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未来有可能灭绝人类的 8 种新型疾病

未来有可能灭绝人类的 8 种新型疾病

时间:2020-09-22 20:00:13

相关推荐

未来有可能灭绝人类的 8 种新型疾病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立即打开未来有可能灭绝人类的 8 种新型疾病-07-26关注一大波疾病向我们袭来,人类能做的却少之又少。

编者按: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但是疾病同样如影随形。本文作者Markham Heid是健康与生活的专职作者,在文中,他列举了八种新型疾病,这些疾病来势凶猛,而人类能够做的却不多。

据联合国统计,地球上约有73亿人居住,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近100亿。所有这些人都需要地方住,需要东西吃。而这也就意味着如今持续不断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迁徙以及自然栖息地转为农业用地的现象会不仅会继续发生,还有可能会加速增长。

从病毒学家以及人类疾病研究专家的角度来看,这种趋势是非常骇人 的。

“新病原体出现的可能性很大”非营利组织决心挽救生命行动(Resolve to Save Lives)的“预防流行病”团队高级副总裁Amanda McClelland说。McClelland表示,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就是导致新型疾病出现或者过去可控的疾病卷土重来的重要因素。而她和其他公共卫生官员能做的也很少,无法有效预见并控制疫情。 “我们还需做大量工作以预测预测这些疾病来自何处,但我们会确信一点,那就是,病毒会继续给我们当头一棒,”她说。“我们的模型会告诉我们研究点在哪里,但是我确信,一定会有我们始料不及的东西。”

其他专家也持相同意见。

人们生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全新的健康问题也即将出现。

“栖息地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有利于那些导致传染病爆发的物种的生存。”凯瑞生态系统研究所(Carey Institute of Ecosystem Studies)的资深科学家Richard Ostfeld博士说。他解释道,将自然荒地开垦成产粮土地、砍伐森林这些行为会赶走大型食肉动物,而导致小型动物——老鼠以及其他觅食者猖獗。“这些物种往往含有危险的病原体,”他说。

人们生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全新的健康问题也初现端倪。以下八种疾病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抗生素耐药性大肠杆菌

几十年来,专家一直在警告抗生素耐药细菌的出现。“问题在于在畜牧生产和人类制药中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乔治华盛顿大学米尔肯研究院公共卫生学院抗生素耐药行动中心的教授和创始主任Lance Price博士说, “要知道,我们使用的抗生素越多,耐药细菌就越多。”

Price提到,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实施保障措施的速度很慢——无论是出于经济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断定某些新的抗生素药物总会被开发出来。他表示这是很愚蠢的。“能够杀死某种特定的细菌而不会造成人体死亡的化合物的数量可能不是无限的,但即使这种化合物的数量无限,制药公司也不会想着去开发抗生素,因为生产那些病人需要终生服用的药物利润更大,而不是那些病人每隔几年吃个3到10天的药。

这不是新的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是否会出现的问题。它们已经存在了。 “去年有两万三千人死于无法治愈的感染,”Price说。“当出现对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的新细菌时,这个数字会直线上升的。”他提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是两种可能会导致该数字飙升的传染性细菌。 “虽然说没有哪种细菌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他补充道,“但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过去确实有很多人常常因轻微感染就早早去世。”

亚洲长角蜱病

随着气候变化和土地开发,蜱分布的地理范围和数量密度不断增加,Ostfeld表示,很可能会出现新的蜱传疾病——更不用说近年来莱姆病病例爆发了。他指出,最近在新泽西州发现了亚洲长角牛蜱,而且这种蜱会携带并传播致命的病毒病原体,至少在亚洲如此。“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但我们现在知道它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他说。

Ostfeld说道,即使它携带的致命病原体现在尚未在北美人口中出现,但是要是未来它还不出现,那他才会觉得惊诧不已。他说,即使它确实没出现,蜱所携带的病原体也会躲过专家的审查,突然出现或者与其他病原体结合形成新的致命的疾病。“火药桶就在那儿,”他说道,“而我们这里又有大量干燥的燃料,因此新的病原体一定会爆发。

来自北极永久冻土的古代病毒

人们对于极地冰盖融化现象的关注由来已久,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海平面的上升上。然而,如果被封锁在极地永久冻土带数千年之久的病毒重新出现,一切便会发生急剧变化。研究人员已经在西伯利亚冰层中发现了一种有着3万年历史的“巨型”病毒的DNA。“特殊环境,如深海沉积物和永久冻土会很好地保护微生物和病毒,因为这些环境极寒、缺氧、无光,”法国结构和基因组信息实验室研究主任,也是该项西伯利亚研究的研究人员Chantal Abergel博士解释说。

由此带来的问题便该现象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虽然Abergel和她的同事发现的这种巨型病毒似乎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她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有可能造成“全球流行病”的微生物可以被保存在古老的北极冰层中。 Abergel说:“每年,多年冻土的表层都在融化并释放出被埋藏的微生物,”而这一进程正在稳步加速。采矿和钻井作业也使人们得以与这些融化的永久冻土区域接触。 “这极有可能造成灾难,”她警告说。

V.R.游戏成瘾

娱乐和成瘾之间往往存在细微差别。自以来,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网络游戏障碍”认定为需要加大审查的状况,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警告大众游戏成瘾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男性中。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大众的某些误解相反,大多数游戏玩家都超过18岁。该研究还发现,游戏具有成瘾的所有标志——包括耐受性增强、无限渴求、戒断反应——以及通常伴有负面结果(如失去工作或断绝关系),并带来其他有害成瘾物质。研究还将重度沉迷游戏与精神健康障碍联系起来,包括焦虑和抑郁。人们普遍认为,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使这些游戏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感”,游戏成瘾及其随之而来的危害将会飙升。

一种新型蚊媒传播病毒

佛罗里达大学医学昆虫学教授Jonathan Day博士说:“作为与媒介传播病原体打交道的医学昆虫学家,我们真正担心的场景是出现新型病原体。”他谈到了气候变化和天气模式的转变——过去气候温和相对干旱的地方暖锋过境、降雨颇多——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蚊子迁移到新的地区。“蚊子栖息地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蚊子寻找新的寄主,”他说,这些寄主既包括人类,也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

不同的宿主携带不同的病毒,这些病毒可以混合在蚊子体内并产生新的病原体。 “那些重组病毒无处不在,并且有可能具有高度传染性,如埃博拉病毒,”他解释说,“而且能够结合的病毒类型——我们甚至都了解不全。”这不是某种新型病毒是否会出现的问题,它们一定会出现,Day说。问题在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与纳米粒子诱导的免疫系统毒性相关的疾病

纳米粒子是几乎无限小的生物和合成物,现在它们被用于从药物到食用染料的各种物质中。虽然纳米粒子现在在某些形式的医学测试和治疗中发挥了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它们也具有“免疫毒性”作用——以不可预测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未经研究)的方式改变人体免疫功能。 根据德克萨斯A&M大学的一项研究,“纳米粒子可以与免疫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增强或抑制其功能”。

更多的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具有诱导炎症的能力,并且它们可以跨越细胞屏障,在体内“特殊部位”内造成DNA损伤。一项研究甚至认为食品添加剂的纳米颗粒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加重的症状有联系。纳米粒子的广泛使用以及由此进入人体的纳米颗粒有可能会产生新的炎症情况或加重现有病症的发病率或症状,从克罗恩病到关节炎和糖尿病,不一而足。

技术引起的焦虑症

心理术语“焦虑”是指对生活的不安、焦虑或不满的一般状态。目前有很多专家猜测,对于一些人来说,大量使用个人和移动技术(即智能手机)会产生迷失方向或焦虑。并且,智能手机的技术越强大、越具侵入性,状况会越恶化。

“所有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在于它们破坏了我们思考和沟通的方式,而且我们不清楚其长期影响,”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avid Geffen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和生物行为科学教授、医学博士Gary Small说。他指出了在线交互沟通是不连贯的——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或者从一个站点跳到另一个站点,从不停下来考虑或提取深层含义。

并且使用的技术越强大、越具侵入性,状况会越恶化。

不受遏制的新型流感

在19至19间,H1N1流感病毒子造成了全球范围内一亿人死亡。这种毁灭性的病毒现今仍可能存在,并且源于最令人沮丧的原因。McClelland说:“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谣言管理——或者说试图通过真实信息来抑制虚假信息或误导性的谣言。”

她解释说,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如果受感染的社区和公共卫生官员可以保持一致,舆论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越来越多的情况是,由于信息错误以及信任缺失,二者通常不能保持一致。“大众,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信任崩塌已成为我们的一个大问题,”她说。“在西非,我们就已经看到了科学家们编造的疫情爆发的阴谋,或者人们谣传疫苗的副作用。”

她补充道,谣言总是比合法信息传播得要快。“如今,信任缺失处处可见,不仅存在于健康认知缺乏的地区,而且在一些互联网谣言以及阴谋论谣传的国家中也存在此类问题。”公众信任缺失、互联网谣言频传有可能导致一种新型的致命的流感病毒出现,迅速传播,不受遏制。

原文链接: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评论区广告先锋·-07-26娱乐至死的可能性更大打开APP 发表更多评论1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254120

举报邮箱:jubao@© ~ 北京品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 |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