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我们都是追梦人·胡钢军:“草原骏马”的飞驰人生

我们都是追梦人·胡钢军:“草原骏马”的飞驰人生

时间:2019-08-10 02:01:43

相关推荐

我们都是追梦人·胡钢军:“草原骏马”的飞驰人生

“草原骏马”胡钢军

“168号胡钢军第一个进入北京工人体育场……他以2小时09分18秒的成绩把自己创造的2小时10分56秒的全国纪录提高了整整1分38秒……为内蒙古代表团赢得了宝贵的积分,同时也打破了马拉松比赛的全国纪录。”看到视频中,参加199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暨全国八运会的自己撞线后,胡钢军按下了暂停键。呼和浩特市第二届马拉松大赛开赛在即,作为领跑嘉宾的胡钢军整理好桌前的一沓沓文件说,“我们抓紧采访吧。”

199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暨全国八运会,胡钢军以2小时09分18秒的成绩把自己创造的2小时10分56秒的全国纪录提高了整整1分38秒,再次刷新了马拉松比赛的全国纪录。(资料图片)

当年比赛的视频中,1米77的胡钢军留有一头长发。跑步过程中黑发飞扬宛如一匹驰骋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骏马,因此被媒体冠以“草原骏马”的美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凭借系统、艰苦的训练和过人的禀赋在1992年的天津全国马拉松锦标赛、199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1997年北京马拉松赛暨第八届全国马拉松赛上夺得冠军。

作为第一个突破2小时10分钟的中国马拉松运动员,他不仅成为北马自1981年举办以来,第一个夺得冠军的中国男子运动员。站在了职业生涯的顶峰的胡钢军更让中国马拉松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迎来了近十年的高光时刻。

内蒙古自治区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内,曾经叱咤国内马拉松体坛的“草原骏马”已成为该中心的主任。一头“摇滚”味十足的长发早已被齐整的圆寸替代,但快人快语的习惯仍散发着昔日登顶马拉松运动巅峰的个性与直爽。“师傅单长明在我的运动生涯里不仅是引领者,更是我如父如兄的人生导师。”胡钢军将时间拨回3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

“你就是胡钢军?”1988年刚刚夺得全国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比赛3000米第三名和1500米第四名的胡钢军见到了前来包头招生的单长明教练。还没等胡钢军搭话,快速打量了一番胡钢军后,单长明紧接着说道,“明天和我去内蒙古体育局二大队训练,你被录取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马拉松事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虽然胡钢军有着突出的身体素质、合理的技术动作,但作为中长跑职业运动员的“苗子”,他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坚韧的品格。

1989年5月,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田径预算赛当天,郑州的气温高达30摄氏度。5000米决赛的枪声刚响,胡钢军就和20多名参赛选手同时冲出了起跑线。可刚跑了200多米,他的跑鞋就出了状况。甩掉跑鞋后,胡钢军光着脚跑完了剩下的12圈比赛,带着全是血泡的脚底第一个冲过终点。比赛现场,他坚韧的品格和突出的成绩也印证了单长明眼光的正确性。

胡钢军参加199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资料图片)

“2小时14分08秒是我1992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马拉松比赛夺冠时的成绩,”回忆起自己初次参加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的经历,胡钢军历历在目。捧起人生第一个奖杯的背后则是年复一年的系统化、长时间、高强度常规训练。在一般人眼里,42公里195米的马拉松赛场是比拼的是耐力。但胡钢军和单长明在训练过程中大胆创新中长跑训练模式,不光抓胡钢军的耐力,还抓速度。正是“速度”二字成了胡钢军马拉松比赛中迅速脱颖而出的法宝。

速度之外,胡钢军认为,作为一名职业马拉松运动员“要带着大脑去训练”。“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搞体育都有一种什么都不顾的忘我精神,”胡钢军说,每一次在操场上训练回到宿舍都要与教练繁复沟通时间、场地、节奏、呼吸、天气等各种细节。

在2002年第10期的《中国体育科技》杂志上,一篇《全国马拉松纪录创造者·胡钢军的训练模式》总结了当时胡钢军的训练方法: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必须经有氧代谢训练后,再经混氧(无氧阈)和无氧代谢过程顺序,最后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马拉松的训练中提高混氧耐力是提高马拉松运动员成绩的关键。

从每天早上5点20起床,到每天晚上10点钟左右睡觉。胡钢军每天的基础训练量就在40公里左右,“要想达到一个高级别的竞技水平,营养、训练、休息都要兼顾到。”胡钢军回忆道,每次大赛时间前6个月内蒙古体育局二大队全队就开始为比赛当天做准备。调整到最终阶段,教练员还会根据比赛地的气候、当天的天气情况估算预计达到成绩的数值。

“系统科学的训练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把职业运动员的责任绷紧,一定要按照比赛前预设的方案一步一步严格执行。”回想起1993年4月参加全国七运会津门马拉松决赛的“滑铁卢”,胡钢军顿了顿说。

“太快了,压住点!”1993年4月的全国七运会赛场上,胡钢军刚跑过10公里,坐在随行车上的单长明盯了一眼手中的表,30分钟多一点。这几乎是胡钢军的万米成绩!“当时一心想着比赛志在必得甩掉后面的影子,没想到年轻气盛跑得太冒了。”跑到37公里处时,胡钢军终因极度缺氧像一个醉汉似的摔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抢救。

本来,胡钢军前一年有两个成绩排全国第一、二位,完全有希望为内蒙古捧回全国七运会马拉松金牌,可是由于大赛经验不足痛失良机。“我回到休息间一看,大家中午都把饭盒放在那儿,没人动筷子,”胡钢军回忆七运会失利后的情景,当时哪儿也找不到自己的教练单长明。当他发现单长明教练时,“这么硬的汉子竟然在宿舍里一个人流眼泪。”

这次“翻船”的经历让当时血气方刚的胡钢军意识到,站在内蒙古马拉松顶峰的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自己的喜怒哀乐、比赛成绩会牵动上百名内蒙古体育局员工和上千名内蒙古中长跑运动员们的心。“自那以后,每天我不达到训练的强度、训练的量级,就感觉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一直支持我的教练和团队,还有默默关注我、支持我的人。”

此后,胡钢军更像一个拧紧了发条不停摆动的钟表。每次训练,内蒙古体育局二大队的队员们都来看他比赛;每次参赛,只要有现场电视直播,内蒙古体育局所有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实时赛况。“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胡钢军笑道,当时想法也很简单,马拉松这项内蒙古传统项目的“火炬”正好传承在我们那一代人身上,一定要为内蒙古中长跑事业做些什么。1994年他再接再厉,以2小时10分56秒的优异成绩蝉联北马冠军,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

199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暨全国八运会上,胡钢军再次打破全国马拉松记录。(资料图片)

199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暨全国八运会的赛道上,比赛一开始,身披“168”号、着白上衣黄色短裤的他便跑在第一集团中。12公里时,胡钢军杀出重围,而且越跑越快,折返时成绩为1小时2分35秒,35公里时以1小时46分24秒的成绩将第二名甩开数百米,37公里时,他克服了头晕、双腿无力的“极点”反应,最终成为第一个跑进北京工人体育场、第一位跑进2小时10分的中国“飞毛腿”。

“现在我都快50岁了,回头看看马拉松给我的东西,一是敬业的责任心,二是对事业的执着,”时至今日,任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球类管理中心主任的胡钢军中午仍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一小时。在他看来,慢跑不仅能训练心肺功能、对各个环节肌肉训练强度也不大,而且不受天气、场地环境限制,是最适合当下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全民运动。“现在全国每年都会举办成百上千的马拉松赛事,希望今年的呼市马拉松能邀请一些国际上的优秀的运运动员来咱内蒙古跑一跑。让呼和浩特马拉松不仅成为呼和浩特市全民健身的一项运动,更能成为一张展现呼和浩特发展变化、精神面貌的的城市名片。”

记者手记:

健康中国需要奔跑的力量,也正是奔跑在赛道上的脚印见证了令人振奋的中华体育精神。在胡钢军的脑海中,我们翻阅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马拉松的高光时刻。忘我、敬业、执着不仅点亮了马拉松赛道上专业运动员心中的明灯,更照亮了一代又一代“胡钢军”们不断向终点拼搏奋进的赛道。

职业运动员点亮体育精神“长明灯”,也不断影响着那些正能量满满的“爱跑一族”。让他们放下手机、推开电脑和家人一同感受“野蛮其体魄”后的酣畅淋漓。当然,马拉松始于跑步,但不止于跑步。它更像一张呼和浩特这座边塞青城的明信片,里面写着人们对健康身心的向往、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对民风民俗的融合。(人民网陈立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