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守望那些最珍贵的美好事物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守望那些最珍贵的美好事物

时间:2022-11-12 21:33:50

相关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守望那些最珍贵的美好事物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经济发达,但笼罩在冷战氛围中。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国内极力煽动公众反对共产主义,掀起了反共浪潮。颠倒黑白的政治骗子麦卡锡如鱼得水,混淆视听的行径让整个社会噤若寒蝉。在这种“红色恐怖”之下生活的美国人,处于人人自危的境地,“言论自由”不复存在。

这种情况也渗透到教育界,甚至连侠盗罗宾汉的故事,在当时的美国教科书评审委员会的眼中,也成了共产党用来宣传劫富济贫的精神,是一种玷污法律和秩序的路线。

《光荣与梦想》中道:“20世纪50年代初期,怀疑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在一些行业中,怀疑就等同于有罪。”

哪怕这些怀疑纯属子虚乌有,无任何根据,但为当时麦卡锡主义的大行其道,给予适宜的培育土壤。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为了自保,而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虚伪是生存使然。在这样压抑的社会环境下,有的人选择了苟且,沉溺于庸俗的电视文化倡导出来的享乐主义中,有的人面对、伪善的社会,陷入苦闷与彷徨中。

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更是撕裂的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单纯的他们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敏感又脆弱,既渴望融入周围的团体,又担心不被接纳。孤独、郁郁寡欢下,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甚至对自己基于直接的判断也给予否定。

这种矛盾心理,在《麦田的守望者中》的16岁霍尔顿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的霍尔顿,家长和老师强迫他好好读书,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出入有凯迪拉克和美女相陪。在学校里,男同学们谈论的全部是女人、性和酒,追求精神生活胜于物质生活的霍尔顿,和周围格格不入。讨厌虚伪,无心用功读书的他,功课一落千丈。

《麦田里的守望者》从霍尔顿退学写起,不敢回家的他只得在纽约城游荡两天两夜。住在小旅馆的他,不甘寂寞去逛夜总会,冒充成年人买酒喝,搭讪成年女性,正式开始接触丑恶、势利的社会。

充满陈腐气息的学校和堕落的同龄人让霍尔顿到失望,成人世界的虚伪、欺诈给霍尔顿带来更多沮丧与失望。心怀梦想,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一个花季少年,为什么会与颓废划上等号呢?

我的这篇文章,力图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析这部作品,并分析JD塞林格的作品带给当时社会的影响与进步。

社会主流的反民主自由和金钱至上价值观

《光荣与梦想中》写到:“20世纪30年代,一部分人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或为和平罢课。”

但这种情况,在二战胜利,冷战开始后被完全改变。

1950年,美国当时的著名新闻记者莫里.罗斯道:“极少数年轻人能与积极奉献的人共同努力,并与他们为实现人类的最高目标而共同奋斗。”

大多数人选择了以追求物质至上为奋斗目标。

原因就在于,40年代末的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浪潮席卷全国,大肆镇压导致的结果,让一些致力于人类和平,关心弱者的进步人士为了自身安危,选择沉默或离开美国。

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威廉奥尼尔认为:“美国中产阶级致力于个人安全,从而造就了具有强烈中年人价值观的一代年轻人。”

简而言之,针对麦卡锡反对自由主义的新暴行,为了安全,大多数人受父母安分守己的影响,选择从学生时期做“沉默的一代”。他们对理想主义和争论退避三舍,避免承担任何义务,没有理想,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的推崇,成为他们学习和奋斗的目标。

图片来自网络

享乐是唯一目的,导致整个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精神世界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在《麦田的守望者》中,曾经是17岁少年霍尔顿眼中最好的老师安多里尼,后到大学任教。当时的美国政府当局经常到大学对自由思想进行清查,学校校董会要求学生宣誓效忠,年轻的大学生只能选择集体沉默。

所以,这位老师对愤世妒俗的霍尔东不无担心:“我想象你这样骑马瞎跑,将来要是摔下来,可不是玩儿的--那是很特殊的,很可怕的一跤。这整个安排是为哪种人作出的呢?只是为某一类人,他们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或者寻找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于是他们停止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

陷于迷茫中的霍尔顿期待老师能给他一些方向上的指引,老师却要他循规蹈矩,在随波逐流中与现实握手言和。做个“沉默的一代”。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老师引用一位精神分析医生的话,揭示出当时美国的现实:大多数人都选择平凡地活着,而并非期望去做轰轰烈烈的英雄,如美丽流星划过天际去照耀历史的天空。

于是讲究消费,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精神寄托,用感官刺激来麻痹精神诉求,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学者菲利普.雅各布认为学生的享乐主义和反智主义已经抛弃了清教徒的传统,对沉默的一代他给予这样评价:“也许是主要文化和道德革命的先驱,但在本质上却是世俗的(名义上是宗教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却是融入集体的)社会的引路人。”

“沉默的一代”本质上的世俗化,是麦卡锡主义的横行泛滥和信奉金钱至上价值观结合的产物,由此带来整个社会道德的滑坡和沦丧。

市侩文化下的道德沦丧

就算卑微地活着,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一样的普通人,也还是希望有目标,有意义的活着。霍尔顿的愿望是:

“面对一大群在麦田里做游戏的孩子,霍尔顿的愿望是:“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在即将坠落的悬崖边守望着,一有孩子跑过来把他们捉住,防止他们坠落山崖。让他们可以安全开心地玩耍,保护着他们爱玩的天性。他不仅守护孩子的童年,还守护他们的纯真,以及“麦田”所象征的友谊,爱情,亲情,善良和信仰等,一切值得人们用心去守护的美好事物。

这位满口脏话,桀骜不驯的少年,在追求个性自由中,是有自己道德坚守的。

反观他的那些精英学校里的校友及同学们,却大多是道德败坏,道貌岸然的金钱、欲望的奴隶。

被校方推崇备至的前毕业生,靠殡仪生意发了横财,粗俗不堪的这位校友,却可以在学校的礼堂里发表10个钟头的讲话,他实则就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奸商。

在20世纪的美国中叶,在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导向下,学校也无形中成了这一价值观的捍卫者,孩子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也难怪培养精英的贵族学校偷盗成习。

“潘西有的是贼,不少学生都是家里极有钱的,可学校照样全是贼。学校越贵族化,里面的贼也越多--我不开玩笑。”

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社会充斥着大量有钱却品格低下的人,钱财越多道德越是沦丧。

图片来自网络

霍尔顿的逃离,由此也表现出作者塞林格对拜金主义的反感和反叛。

在当时,男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出人头地,能够买得起迪拉克;女性更是在物质的诱惑,虚荣心的驱使下,早早成为世俗社会的牺牲品。

少男少女在被利欲熏染的社会里,早早地褪去天真,代之以世故、虚伪、享乐与这个社会遥相呼应。

萨丽是霍尔顿的女朋友,是个爱慕虚荣,紧追潮流的漂亮女孩。对她来讲,拥有名牌大学的追求者是值得炫耀的事,年轻美丽是她钓金龟婿的资本。才十几岁的她一头扎入世俗名利的“悬崖”,沉醉不知归路。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自传体小说,借主人公霍尔顿的特立独行,道出塞林格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对非功利文化漫游的向往。

图片来自网络

打破沉默,追求个性自由,逆向文化的先驱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渴望从世俗生活,功利文化中抽离,在返璞归真中回归自然,这是他想要的生活。

流浪的霍尔顿对自然界有生命的马,湖里的鸭子都心怀惦念,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充满灵性的自然之子。不是如工业时代被大批量生产出来的汽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用来彰显成功的,是物化的东西。

霍尔顿这种看淡名利,远离城市的喧嚣,去过简朴的隐居生活,实质表现出塞林格对过于看重物质生活的不屑,及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厌倦,让人耳目一新之余,也带给后继者们一种启示。

在当时的“红色恐怖”之下生活的美国人心情压抑,加上当时身居高位的联邦政府官员,出现了不少“以权谋私者”和“五厘捐客",虚伪的嘴脸又令人作呕。他们利用权力疯狂打击和迫害社会民主进步的力量,限制公民的个性自由,纵容种族主义抬头,导致滋生更多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这些黑暗,不可能人人都选择视而不见。

在不得已的明哲保身的生活方式下,塞林格借少年霍尔顿的反叛,率先打破沉默的坚冰,追求个性自由,向正统的价值观,正统文化的虚伪和势利发难,在文学领域和文化界掀起了反正统文化的运动,成为后来“垮掉的一代”的精神领袖。

图片来自网络

《麦田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被亲情俘虏,无法成行的漫游他乡的愿望,在“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得到实现。

塞林格对社会对人性压抑的反抗,对人性中自由的渴望和探求精神,对自我的寻求,被留在他的后继者的诗篇里。不承认自己是“垮掉的一代”塞林格,无疑是这场逆向文化运动中的先驱者。

同时,他也是青少年和大学生中被放逐的领袖。《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成为彷徨的美国青少年心中永恒的象征人物。在他们深陷颓废,沮丧时,幸而还有霍尔顿的相陪和守望。

成名后的塞林格过起隐居生活,实现少年霍尔顿回归自然的生活。

1月27日,90多岁的塞林格病逝。家人带他发表遗言:“塞林格指出,他在这个世界里,但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的身体已经离开,但他的亲人希望他仍然与他所爱的那些人在一起,不论这些人是宗教上的还是历史上的人物,是个人的朋友还是小说中的人物。”

斯人已逝,作品长存!

图片来自网络

写在最后:

在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里,孕育着希望和喜悦,帮你冲淡沮丧和惆怅;在即将失足的悬崖边上,有人愿意用善良和光明守护你的迷茫和彷徨。愿你也能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那些值得我们守望到地老天荒的一切美好事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