陶瓷等物质;频段带宽宽,大量尚未分配的频段能成为良好的通信信息载体;具有传输速率高、方向性好、散射小、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利用太赫兹波脉冲宽度窄、穿透烟雾能力强、气动光学效应影响小等特点,可获取目标的细微结构信息,能够提高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要害部位识别与选择性摧毁能力。另外,使用太赫兹雷达制导技术可以探测对传统雷达具有隐身能力的目标,实现反隐身。

成像探测是太赫兹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美国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基于固态电子器件研制了580GHz相参主动雷达,调频带宽近20吉赫兹。目前,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太赫兹电子研究”项目正在开发太赫兹关键器件和集成技术,以实现中心频率为1.03太赫兹的小体积、高性能电路。太赫兹集成电路将提高探测能力,确保更加隐蔽的小孔径通信、高分辨率成像。“太赫兹电子研究”项目研究人员还基于MEMS真空管设计和实现了0.85太赫兹的功率放大器,可以用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SAR)以及军事领域。

频率选择表面技术提升

抗高功率微波能力

频率选择表面技术通过大量相同单元电磁周期结构和器件加载,实现对不同工作频率、极化状态和入射角度电磁波的频率选择,这种特性使其呈现出在开放空间、可与飞行器外形相赋形的电磁波空间滤波器特性,适用于弹上精确制导系统的抗高功率微波应用。美国空军技术研究所提出了将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应用于高功率微波技术的设想,并开展了相关概念的研究工作。

前沿技术发展对信息处理的影响及作用

微系统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有效提升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处理能力,为复杂系统设计、导引头小型化奠定基础。

微系统技术可提升复杂系统设计能力

微系统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微光电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纳机电系统(MEMS/NEMS)技术为基础,通过系统构架技术和算法软件技术,将微传感器、微机构或微执行器、微控制器、各种接口以及微能源等集成为一体化多功能系统的技术。先进的信息处理理论及微电子技术是微系统技术的基础,也是支撑精确制导武器应对未来战场复杂作战环境的核心技术之一,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飞速发展的微系统技术为精确制导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导引头目标识别、抗干扰等复杂系统设计和强大的处理能力需求具有巨大的支撑潜能。

自1992成立以来,美国国防部DARPA微系统技术办公室(MTO)已经在微处理器、微机电系统和光子元器件等微电子产品进行了预先战略投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DARPA微系统技术有效支撑了相控阵雷达、高能激光器和红外成像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并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持了美国建立和维持技术优势。目前,DARPA已经形成支撑精确制导武器在传感、通信、执行、处理等方面能力变革的微系统技术平台。

量子信息技术对信息处理产生数量级的提升

量子信息技术基于量子特性,如量子相干性,非局域性,纠缠性等,可以实现现有信息技术无法做到的新功能。例如,可以加速某些函数的运算速度,可以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量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控制方面,将对精确制导信息处理性能产生数量级的提升。

量子雷达可以将环境对雷达信号的干扰降到最低,可对目标进行清晰成像,在探测隐身目标方面能力突出。量子传感器在精密测量和探测、精确导航和制导等领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量子陀螺仪在精确制导武器导航、制导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量子成像是一种全新的成像体制,基于光场的量子效应,利用新型的辐射源、检测方法及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高灵敏度、高精度探测,并提供更多的目标信息,可克服现有探测系统的原理性瓶颈难题。欧盟从2001年起专门设立了量子成像研究计划(QUANTIM项目),探索如何利用量子成像技术使成像品质突破目前的经典理论极限;美国开展了主动式光学强度关联遥感成像雷达、新概念微波强度关联凝视成像雷达等量子成像技术研究。1月,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可穿透烟雾和热浪的量子成像技术,并在弱光和气流干扰情况下获取了距离2.33千米的高清晰度目标图像。DARPA还开展了量子纠缠科学与技术(QUEST)项目,利用量子纠缠现象,实现量子成像。目前,美国正在探讨的量子传感技术主要有陀螺仪、磁力测定、重力梯度测量、下一代小型传感器以及原子电子技术。

启示与建议

高度重视前沿技术发展

服务于精确制导武器长远发展需求,依托新器件、新材料、新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强对战略性、前沿性技术研究的投入,持续推动弹载相控阵导引头、激光探测等重点专题研究,深入探索量子探测、太赫兹探测等精确制导新体制、新原理,优化精确制导技术体系,不断培育新的发展方向,支撑精确制导武器装备持续发展。

加强跨学科的技术交流和研究

促进精确制导技术的成果转化效率

加强精确制导与微电子、光电子、电子对抗、先进材料等相关跨学科领域的技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一是密切关注微电子、光电子等基础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对相关基础领域的认识水平,合理规划精确制导技术攻关方向和目标,追求系统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协调发展;二是针对抗干扰、信息处理等跨领域的技术研究问题,注重加强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互动、交流和联合研究,主动挖掘、积极嫁接,提高前沿技术在精确制导技术领域的应用效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