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 武汉用城市宝藏讲述江城故事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 武汉用城市宝藏讲述江城故事

时间:2019-09-02 22:34:39

相关推荐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 武汉用城市宝藏讲述江城故事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围绕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目标,武汉共同发起“寻宝”活动,面向全市各类博物馆和广大收藏爱好者,寻找最有武汉故事的藏品。

入围“十佳”的武汉11家博物馆为这次大赛做了认真准备,各馆参赛文物藏品都极具武汉特色,或见证武汉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或铭刻江城的红色记忆,并派出优秀讲解员参赛。精心撰写的宝藏故事和制作的背景资料,加上他们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让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鼓掌称赞:“这些文物藏品背后竟有这么精彩的故事。”“我们这座城市真的很了不起,它们就是展示城市魅力、增加文化自信的见证。”

国际博物馆日不只是文博工作者的节日,也是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盛会。社会组的藏家们仿佛是来参加一次大聚会,纷纷拿出自己的藏品相互鉴赏。他们中不少是“老武汉”,对每一件宝贝背后的武汉故事都能娓娓道来,旁人听得津津有味。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近年来,武汉市的文博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底,全市共有在文物部门备案的各级各类博物馆114家,全市博物馆连续3年年观众量突破1000万人次。一个人人走进博物馆、人人爱上博物馆的良好社会风气已悄然形成。

宝藏故事

丹青妙笔见证昔日三镇繁盛景象

藏品:江汉揽胜图 馆藏地点: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江汉揽胜图》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4月底,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进行非正式会晤。央视新闻里两国领导人会谈时,身后的一幅背景画卷就是著名的《江汉揽胜图》。这幅描绘了旧时武汉三镇繁华景象的明代古画就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这是一幅描绘了数百年前武汉城市风貌的青绿山水画。龟蛇二山隔江相对,长江汉水在龟山脚下交汇,江面上帆樯林立,三镇人烟稠密,将明代武汉景色秀美、水陆繁盛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的左侧是著名的武昌城,三国时期的孙权在蛇山建造了一座军事瞭望塔,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朱桢被封为楚王,对武昌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古城墙直到1927年被北伐军拆除,这座明代古城墙一直保存了556年之久,我们今天的汉阳门、平湖门、大东门、小东门等地名就来源于此。一座临江而立的楼阁就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画面右侧是汉阳,碧瓦飞檐的晴川阁屹立于禹功矶上。黄鹤楼、晴川阁两大名楼隔江相望,这种格局在整个长江流域都不多见,因此被称作天下绝景。图下方这片商铺云集,民居错落的地方,就是当时居“天下四聚”之首的汉口。

这幅《江汉揽胜图》反映了武汉40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勾起了我们每个武汉人对自己城市的深情回望。

清末洋务运动,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重镇。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汉在武昌起义后几度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汉口曾经高度繁荣,经济贸易“驾乎津门,直逼沪上”,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如今的武汉,正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为己任,重新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熊一枪”与溥仪畅谈“新公民”

藏品:熊秉坤穿过的一件风衣 馆藏地点: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馆藏文物——熊秉坤穿过的风衣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这件卡其色男士风衣的主人,是被孙中山先生称为“熊一枪”的湖北江夏人熊秉坤。辛亥革命时,熊秉坤率领工八营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此后各省相继响应,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轰然倒塌。

1961年10月,76岁的熊秉坤作为筹委会委员,受董必武的邀请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熊老平时衣着朴素,去这么隆重的场合应该穿什么呢?其实,当时的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早就替他安排好了,熊秉坤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武昌大成路大桥服装厂定制了这件卡其色毛哔叽礼服,价格是280多元。出发那天,张体学到火车站为他送行。

10月9日,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熊秉坤坐在了第一排靠右的位置。会议期间,他还穿着这件风衣参加了多次重要活动。

也正是这次盛会留下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他们分别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末代皇帝”溥仪,以及当年驱逐溥仪出宫的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他们3人并排而坐,相谈甚欢。

据熊秉坤的儿子熊辉回忆,“父亲当年经常跟我们念叨,‘在见面之时,溥仪曾说,当年您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推翻了封建王朝,鹿钟麟从故宫赶走了我这个皇帝,我们现在都成为了社会主义新人!’”

这件风衣及那张珍贵的照片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成为武汉特有的精神气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城儿女,为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陈怀民牺牲前一天还拉过这把二胡

藏品:陈怀民用过的二胡 持有人:陈德(陈怀民侄子)

陈德的藏品:陈怀民使用过的二胡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今年4月29日,是抗战英烈陈怀民在武汉“四·二九”空战中牺牲80周年的纪念日。

当年,日机以雁阵闯入武汉上空,陈怀民驾驶战机迎敌,开战不到5分钟就击落了一架敌机。但他也成为敌机攻击的目标,陷入四五架敌机的包围之中。陈怀民驾驶的飞机油箱中弹起火,操纵不灵,飞机冒着烟向下栽去,敌人的子弹也射中了他的胸部。

此时,如果他选择弃机跳伞,有很大生还可能。但他操纵着飞机,猛地撞向敌机,与敌机一同坠入长江。

陈德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叔叔英勇杀敌的故事。父亲陈天和还向他讲过,他们一家人都喜欢音乐,逢年过节时经常在一起演奏、唱歌。陈怀民擅长口琴和二胡,在空校上学时,为了庆祝击落日军战机,学校会组织文艺汇演,陈怀民曾上台表演过。在牺牲的前一天,陈怀民还拉过这把红木二胡。

退休后,陈德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整理陈怀民的遗物资料上,他希望全家一代一代把叔叔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让世人永远铭记。

一顶蚊帐见证烈士革命人生

藏品:蚊帐 馆藏地点:武汉革命博物馆

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农讲所的历史陈列《探索与奠基》展厅中,有一面蚊帐常常引起人们好奇的目光。

这是夏明翰烈士为数不多的一件遗物,已有些泛黄,是夏明翰结婚时,岳母亲手用麻线编织而成,送给他们夫妻俩作为结婚的礼物。1927年,夏明翰在武昌都府堤41号居住时,蚊帐被带到武汉,夏明翰牺牲后,妻子郑家钧一直精心保存着。1967年,郑家钧将这件革命历史的见证物捐献给博物馆。

夏明翰烈士牺牲时,年仅28岁。

如今,看到这顶蚊帐,观众就仿佛回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感受到真理的力量。

一位伟人回到见证初心的地方

藏品:邓小平题写八七会议会址馆名 馆藏地点: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一张薄薄的纸,六个遒劲的字,见证了一段历史与一位伟人的革命情怀。1978年,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建成开放,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题写馆名。同年7月15日,年过七旬的邓小平重访八七会址,追忆那段风云变幻的峥嵘岁月。

由于形势紧急,八七会议只召开了短短的一天,但正是这一天,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党中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标弥足珍贵,这是因为邓小平既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又实地参观视察,并亲自题写纪念馆馆名,这正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体现。

一座塔钟见证城市百年风雨

藏品:江汉关塔钟 馆藏地点: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塔钟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1861年汉口开埠,江汉关于1862年正式设立,是中国近代四大海关之一,现江汉关大楼为1924年新建。海关专用大楼为什么要安装塔钟呢?因为塔钟提供了重要的计税依据。为了统一计时,避免船舶自备时钟的误差引起争议,所以都以海关钟楼敲钟的时刻为准。

江汉关塔钟由钟盘、主机、铜钟、钟锤及重锤等部分组成。从钟楼外可见,塔身四面有硕大钟盘,音响室内安置了五口铜钟,由美国谢恩铸钟厂19生产,主机由美国托马斯制钟公司制造。

从那时起,塔钟就矗立在江汉关钟楼上,见证城市百年风雨。江汉关塔钟是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见证者,更是我们对武汉最为深刻的城市记忆。

一本重要文献助力武汉解放

藏品:《武汉概况》 持有人:彭伟

武汉解放前夕,在人民解放军向武汉挺进之前,中共武汉市委接到通知,要做好接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为此,中共武汉市委于1949年2月23日作出《武汉接管工作中的调查研究问题》,要求开展对全市的调查研究。《武汉概况》一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

这本《武汉概况》封面上标明“非卖品”,该书由“书报简讯社”1949年4月编印发行,封面已显斑驳。

此书内容包括概论、土地与人口、伪政治机构、军警宪等伪军事机构、反动政党各组织等,对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第四野战军顺利进入武汉并开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张宣传画讲述武汉劳模“四见”精神

藏品:《照马学礼那样干》宣传画 持有人:马文年

马文年的藏品:宣传画《照马学礼那样干》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这件藏品是一幅颂扬共和国劳模的宣传画。画的主人公马学礼是武汉市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

1955年,24岁的山东人马学礼调到武汉重型机床厂工作,他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大胆开展技术革新,被誉为全国“刀具大王”。1959年,28岁的马学礼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出席了全国劳模“群英会”。同年,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开展学习马学礼的决定,学习马学礼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的“四见”精神,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发表长篇广播讲话,号召全省人民“照马学礼那样干”。

马学礼身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劳模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建设大武汉、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仍然应该“照马学礼那样干”,让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成为时代风尚。

一张股票见证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

藏品:汉冶萍公司股票 持有人:张永红

张永红的藏品: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汉阳铁厂,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汉冶萍公司是我国第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为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汉冶萍曾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融通社会资金。

这一张股票是汉治萍公司在19发行的,也是汉冶萍公司发行的面额最大的股票。该股票主基色为黄色,它详细、真实地记载了百年前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资本运作过程,为研究中国特别是湖北地区的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凭证。(长江日报 王震 李芳 李翌 冯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