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武汉:寻访抗战“花木兰”追忆烽火岁月

武汉:寻访抗战“花木兰”追忆烽火岁月

时间:2023-04-10 05:31:26

相关推荐

武汉:寻访抗战“花木兰”追忆烽火岁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千年,家喻户晓。大敌当前,这个坚毅的女子走出闺阁,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刀光照铁衣,剑舞日月寒”的战场,凭借着自己的坚持与毅力,谱写了一曲忠义的壮歌。

武汉,既是花木兰的凯旋之地亦是她的故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片土地上同样涌现了一批批巾帼“花木兰”,在中国的抗战史上留下了壮烈的身影。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武汉文明网带你走近这些"花木兰",寻访她们的身影,聆听烽火岁月中的女人歌。

替兄从军“花木兰”:重机枪手原是女儿身

国民军第52师重机枪手唐桂林

这个相貌英俊的小个子战士,叫唐桂林,她是中国国民军第52师的重机枪手。

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唐桂林所在部队凭险据守玉筋山口,饭冢指挥的101联队调集山炮发起猛轰,国民军第52师殊死顽抗,击溃了101联队的三次冲锋,把日军打得抱头鼠窜。但在战斗中,唐桂林不幸被弹片击中,失血过多昏迷过去。战斗结束后,唐桂林被乡亲们抬到后方救护所。醒过来的唐桂林看着满屋子的伤兵和护理人员就是不肯脱衣服动手术。一个护理员安慰唐桂林:“战场上的英雄还怕手术刀吗?”看着唐桂林拿不定主意,医生发起脾气。看到医生发了火,唐桂林哭叫道:“我是女的……”屋里骤然间鸦雀无声,只有唐桂林低低的啜泣声。

唐桂林替兄从军的事迹,风一般传遍武汉会战战场,传遍全国。后来,国民政府将唐桂林和太原战斗中另一位女扮男装屡立战功的女机枪手乔应秀,一起视作国民革命军的骄傲。

司令“花木兰”:彭德怀口中的“难得女将”

她是工农红军第一个女师长,率领的部队转战湘鄂赣三省神出鬼没,令敌胆寒。彭德怀曾点赞她是“女中豪杰”,她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第一批女学员胡筠。

胡筠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一户士绅家庭,由于是独生女,极受其父宠爱。自幼刚强好胜的她爱读《岳飞传》、《水浒传》,常以古代女英雄自诩。1926年,胡筠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第一批女学员,开启了她从大家闺秀到红军女司令的传奇人生。

1927年,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地主武装到处杀人放火,甚至狂妄叫嚣:宁可错杀三千,决不放走一个共产党员!胡筠组织游击队,购买了几十支步枪、上万发子弹,拉起了50多人的“胡筠部队”。有一天,她被叛徒认出,并密告了她的真实面貌。胡筠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与省保安司令部派来的缉捕队公开交火,打得缉捕队落荒而逃。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爆发,起义军攻克了平江县城,部队随即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隔天,时任平江县委书记的胡筠率领县委机关及部队、四乡农民入城,与彭德怀、滕代远会师。彭德怀听闻了胡筠的事迹,高兴地说:“反动派早说把你们剿掉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枪?”胡筠风趣地回答说:“刘作柱(按:国民党平江县长)骂我们游击队是草寇,我喜欢这个名字,野火春风沐劲草嘛!”“好,好,真不愧为女中豪杰!”彭德怀伸出大拇指说。

平江县天岳书院平江起义旧址

援华“花木兰”:助推白求恩医院在汉诞生

援华战地记者何登夫人

何登夫人本名夏洛特·弗兰肯,是英国《每日快报》和《新政客》的撰稿人,一生致力于抗战报道,也是抗战期间积极援华的代表人物。

“七七事变”后,中国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当时,在英国民间集结着一股强大的援华力量,他们组织上街游行,抗议日本侵略行为。何登夫人所在的“伦敦援华会”在当时最为活跃,她与援华会的其他骨干成员都是共产党人。

1938年9月,何登夫人来到武汉,在汉1日,她拜会了尚留守汉口的文化名人黄季陆、董显光、郭沫若、吴国桢;她走上街头,中国民众的抗日热情,使她深受感染;她面访日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怒斥日军的可耻和非人行径。而更重要的是,何登夫人与国民政府要员会谈,积极争取"援华会”募捐的第一所国际和平医院落户八路军活动区域,最终在与宋庆龄商议后,这所医院设在了晋察冀边区——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白求恩医院。

1938年10月1日出版的《武汉日报》报道:“何夫人则称,中国发动神圣抗战以后,全世界人士均表钦仰,特别在英国方面,尤表同情。但中国民众抗战之情绪及意志究竟如何?西方人士尚不甚熟悉,本人抵华后,得知中国民众抗战情绪热烈异常。此次行经广州时,曾往参视女兵,女兵之威武戎装等精神焕发之情形,当时极为感动。中国妇女均能如是执戈卫国,全国民众之英勇当可想见,……中国妇女之武装卫国精神,至可为世界妇女之楷模。”

主编“花木兰”:写下回忆录传递革命精神

孙维理正在翻看资料,编写新四军回忆录

今年91岁的孙维理老人是武汉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走过峥嵘岁月的她,如今正在主持编写新四军回忆录。

16岁那年,孙维理加入了新四军第5师15旅43团,一身戎装走上战场,那些烽火岁月中的故事,让她久久不能忘怀。有一次,鬼子要用汽艇从汉口运物资到汉川,孙维理和战友们,埋伏在鬼子必经水道的芦苇荡。狡猾的鬼子用机枪对芦苇荡扫射试探,正好打中了战士周正虎,他的大拇指被齐根打掉,十指连心,周正虎忍着剧痛捏着汩汩往外冒血的血洞,豆大汗珠顺着脸往下直掉,但他硬咬牙一动没动,直到鬼子驾驶三艘快艇进了伏击圈,被一举消灭。周正虎因失血过多,几乎痛晕过去,连路都走不了,被几名战士架着抬下战场。而最伤心的要数面对战友的牺牲,孙维理只能嚎啕大哭着跑到血流成河的战场上,把战友背到一个土坡处,亲手为他挖了一处墓地,将其安葬。

“革命年代的精神将贯穿我的一生,我希望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新四军”孙老说,她的晚年就想把这一件事做好。

护士“花木兰”:战斗一线抢救伤员

刘治芳与丈夫赵步云的合影

1937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上的枪响,打破了中华大地的宁静,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当时的刘治芳正在女子师范念书,民族危难当前,她和同学当即投身抗战洪流,随军抵达南阳。由于十分喜爱唱歌,刘治芳兼任了宣传员,在当地唱抗战歌曲,号召更多青年参与抗战。

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全国的抗战中心,“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刘治芳成了战干团的首批女学员。由于受战乱影响,她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当时,一个班10多个人,睡一张铺在地上的大通铺,每日三餐8人一桌,只有一盆水煮菜。两套运动服、一套草绿色裙子军装,是刘治芳最贵重的装备。

在纵横千里的武汉会战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了4个多月。刘治芳因为了解救护知识,被多次调往一线抢救伤员。“炮弹声炸得轰隆隆响,到处都是废墟和焦土,很多平民倒在血泊中,以及闻到一股难以名状的焦灼味,感觉就像人间地狱。”为了鼓舞士气,一向爱唱歌的她,常在军营里唱抗日歌曲。无论是“最解恨”的《大刀进行曲》,还是民族精神的《黄河大合唱》都被刘治芳唱得十分动人。除此外,刘治芳等战地护士,还有一项工作:为战友念家书、写家信。“有不少战士因为家里困难,不会读书写字。”每当收到家书后,刘治芳就在休息时间,为战士们念家书,回家信。而于刘治芳并肩作战的还有他的丈夫赵步云,他是一名在滇缅的蓝天中轰炸日军的空军飞行员。抗战结束后,赵步云在空军幼校担任副中队长,任职期间,培育了大批空军人才,遍布全球各地。2000年左右,这批学生特意来拜访夫妇俩。“他们站了几排人,一起面向我们敬军礼,我觉得这辈子值了!”刘治芳说。(武汉文明网 方凡 卢娟)

链接

常香玉:唱《花木兰》为中国志愿军捐献飞机

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干了件轰动的事:向正在朝鲜与“联合国军”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机。

这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播发了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中国志愿军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全部牺牲,举国震惊。常香玉一夜没睡,一大早就忍不住把丈夫陈宪章叫醒,“志愿军在朝鲜打得太艰苦了,我们捐架飞机,中不中?中咱就干。“陈宪章说,“干”。

但常香玉没钱,她只是西安城里 “香玉剧社”的社长。倔脾气一上来,常香玉想到了一个办法--义演筹款。

8月7日,常香玉率59人的“香玉剧社”从西安出发,一路南下,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等6个城市演出。白天不停地赶场唱戏,夜里就在直接住在剧场里,吃咸菜睡地铺。曲目特意选的是《花木兰》。这是一个女子替父慷慨从军的故事,常香玉用她独特的唱腔,把故事演绎得热情奔放,刚柔相济。

第一站是开封,这是常香玉少年成名之地,一到开封她就受到全城人的追捧,不少乡下农民背着粮食去看戏,说“香玉仗义,爱国不爱财”;在武汉,一口气连场了10场,观众仍一场比一场多,买不到票的就直接坐在剧场外听。最轰动的是在广州,听说是为抗美援朝义演,出租方免掉了场租,观众看完了不走,一些华侨干脆脱下手表就向台上扔。捐出的金表就直接拿到剧院门口拍卖,一下子就是几十万。买下表的人也不拿走,把金表又拿出来捐。转眼间,一块表价值就升到了几千万。

而在剧社到达广州的当晚,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主席的叶剑英,就去观看了常香玉的演出,后又在演出后台提笔写下了四个字,“爱国艺人”这个头衔,在此后的几十年,也成为常香玉的另一个别称。仅在广州一地,香玉剧社就募集到了购买飞机三分之一的款项。

一时间,大江南北争相传唱《花木兰》,180多场义演,场场爆满,观众达30多万人。仅仅半年,常香玉就募集到了买飞机所需的15亿元资金(旧币)。飞机购得了,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并很快去了朝鲜。多年后,这架“米格15”型飞机,作为历史的见证,被存放在了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

常香玉在前线为战士演出

存放在了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常香玉剧社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