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最不像电影的电影《驴得水》“中国好编剧”都去写话剧了?

最不像电影的电影《驴得水》“中国好编剧”都去写话剧了?

时间:2020-10-04 14:11:42

相关推荐

最不像电影的电影《驴得水》“中国好编剧”都去写话剧了?

“过去的如果就让它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驴得水》是开心麻花团队创作的第二部电影,上映后就引起极大的关注,是典型的小成本电影,不到1000万的成本,收获了近两亿的票房,成为了电影界黑马。

电影改编自同名话剧,在这个IP盛行的年代,电影界纷纷对文学作品、话剧、歌曲、网络游戏、综艺节目甚至是一个“网络用语”的版权进行开发,形成了各色的电影新形式。在这么多改编中,戏剧改编是最可能成为焦点的,成功的也少之又少,主要的问题还是受众群和改编者难以摆脱的舞台束缚,毕竟从话剧到电影的形式转换中就忽视了两者各自的艺术特性。

《夏洛特烦恼》、《驴得水》都是话剧改编电影,话剧是以剧本为基础,以对白为主要叙述手段,以舞台为表演场地,运用道具、灯光和音乐等共同合作的综合性艺术。

电影也是在现有剧本的情况下,通过摄影机拍摄对剧本进行演绎。

黑色幽默

《驴得水》的故事很简单:民国时期,四个怀揣教育梦想的老师依靠教育部的资助在山区建了一所小学,生活艰苦、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一起虚构了一个叫做“吕得水”的男老师,还以他的名义多领了一份薪水,而“吕得水”的真实身份却是一头驴。

“驴得水”每天要走二十里的山路,为老师们挑水,直到教育部特派员来学校检查,才打破了这样平静惬意的生活。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用“反映人性的黑色幽默剧”、“一部关于正义的黑色幽默”、“荒诞的黑色幽默”等等词语来评价这部电影,可以看出大家用得最多的词就是“黑色幽默”,因为故事以一个喜剧的外壳包裹着的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悲剧,讽刺的是人性和时代,再加上若有若无的政治暗讽,很多人都好奇这部电影到底是怎么过审的?

所谓黑色幽默,它作为一种美学形式,是一种带有很强的悲剧色彩的荒诞性喜剧,电影《驴得水》通过对每个人物前后的变化给观众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和残忍。

作为话剧《驴得水》无疑是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佳作,在电影为诞生之前,戏剧就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流派和戏剧理论,“舞台性”作为根本特性,始终贯穿至今。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带了很强的生活感,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爆炸,电影依靠技术革新迅速发展,对话剧的赶超一度成为一种“围捕”的状态。

其实,这也是“舞台化”和“生活化”之间的对决。

话剧和电影都是面向广大观众的艺术产品,他们的受众群体很大程度上拥有共通性,但是由于话剧的票价更高,作为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在选择观看电影和话剧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消费心理,根据目前由话剧改编电影的成功例子来看,大部分都是喜剧,毕竟电影和话剧的主要观众就是年轻人,而《驴得水》的黑色幽默恰好迎合了受众这一观赏心理。

其实这两种艺术形态的最终呈现,都少不了演员的功劳,不管是话剧还是电影,演员的表演都是最重要的,它们都依赖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通过符合人物形象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展现角色的个性。

原汁原味

《驴得水》的话剧版本和电影版本基本沿用的都是原班人马,所以也完全保留了话剧中的九个角色,演员的台词风格也相差无几,这也是电影成功的另一个原因。

话剧演员转电影演员最大的难度不是对影像感的参透,而是话剧戏剧与电影戏剧的置换节奏,当我们说一部电影“话剧腔”或者“表演全靠吼”的时候,其实是说你没有为他们留白。不过也有观众不接受这样的表演形式。

其实在看《驴得水》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电影《狗镇》,它就是直接将舞台剧搬到了镜头前,利用电影的拍摄手法来完整的复制舞台剧,进而直接探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不过也缺少了现实场景的割断,所以影片的拍摄着重点都放在人物的对话和表演上。

在电影《驴得水》中,人物的维度也会随着环境发生变化,并逐渐收缩了影片的叙事范围,加强了情感张力,影片从“办学”开始,最终以“钱”为目的,格局一直在缩小,整个故事多以中景、近景镜头来展现,除此之外,只有少量的构建性空镜头和远景镜头,很少用到外景画面,用了也只是一些过渡性镜头,四位老师就这样你一眼我一语的插科打诨,抖着包袱。

最起码保留原作精华这一点上,主创们都做到了,另一方面就是突破话剧舞台化场景的限制,打破话剧舞台对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后用摄影机的视角一直延伸到人物内心,延伸到现实生活……

瑕不掩瑜,外在的表现形式的缺憾不能掩盖电影本身多重解读空间的优点,就像是电影宣传的时候说的那样:“讲个笑话,你可别哭”,诚然这是一部最不像电影的电影,不过话剧和电影既然相通也要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它们的成功都依托于一个好故事、好剧本。

好的话剧不一定能够改编成好电影,好电影也不一定有话剧一样强烈的冲突感,话剧IP的势头在近年来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电影市场缺乏好剧本、好编剧,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人们开始对话剧产生兴趣了。

其实我们可以两者各取所长,共同发展,明确自身作品改编的优缺点,更好地转变艺术形式才能体现出一部作品真正的魅力啊。

结语

《驴得水》本身就是一部好作品,能够引发人们诸多思考的优秀作品,它表达的不是历史事件,而是那种随时随地都可能在身边发生的现实事件,剧中人物喊着“理想、信仰”却一步步放弃底线,不断向现实低头,众人的理想主义不过是知识分子“装X”的说辞。

导演自己也说:“这个戏不是在说中国乡村教育、民办教师的问题,而是在说知识分子的问题。”

只能说“一切非源自宗教信仰的道德约束,都是纸老虎。”

文原创,图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