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最经典的黄飞鸿 我只认李连杰 可它却是套悲剧

最经典的黄飞鸿 我只认李连杰 可它却是套悲剧

时间:2020-09-16 10:35:00

相关推荐

最经典的黄飞鸿 我只认李连杰 可它却是套悲剧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克搭伙李连杰,拍了那套《黄飞鸿》系列。

这个徐克,天马行空,将黄飞鸿这个人物形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造。

完全颠覆了关德兴版的黄飞鸿形象。

以前关版黄师傅,一直就只在广东一带活动;对手来来去去都是脸谱化,格局也就只处于打恶棍的层面。

而徐克改编的这个黄飞鸿,不仅年轻,而且身处的时代格局也大为放大。

以前的黄师傅是一个儒侠;徐克的黄师傅,除了有儒家思想外,更多的,却走进了时代变迁的冲突中。

这个黄师傅,依然武功高强,依然行侠仗义,但是却不再那么无所不能。

他有自己的困惑,有矛盾冲突的一面,有举棋不定的两难困惑。

这样的改编,使黄飞鸿这个形象更为人性化。

这个影视翻拍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黄飞鸿形象,徐克翻拍后,再次成为经典。

其中尤其以前两部:《壮志凌云》和《男儿当自强》为甚。

今天想聊聊这两部黄飞鸿。

其实李连杰版黄飞鸿理论来说更侧向于功夫片。

但有一点不同的是,黄飞鸿也行侠仗义,而且还有家国情怀在其中。

“侠”这个字,放在这个黄飞鸿身上也不为过。

如果在这个角度来讲,它也是不折不扣的武侠片。

而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是一套娱乐性很强的武打电影,还有一点是里面黄飞鸿的处境及时代,我觉得它还是一部悲剧。

看它的时代背景。

晚清末年,西方列强入侵下的中国。

《壮志凌云》一开头,就通过黄飞鸿与刘永福的对话,道出了晚清政府腐败不作为,国家外忧内患的局势:

香港给了英国,澳门给了葡萄牙,俄国占了黑龙江,连自己的祖宗都保不住了,还派我刘永福去安南,到人家的地方去跟法兰西军交战。安南人见了我这吾国吾民的牌匾,会怎么想呢?

一个望远镜视角下的镜头,则是外国的船只等着进入我国。

而刘永福临行前给黄飞鸿的一把纸扇上,则写着晚清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风雨飘摇。

开场讲的是局势。

如果要拍得脸谱化,接下去可能是国人奋起打杀,一片口号下的壮烈景象。

主旋律得很。

但徐克却不是。

在这个局势下,时代正在剧烈变迁,就连老百姓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

正片切入,则是一段喜剧化的形式呈现的对比。

茶楼上,一群广东乐师在演奏中国民间传统乐曲《喜洋洋》,而楼下,则经过一群洋人,高唱着“哈利路亚”。

双方互相影响,于是演变成了一场音量大比拼。

乐师们拉升演奏曲调,洋人们则拉大嗓门,争抢着要把对方的声音盖下去。

此时,远处传来一声轮船的汽笛声,双方的声音一下子沉默了几秒钟。

这个时代终究要变了。

好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可能很多导演都会上演民族英雄大战洋人,为国争光的戏码。

毕竟,这是极具煽动燃点的。

可徐克呢,反其道而行。

他却拍了国人在这样一个文化冲突的情况下的窘境。

十三姨带着洋人的相机回来,第一次为国人照相,却烤着了一只金丝雀。

黄飞鸿和洋人谈判,看着菜单却手足无措。

面对十三姨为他量西装,黄飞鸿就是不适应。

而戴上西洋人的墨镜后的黄飞鸿,配上一身唐装,总有点感觉奇怪。

但是,这样的囧,并不是嘲笑。

在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人总是要一段时间适应的。

只不过,徐克思考的也很深入。

适应和学习不怕,但要看时间,现在是外敌入侵,哪有时间让你搞这些玩意。

可问题是,你不去适应还不行,这些文化进入的冲突,却是伴随着外敌入侵,晚清不做为这样的局势的。

国人何以自力?

武功高强的黄飞鸿,在这一刻,也矛盾了,犹豫,甚至手足无措了。

他好奇,问十三姨:“外国真有这么好吗?有时间你一定要好好地跟我说说国外的境况。”

但另一方面,又想着当前的局势,手足无措,也只能说出:“等到所有中国人都能穿西装的时候,我黄飞鸿再穿西装吧。”

而清廷官员,则不分青红皂白,以洋务运动为幌子,巴结洋人,伤害自己人。

在外国餐馆的一场戏中,事事占理的黄飞鸿,却最终要为国人“冒犯”洋人承担责任。

虽然那一场架,确实是中国人自己惹出来的。

因此,洋人站在所谓大局势下觉得中国人野蛮,需要管教云云。

可:在中国,划出了租界,设立了一个个禁区,规定中国国土是他们租界,还要晚清政府保护,不准中国人冒犯这种事的,是洋人。

孰轻孰重?

这个时候,晚清政府还要劝黄飞鸿“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黄飞鸿对官府说道:“这些面包是用我们的面粉做的,如果我们还这样互相猜疑,对洋人处处忍让,迟早我们连做馒头的面粉都没有了。”

但,有何用?

国人又还未觉醒,一部分国人在这个乱世中,抢地盘,要霸占一方势力。

也无奈,很多国人的生存还有问题,哪顾得了那么多。

这种局势,岂不让人心痛?

就像严振东,他的武功也很高强。

他是个悲剧人物,在物质上,他并无法像黄飞鸿那样可以去行侠义事,自己还吃不饱呢。

他有的,只是一身武功。

能做的,就是靠出卖自己的尊严生存。于是,一身好武功,却成为一帮地痞流氓的打手。

最后那一场和黄飞鸿的大战中,黄飞鸿和严振东打的昏天暗地,最后武功高强的人却死于洋人的火枪之下。

功夫再高有什么用,拳脚打不过枪炮的。

这个黄飞鸿有血有肉,他有武功却不是一介武夫,他有自己的反思,却也在这种局势下,一身好武艺,一身好艺术,力量却也像只蚂蚁一样地小。

一部商业片,有着主旋律题材下的反思,接地气,又不做作。

它不一味地贩卖所谓的爱国情怀。

洋人是坏,但也有好的,那个为十三姨挡了一枪,愿意为黄飞鸿作证的传教士就是好人;国人也有坏的,那些投靠洋人,绑架十三姨的地痞流氓就不是好东西。

也有着在那个背景设定下的务实。

传教士天天宣传信主会有好报,黄飞鸿直接一句:“我今天抓了个坏人,耶稣能帮我作证人吗?”

它还有着血性男儿在国难当头的愤怒。

如那一把纸扇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掉一部分,把扇子张开后,看到“不平等条约”中的“不”字被烧去,黄飞鸿勃然大怒。

但《壮志凌云》的最后,是以黄飞鸿等人在宝芝林留下一张黑白照片结束。

这个时代,终究要变。

历史的洪流下,谁也阻挡不了,只能在顺应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立身之地。

别看《男儿当自强》这首歌很豪迈,很有男儿气概。

但徐克并不屑于贩卖这种爱国情怀,为观众打鸡血。

在第二部《男儿当自强》中,这种悲剧性,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家国角度,更是推向了另一个更深的层次。

在《男儿当自强》中,爱国人士陆皓东一直在看着时间。

时间对他来说很重要。

而在那样的语境下,不由得不让我联想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局势下,时间也很重要了。

再不觉醒,再忍让,就只能任凭欺负了。

徐克在《男儿当自强》中,虚构了孙中山与黄飞鸿相会一事。

这样的点,在现在看,估计会引发一阵吐槽之声。

但其实放到片中,这却是神来一笔,尽管虚构,却极大推动剧情的发展。

先是黄飞鸿和孙中山两人在医学交流会上,对中医和西医进行切磋。

这一笔,就直接打掉了那种中国就是好的,外国就是坏的那种愚昧的调调。

没事就抵制,还能高大上地打打嘴炮是让说的人很爽,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实在是很拙劣的手段。

在黄飞鸿身上,反而让人物的塑造更为立体起来。

这人心胸不狭窄,很有包容性。

而且一身武艺,在真正的革命党人面前,他也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功能,甘当陆皓东的保镖,为革命出力。

这一集里面,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悲剧人物:纳兰元述。

这个满清的官员,有着卓越的见识,高超的武功,智勇双全,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还有着一席官位。

对于洋人,他没有奴颜婢膝地巴结,更是在关键时刻,可以一力承担地发出反对声音(砍断洋人电线)。

对于国人,他也有帮助之心,但却无能无力(布棍那段戏)。

但有一点是,这个人其实受到的束缚更多。

他是清廷官员,身在其位,谋其职本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他也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中。

好的是,徐克最终让他成为了反派,而不是弃官投身革命。

于是,这个人的悲剧性就显现出来了。

其实他一直也在选择,是站在对的一方,还是站在身处的一方?

或者说,其实他潜意识里面已经做出了选择了。

他就像是一脚迈过了门槛,另一脚却还停留在封建传统的门槛之内的人物。

前脚,是他看到的未来;但后脚,却是他耐以生存的安身立命之本。

就像一个要靠着现在这份工作养家糊口的人,如果跳槽,假以时日会有更好的将来;可问题是,一跳槽,工资立马降低,立马摆在眼前的就是生存问题,如何挑?

当然纳兰元述只是境况类似,但不相同。

只是,立命安身,和远大抱负,你要选哪一种?

这个答案,实在无法绝对化。

这样的矛盾性,远比给观众一个绝对的答案,来的有意思。

但,给我最大触动的,反倒不是这一系列有着思想碰撞的文戏。

徐克是我喜欢看电影后的偶像。

他的天马行空固然牛逼。

但是,在一场娱乐性的武戏里面,能带出一场让人会五味杂陈的戏,不敢说没有其他人能做到,但是很少。

这场戏,就在于踢馆白莲神教。

《男儿当自强》中,白莲神教相当于一个邪教。

神功护体,到处鼓吹这种封建迷信思想,到最后,教主被黄飞鸿打死,才发现那种刀枪不入,只不过是一块铁板而已。

是了,在外人看来,这种事情实在是无稽之谈。

但是在一个环境下,其实并不可笑。

要不然,怎么会有红WB在那场革命之后的悔过这类种种故事呢。

扯远了。

换到《男儿当自强》中,白莲神教这场戏看得实在让我揪心。

虽然黄飞鸿踢爆了整个教馆,虽然黄飞鸿杀了神教BOSS,可是。。。

我们来看看最初是什么:

黄飞鸿和陆皓东混进白莲神教,一众信徒信以为真,要招他们入教。

这不可怕。

可怕的是,黄飞鸿打了一群教众,这群人却还用“神功护体”的口诀,要让教众振作。

一个人麻木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群人的麻木。

但是,一群人的麻木,和一群人的无知愚昧比起来,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了,一众虾兵蟹将对不过黄飞鸿,那么,就应该请出坐馆了吧。

但教众仍不服,一拥而上。

黄飞鸿一个人,也是孤力难支。

于是,徐克用了很讽刺的笔调来讲这段戏。

在泥菩萨面前,黄飞鸿身边的陆皓东掏出枪支,告诉大家:“这个泥菩萨保佑不了你们啊!谁过来,我就开枪。”

此时绝了,不是教众一拥而上,而是一个小女孩,一个信徒跳出来:“我有神功护体,不怕你的鬼枪。”

打还是不打?

一群大男人,一群成年人,竟然被一个被蛊惑的小女孩怂恿,大家不辨黑白,不分死活,就要这么赶上去。

国人尚且如此,如何抵御外敌。

一句令人心痛的话,自由陆皓东口中说出:“你看这群人,为了个泥公仔,连命都不要了,!”

这样,才有了黄飞鸿后来装神弄鬼,扮成真武大帝,引出九宫真人现身。

那场武打,经典。

但是,武打之后的反思,才是让人心之一动。

九宫真人被灭,那个神功护体,原来只是他胸口一块铁板而已。

好了,换成一般主旋律,这时候,信众应该觉醒,大家开始逢黄飞鸿为神了吧。

可是,徐克还要再进一步。

这一步,最为触动我。

那一群信众不是领悟,而是大家哭喊着教主逝去的损失。

甚至还有人觉得:“没有理由的,怎么会这样!”

这时候,回头去看前面的戏,才会发现是痛的。

痛处就在陆皓东这一句:“还能走到哪里呢?”

愚昧到这个程度,国难当前,中国这么大,自己人却无路可走,难道不痛心?

至此,我觉得本片完成了一个升华。

爱国,从来不是靠着打鸡血亢奋一下,然后杀就了得的。

就像最后,黄飞鸿将名册给了孙中山,但也只是救了小部分人的命,革命还在继续。

最后,那一条船开向远方。

这一集结束。

说的有点文绉绉的,似乎就象征着国家,个人的未来,要开向远方。

但问题还很多,所以这艘船开往何处,依然在行进中寻找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