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李世民建高台以眺望皇后的坟墓 魏征说了句话 皇帝下令:毁掉高台

李世民建高台以眺望皇后的坟墓 魏征说了句话 皇帝下令:毁掉高台

时间:2019-02-22 02:19:59

相关推荐

李世民建高台以眺望皇后的坟墓 魏征说了句话 皇帝下令:毁掉高台

文德皇后即葬。太宗即宛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魏征同升。某天,唐太宗将魏征带在身边,并跟他一起登临高台,远眺昭陵。

这是《智囊全集》里面记载的一件故事。而魏征也是今天我们所要讲的主人公。

众所周知,魏征以直谏闻名,历史上不留情面地给黄帝提意见魏征敢排第二,估计没人敢第一。

其实,李世民可是魏征的第六任领导,在李建成手下的时候,魏征劝说李建成先下手为强,结果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当时李世民问魏征: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而魏征憨厚耿直的回复:如果太子按照我说的做,不会有今日之祸。

就是这句话,李世民认为魏征直爽,没有丝毫隐瞒, 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还开始起用他。

当然,两人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友好,经常抬杠的魏征好几次让李世民起杀心。但幸好长孙皇后拦住了。

《资治通鉴》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唐太宗玩鹞子,他让鹞子在手臂上跳来跳去,玩得正高兴,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唠叨他,避之不及,就将鹞子藏在怀中。魏征早就看到了,他禀报公事时故意说个不停,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等到魏征离开,鹞子就这样被生生地闷死了。

李世民可是生气,回去跟皇后抱怨:

魏征这个乡巴佬,我早晚要了他的命!

长孙皇后没有应和自己的丈夫,而是换了一套盛装,唐太宗很是疑惑。长孙皇后温柔地回答:我听说上行下效,君主英明,臣子也英明,而现在魏征如此正直,正说明陛下的正直影响了他,我如何不向您祝贺呢?太宗听了这话,也不生气了,暗暗点头,同意了皇后的话。

这就是经典的“太宗要杀乡巴佬,长孙皇后朝服拜跪“的故事。

其实长孙皇后也明事理之人,李世民也非常听她的意见,但是两人情深缘浅,36岁就死了。而回到文初,在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带着魏征到高台远眺昭陵,思念爱妻。问魏征有没有看到昭陵,按理说长孙皇后对魏征有救命之恩啊,本该应和。

反而魏征装作没看见的样子,当李世民反问怎们没看见皇后的昭陵时候,魏征说:我以为您一直看的是先帝的献陵呢。

《智囊全集》记载:“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

这个时候皇帝才恍然大悟,原来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自己亡妻而忘记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皇帝一边哭泣,一边命人拆毁高台,不再时时眺望昭陵。

唐太宗和魏征堪称君臣的楷模,因为魏征的不留情面,冒死进谏,也有了唐太宗的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人设。并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魏征病逝之后,唐太宗发出感叹: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这体现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

这句话直至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们的作用,提醒我们应该时刻以他人为鉴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魏征对唐太宗治国时的作用显而易见,他敢于冒死直言相谏推动贞观之治。对于建立一个强盛的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实在值得我们后人思考。

话说回来,天天都听着逆心的话,李世民也是挺能忍的。小编认为,他两就是互相成全的小伙伴。没有魏征的存在,也不会衬托出李世民的英明宽容。

《智囊全集》里面很多这样的故事,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看得我如痴如醉,最终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它是“明代鬼才”冯梦龙力作,这部书记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1238个谋略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哲理,故事的主角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是一部古人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被称为“小资治通鉴”。

清代康熙和乾隆,将《智囊》作为治国御下案头锦囊,大才子纪晓岚将《智囊》倒背如流,大佬杜月笙更是对它如痴如醉,爱不释手,现在很多企业家也将《智囊》作为必读之书,推其原因:这本书写尽了人性人心,道破了世故人情。

我强烈建议大家也读一读,只要悟透一二,都对我们大有裨益,我给大家推荐这套正版《智囊全集》,全2册,只要69元,这套书的价格还不够吃一顿饭,但是却可以让你学到几千个古人的智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