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到底怕不怕?

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到底怕不怕?

时间:2023-02-04 02:14:42

相关推荐

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到底怕不怕?

《定风波》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时写的一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词中的句子,也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名句。那么,一生豪放不羁、诙谐幽默的苏轼;宦海沉浮,最后客死他乡的苏轼,他到底怕不怕?

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是“乌台诗案”,诗案发生前的苏轼,虽不能说官高爵显,但接连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品级不高却也是一地首脑,方面大员。“乌台诗案”是从京城发起的,那时刚刚到任湖州三个月的苏轼是不知道的。幸亏他的好友驸马都尉王诜偷偷派人通知了他弟弟苏辙,苏辙又派人火速通知了哥哥苏轼。得到消息的苏轼这时应该是不怕的。

为什么不害怕?因为传递来的消息是说苏轼的诗文中有违禁字眼。自唐宋以来,尤其是宋代,开放的文风和整个朝廷对文人士大夫的优容,少有因文获罪的。不就是写写诗吗,能有多大的事?苏轼自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不害怕,还安慰妻子,让妻子也不要害怕。

御史台的差役如狼似虎一般来锁拿苏轼,没有留一点情面。史载“撰促轼行,二狱卒就直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差役的态度让此时的苏轼,内心变的忐忑、惴惴不安起来。

到了京城,没有给任何申辩的机会,直接就给投入到御史台的大牢中。历经御史台的审问,大理寺的判决,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整整一百零三天。这期间,苏轼害怕了,是真的怕了,且怕的要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轼被关在牢中后,慢慢意识到这绝不是一般的因文惹祸,而是新旧两党之间一场严酷的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无底线,对方必欲置自己于死地,处境着实不妙。

这时候的苏轼,急于了解外面的情况,想知道皇帝会不会杀自己。每天苏轼的儿子都会来牢中给父亲送饭,爷俩就想了个办法。如果外边一切正常,每天送的饭就是菜蔬之类的。如果情况有变,皇帝有诛杀之意,就送一条鱼来。

开始一直送的都是菜蔬。有一天,他儿子有事出门,临时委托一个亲戚去送饭。亲戚好意想着给苏轼改善一下生活,就送了一条鱼进去。结果苏轼一看送来的是鱼,以为皇帝要杀他,万念俱灰。绝望之下,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诗中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诗句颇有遗言意味,谁说文豪不怕死,世人有谁不畏死?

送鱼的事情当然只是虚惊一场。虽然对手狠毒,但苏轼名声在外,一边是朝野上下有识之士多方援救,一边是宋太祖留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最终,苏轼免去一死,被贬到黄州监视居住。

《定风波》就写在黄州时。应该说,“乌台诗案”中苏轼是很害怕的,但到了黄州后,就不怕了,且是从此后再也不怕了。

黄州过后是惠州,蛮荒之地,但此时的东坡先生已是胸襟豁达、挥洒自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便是最好的证明。

奈何政敌亡我之心不死,惠州有那么多荔枝吃,岂不是便宜你了?接着贬!这次贬的更远——海南岛。要知道,在宋代被贬到海南岛是仅次于砍头的刑罚。没想到,这次贬谪反倒把苏轼乐天派的本性彻底给挖掘出来了。甫一上岛,就大发感叹“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意思是到了海南岛我才知道,我苏东坡本来就应该是海南人,生在眉山是生错地方了。此时的苏东坡,身上哪里还有半点怕的影子?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前半生的胸怀壮志、忧国忧民和后半生的飘逸洒脱、淡泊旷达,苏东坡之怕与不怕,尽在此中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