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禅师不拜佛祖不拜达摩 遭守墓僧指责 禅师一句反问让他当场开悟

禅师不拜佛祖不拜达摩 遭守墓僧指责 禅师一句反问让他当场开悟

时间:2020-07-29 18:49:27

相关推荐

禅师不拜佛祖不拜达摩 遭守墓僧指责 禅师一句反问让他当场开悟

禅师不拜佛祖不拜达摩,遭守墓僧指责,禅师一句反问让他当场开悟 | 文 青衫文斋

所谓“开悟”,就是在佛法的长期熏陶修习后,由于某种机缘成熟,当下找到“自性”,见性即开悟。不习佛学的人往往对“开悟”有一定程度的误解,把它当作现代人所说的“特异功能”,甚至武断地指责为“胡说”。其实,开悟代表着对人生、对世间事物的大觉悟,与是否获得“神通”无关。佛作为觉悟者,将对人生的正知正解传授给众生,教导大家通过自我领悟而走上解脱苦难的大道,这个过程便称为“修行”。

修行是一种纯自我的行为,别人只能对你进行引导、启发,无法直接教给你他的修行经验,自心自性,每个人的开悟点是不同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这段大梅山法常禅师的禅宗公案就表现了这一点。

禅宗宗林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大凡成名开悟的禅师,都要到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礼拜,因为这里有一座塔——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相传这座佛塔是祖师达摩的埋骨地,塔名为大唐代宗皇帝所封。守墓僧是一位无名高僧,他虽然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然而因感激达摩东来传道,仰慕达摩的高深佛法,心甘情愿为其守墓。

每当有禅师前来墓前,无名守墓僧都会陪同礼拜,并与禅师们相互印证佛法义理。一天,佛塔前来了一位禅宗大德,临济宗创始人临济禅师。守墓僧对临济禅师闻名已久,正好可以请益一番,便恭敬地上前迎接。

守墓僧说:某在此恭迎法驾,请问大师,您打算先拜佛祖还是先拜达摩呢?

临济禅师答道:我来此地,既不拜佛祖,也不拜达摩。

守墓僧听到这句突兀的回答,一时间困惑不解,便指责说:敢问法驾,您与佛祖和祖师达摩可有什么历劫以来的宿世恩怨?

临济禅师心知守墓僧话语中明显的指责之意,也不见怪,却回头一句反问:你对佛祖和达摩这般殷勤,可是得到过他们的什么恩惠?

这一句反问机锋盎然,守墓僧乍听之下,心中茫然不知怎么作答,但茫然中似乎有一缕禅机欲现未现,搔得满心痒痒。

沉默了很久之后,守墓僧再拜临济禅师,问道:请教法驾,某该如何自处?

临济禅师开示道:佛法平等,无恩无怨,祖师本来面目自现。

守墓僧再问:佛法如何才是平等?

临济禅师说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临济禅师的这句话是源自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体现了禅宗提倡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法思想。

临济禅师在祖师达摩佛塔前,以无求之礼,契入祖师禅心。临济禅师并非不拜佛祖不拜达摩,而是在自性中,已与佛祖和达摩不离不分,融为一体。既然佛祖、达摩和禅师的自性再无分别,又何必执着于虚礼恩怨呢?

守墓僧瞬时因临济禅师的一句反问而当场开悟,抛去差别知见之心,领悟了自性与佛无二无别的禅意。

其实,佛祖已经通过自己的修行,证明了放下我执,立地成佛的至理。烦恼习气、分别妄想没有放下,就无法开悟,离佛岂止十万八千里。佛祖成佛后,当即发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佛性具足。既然你我都自具佛性,为何还要身外求佛拜佛呢?临济禅师的一句反问,其意在此;守墓僧当场开悟,其理也在此。

未开悟时,心有分别,开悟之后,佛性唯一。正如佛祖所说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