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文化随笔:论撒谎

文化随笔:论撒谎

时间:2022-09-10 05:14:00

相关推荐

文化随笔:论撒谎

首先,撒谎和说假话在语义上是有区别的。说假话是指说的事情不真实,连说话的人有时候都信以为真;而撒谎就含有违背良心的意思,通常都具有恶意的欺骗性。

聪明的人可以很容易甄别一个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却难以应对谎话。因为大多数人在面对真话和假话的时候,会理性地去辨别,比如当一个不懂装懂的人在内行人面前谈论某种事物的时候,内行人一听就能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而当有人撒谎的时候,理智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谎言不想假话那样容易被识别,原因在于它可以有无数面孔。人们在面对谎言的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发生改变:人们首先肯定会怀疑其真假,但很快就会感到困惑,因为谎言通常都与自身的利益相关,所以他们很快就会考虑到谎言与自己的关系。很多人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都已经六神无主了,最后只能被谎言欺骗。

最典型的一个撒谎的例子就是愚人节。愚人节在产生之处,仅仅只是一种愚弄性质的恶作剧。到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以撒谎为主的欺骗性行为,虽然人们似乎都已经达成共识,在愚人节这一天并不会太计较是否受到欺骗。美国曾经由愚人节的谎言引发过一场大慌乱——一个电台主持人撒谎说外星人要进攻地球,结果大多数人竟然相信了,还纷纷开始逃跑。这个谎言虽然只是娱乐性质,但它却成功地让公众产生了恐慌心理,因为谎言的内容会让每一个人都产生生命的危机感。

谎言有无数副面孔,它可以起到威胁作用,也可能会利用人们的良知和同情心,比如说“狼来了”的故事。大人们好几次跑上山,都是因为一个孩子大喊狼来了。大人们肯定是想帮助孩子驱赶狼,让孩子和羊群免受伤害,并且大人们通常都认为小孩子不会撒谎,所以被骗了好几次。蒙田说:“假如谎言和真理一样,只有一副面孔,我们还可以同它相处得好一些;因为那样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从反面理解撒谎者的话。”试想,如果那个孩子不是一直喊“狼来了”,大人们也不会识破他的谎话,并且在狼真的来的时候都认为他还在撒谎,拒绝去搭救他。和这个故事类似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烽火戏诸侯”了,不过两者的下场都不好。一成不变地撒谎,只会让别人形成从反面理解谎话的条件反射,从而不再相信撒谎者所说的任何话,尽管他说的是真话。

当然,谎言并不仅仅意味着违背良心地欺骗,有的时候,它也可以是善意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时候,为了帮助某个人走出精神困境,撒一个毫无恶意的谎要比苦口婆心相劝更有效果。虽然实质上还是一种欺骗,但出发点却是让对方走出低谷。不过还是要十分谨慎,毕竟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对真相的反应也不一样。

我觉得,不论恶意还是善意,谎言终归是谎言,不撒谎才是一种美德。事实上,当一个人成功地用谎言欺骗了别人的时候,他的心理很容易会从侥幸变成一种瘾,时间长了,撒谎就成了一种习惯。我们都很讨厌别人撒谎,虽然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撒谎。不撒谎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