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自由浪漫的旅程—品味散文《旅程如画》中张承志对旅程之美的感悟

自由浪漫的旅程—品味散文《旅程如画》中张承志对旅程之美的感悟

时间:2022-11-21 02:09:33

相关推荐

自由浪漫的旅程—品味散文《旅程如画》中张承志对旅程之美的感悟

作者:梁守刚,党员、乡村教师、省优秀教师、市教学能手、教育硕士,爱好文学、体育,喜欢在老家的土地上种树养树,喜欢看小学生在校园里追赶嬉闹,喜欢听清晨教室内孩子们的读书声。

自由浪漫的旅程

——品味散文《旅程如画》中张承志对旅程之美的感悟

文/梁守刚

“那是一幅铜版画,当然是黑白的,细线条描出一个凶悍的汉子骑一匹骏马,鞍桥上倒挂一条枪,走在高山密林深处。在他的鞍后,半骑半偎地坐着一个美女,头靠在他的肩上。题目是《龙达的走私贩子和他的情妇》”。作者张承志有感此画、引情此画,把自己散文的名字定为《旅程如画》。作者以其敏感的目光在这幅画中到底挖掘出怎样独特的美质呢?在心灵深处引发怎样的情思呢?作者怎样把在画中搜寻的东西注入自己的人生,伴着自己走过一段段真正的旅程?我们不妨把这些疑问先放置一边,静下心来欣赏一下这幅画——

龙达的走私贩子为什么会成为走私贩子呢?也许是为强所逼,一怒杀强,弃家而去,也许是双亲尽殁,孤苦伶仃,为生而离家漂泊,也许是厌世恶俗,心仪远方,踏山寻梦。这个我们可略之不问。但不论怎样,一旦成为走私贩子,就注定了他要走一条以路为家的风雨之旅。这片激越跃动的人生场景魅力要高于饱食终日或安贫家中的生活状态的魅力,更具有与风雨与命运相拼杀的壮丽。试想走私贩子走高山恶水,踏野坟荒漠,几多艰难孤苦存其身;昼闯关道,夜宿寒星,几多凶险毒瘴在其前。有时钱囊丰盈,便拴马野店孤馆,酩酊长醉。正是这辛劳孤苦,凶险艰困分娩了他的具有独特美的凶悍的身骨,骁勇放浪的性情;在餐风露宿中,在孤馆长醉中,我们品味到一种永远诱人的东西——旅途纯粹的自由和生命张力的纵然释放。

我们再来看:“在他的鞍后,半骑半偎地坐着一个美女,头靠在他的肩上”。这个美女也许是天涯邂逅的,也许是逃婚离家的,也许是其自身沉迷走私贩子的生活味道,而相伴寻梦的。她总是死心塌地跟着走私贩子,从她半骑半偎的姿势中,我们可想象到她在无依无靠中对走私贩子的依靠,在奔走漂泊相依为命中对走私贩子的至爱。况且女人是美的,况且简洁的美中蕴有风雨之旅造就的女人的野性,他们的旅程中应有多少绚丽的风景和浪漫的情调呢!看来,两种美质——自由和浪漫铺满了龙达的走私贩子的迢迢长旅,使得这种旅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程。于是乎作者说:“凝视着那幅铜版画时,我抑制不住心里的震动,这是纯粹自由的旅途,这是纯粹浪漫的旅途——因此,自由加浪漫就构成基本的美么?”到这里,对于篇首的提问,我们不析而明知了。

真正意义上的旅程,应该纳含自由和浪漫两种天然之美,驾驭漆得花花绿绿的汽车“越野拉力”不叫旅程;食物备全打扮得花里胡俏的去登山,去玩水,也不为真正的旅程。这些旅程,看似自由浪漫,其实他们早已被堵在了自由浪漫之宫的门外,一丝也没有触摸到“自由和浪漫”的真躯玉体,他们只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凡俗的休闲消遣,只是一种对旅程对自然的亵渎。真正的自由之旅,永不排除朴素和清贫。永远伴着饥饿和干渴。衣着朴素,一身清风,面色稚纯,心地光明,身躯走上了旅途和自然,心也就融入了旅途和自由。把心上的尘灰涤净,忘记荣辱沉浮,抛掷利欲功名,使心神泊于山林荒漠,让心灵聆听泉水叮咚,野鸟啾啁,让纯净的诗句在心野悠悠降露。入于山林荒村,我们躯体自由了,我们的心思也要自由,我们可因风光绮丽而高呼,也可为艰难跋涉而苦痛,也可因醉卧孤馆而乡愁。在自由的旅程中,让质朴自然的气韵,搏击困苦的执着在我们生命里生长,让《攀登者》“白云之上,哪来悲伤,万古只有雪茫茫”的旋律在灵魂深处回荡。

坐于斗室,也可思接千里,神游八方,达自由之境,但其缺少浪漫。欲得真正的浪漫情调,也只有走向迢迢的旅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也非象龙达的走私贩子那样带一美丽的女人,那只是特殊环境中美的具体,离开了龙达,离开了高山密林深处和走私贩子,画中的那种浪漫的美也就不存在了。旅程浪漫的美在不同的环境,可由不同的具体景况来体现。例如可饮风餐露,可密林探险,可漂洋过海,可入乡随俗(但这应该是真诚的,不应是做作的)。但无论如何,浪漫离不开曲折坎坷,艰辛孤苦,离不开洗尽铅华殉道者似的执着和坚毅。

心怀自然是自由的主题,艰辛和坎坷是浪漫的灵魂。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漫漫的长旅,这个长旅也只有包含了心怀自然的自由和苍桑倔强灵魂的浪漫才是一段真正意义的人生旅途。作者不仅在画中挖掘了美,而且使这种美全然注入自己的灵府,伴着一生追求的长路。为了寻找这种大美人生,“我骑马越过东部天山的一条古道,我赶毛驴车走遍过火焰山每一条沟谷……”。作者不仅亲身体味到了这种美,而且亲身演进了这种美,“我不愿再去美国或欧洲逗留一次两次,我的心第二次瞄准了——美栖身的新疆”。

作者对旅程之美的感悟和见地,对我们的启迪应该是深刻的,不管我们今后以怎样的脚步走上旅途,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姿态走过人生。我们首先应该潜心体味作者的一段话——“也可能,朴素或清贫也是所谓合格人的一个条件。我彻底地蔑视老外的旅行,我甚至厌恶旅游这个词汇。真正的有美的意味的长旅中,应当有艰苦,有饥饿和干渴,褴褛和盘缠罄尽。路线应是底层民众生存中的移动线,旅人的方式应当同他们谋生的方式相似”。

让我们去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