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影评 |一部电影 一碗烈酒——《红高粱》里的歌与酒

影评 |一部电影 一碗烈酒——《红高粱》里的歌与酒

时间:2024-05-07 14:42:50

相关推荐

影评 |一部电影 一碗烈酒——《红高粱》里的歌与酒

电影《红高粱》就如同高粱酒一般热烈,血性,给人以强烈感官冲击的同时又给人以心灵的重击,是震撼,更是觉醒。令人观后觉得酣畅淋漓又醍醐灌顶。

我不能简单地将其标签化地视为爱情电影还是抗日电影。在日本人没有闯入十八里坡时,主要体现的是“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但自日本人修路以来,影片就不仅是体现爱情了,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情感的体现。无论是对罗汉大哥的祭祀还是对“我奶奶”死亡时的刻画,都是一种感情的升华,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从这一点上看,小说更贴近于生活,更能还原现实,而不是为了写爱情而写爱情,为了写抗日而写抗日。各种情感相互交织,人们的行为反应自然而然,不刻意,不做作,让人觉得很舒服,很真实。我想这也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整部电影充满了地域色彩,使人们对十八里坡的印象深刻又鲜活。其中的民歌贯穿始终,每一次歌声的响起都有着不同的寓意,与一些画面语言的结合更使其特色鲜明。

首先电影一开始便是轿夫们敲锣打鼓唱喜歌送亲,带有很多的挑逗意味。这种轿外的喜庆热闹正好与轿内“我奶奶”矛盾痛苦的内心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多次在轿内与轿外切换,一次一次冲击人们的视觉体验,在无形中突出了“我奶奶”的痛苦——身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着折磨,不禁让人发自内心地同情这个即将要把青春献给麻风病人的女人。此时我们都和“我奶奶”一样渴望着一个能救她脱离苦海的人,因此为接下来“我爷爷”的正式登场抢亲做好了铺垫,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第二次歌声响起时“我爷爷”和“我奶奶”是在高粱地里亲密接触过后。这种事情本该是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但当“我奶奶”骑着毛驴重新走上回乡之路时却响起了来自“我爷爷”响彻云霄的歌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头……”歌词一语双关,其中寓意只有两人心知肚明。“我爷爷”似乎用这样一种手法昭告了天下两个人的关系,更不失为对“我奶奶”的一种粗犷而含蓄的表白。歌里带着甜味儿,满满的都是北方血性男儿的爱。“我奶奶”听到之后羞涩地笑了,我也不禁笑了,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多一句语言,一个画面都会是多余。

第三次歌声和第四次歌声唱的都是同一支歌——烧酒歌。但两次的背景和寓意却截然不同。第一次唱是因为李大头死了,新酿出了高粱酒,歌声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节奏更欢快,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向上的。但第二次唱烧酒歌却是众人对着一碗熊熊燃烧的烈酒来唱歌祭奠罗汉大哥的死亡。节奏低沉,气势悲壮,人们表情严肃,歌声中既有对罗汉大哥之死的叹惋,也有对日本人暴行的愤慨,更有的是为罗汉大哥报仇,为中国人民报仇的决心。因此歌声铿锵有力,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也预示着影片高潮的来临。

伴随着那喜庆的送亲曲的奏响,笑容满面来送饭的“我奶奶”被日本人击倒在地。在这熟悉的曲子之中,她迎来了新生,可也是在同一首曲子之中她失去了生命。由此也呼应了一开头未谋面的喜娘的预言式的叮嘱:“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一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埋伏久矣的伙计们在慢镜头中拿着自制的武器面容狰狞地奔向有着枪和汽车的敌人。他们是去赴死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坚定的。悲惨的命运和喜庆的乐调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次比第一次更强烈,更直接,更直戳人心,一声巨响过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当最后一次歌声响起时,画面中只剩下了“我爷爷”,“我爹”和“我奶奶”了。又是那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声音由小到大,正如那洪水般的记忆渐渐席卷而来,正如那不可言说的悲痛一下一下撕裂着他的心,声音越大,心伤越疼。在横尸遍野的高粱地里再次响起这首歌,少了甜蜜美好多了凄凉与孤独。但恒久不变的,是他真挚纯粹的爱。他的歌声带着血腥味,带着尘土飞扬,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由此,影片也达到了高潮。

除去歌声,影片的画面语言也十分有特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地方。第一是“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亲密接触。我认为此处画面的处理是十分有智慧的。它并没有像现今很多大尺度电影一样对于男女主的性爱画面作很直接露骨的展现,通过男女演员的激情表演来展现爱之浓烈。相反,两人亲密的镜头一个都没有。影片更多地展现了“我爷爷”急躁迫切地踩倒高粱的样子,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根本没有停止这样的努力。这个过程的淋漓展现,似乎已经把该呈现的呈现给我们了。镜头只切了一个“我奶奶”躺在高粱地里的镜头,继而就转到耀眼的日光下随风摇曳不定的高粱们。无疑这种表现手法是含蓄的,却又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样一种呈现方式,只会让我觉得画面很美,他们干柴烈火般地爱情很美好。

第二就是影片结尾处的十几分钟了。“我奶奶”倒在了日光中,是那么优美而壮烈,人们赴死时表情是那么狰狞而坚定。当所有人都死了,歌声响起,画面切到了遍野的尸体和一张满是饭菜的桌子。那个画面之前给过一次,是奶奶正襟危坐等着凯旋而归的爷爷和伙计们的样子,而后的画面则是同样的场景画面,唯独少了“我奶奶”。几分钟的时间,饭菜还都是热的,可一切都变了。这样无声的表白直戳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当“我爷爷”的脸和太阳出现在同一画面时,他的眼睛像太阳一样红。那是献血,是悲愤,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的状态。日食的安排更是巧妙暗喻了中华民族即使经历黑暗也是暂时的,黑暗终将过去,前路是光明的也是充满希望的。结尾处安排他们的孩子豆官活了下来并唱响对母亲的歌谣,仿佛隔着镜头在向世界喊话:中国人民没有绝后!那些像“我奶奶”那样在战争中失去的人们啊,你们安心地走吧!还有下一代,还有希望。

影片如史诗般荡气回肠,令人无限怅惘。更像一碗高粱酒,使饮者“但愿长醉不愿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