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文明祭扫成为一种习惯 清明节文明祭扫10种新方式汇总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文明祭扫成为一种习惯 清明节文明祭扫10种新方式汇总

时间:2022-12-29 11:07:44

相关推荐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文明祭扫成为一种习惯 清明节文明祭扫10种新方式汇总

当前清明祭扫活动已经开启,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无疑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将法规转化为实际行动?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王田玉说,目前,殡葬部门正在多措并举营造文明祭扫的氛围,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采用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在还清明节“清洁明净”之义的同时,做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践行者。

“传统的祭扫方式,不仅污染环境,也容易引起火灾。”王田玉说,过去人们习惯了在祭扫时,带着纸钱、蜡烛,甚至还有爆竹等祭扫用品,家家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烟熏火燎、乌烟瘴气的景象可想而知。其实,祭扫重在表达感情,近年来,为了引导市民摒弃“老习惯”,以精神追思缅怀亲人,也在不断创新,多策并用,例如,在祭扫场所推出鲜花换纸钱活动,工作人员通过提供免费的鲜花,换取祭扫市民带来的纸钱,劝导市民摒弃烧纸陋习;拆除大量焚烧区,改造文明祭奠区,增设文明祭扫帐篷,提供文明祭扫用品,凡参与文明祭扫的可免费使用。也会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开展集体共祭活动,手持白菊,点亮电子蜡烛,为逝者写下“天堂信”,带去思念。要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的新常态,成为一种习惯,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了丧事活动行为,对此,王田玉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殡葬部门将一以贯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赋予民政部门的职责,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殡仪活动文明开展,发挥文明殡仪服务、“海之眠”等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节地生态安葬等文明殡葬方式向纵深延伸,引领文明殡葬新风尚。

文明祭祀的方式有哪些呢?小编特意整理了清明节文明祭祀的10种新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悼念

“低碳、绿色、文明”成为清明祭扫新时尚。清明节将至,市民既可以不到墓地或陵园祭扫,也不用金斗银山、锡箔纸钱等迷信用品,而是在亲人遗像前供奉一柱清香、一家人围聚在一起鞠躬、默哀追忆前辈先人。

祭酒祭奠

祭祀活动并不需要摆阔显富讲排场,祭酒祭奠可以在墓园或家里,在亲人遗像或墓碑前,摆放一盆亲人生前喜爱的果品,捧上一杯清酒,默念一篇悼文,一家人集体举行祭酒礼仪。节俭祭祀,正是对先人良好家风、美德的传承,也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鲜花祭祀

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花,这种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很受欢迎。在墓前或陵园内供奉一束鲜花,静静悼念既不骚扰亡灵,又不会制造烟灰,是安全环保的祭祀方式。一般来说,白色的花表示哀悼,选择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等用于扫墓是比较合适的。黄色的花也能表示哀挽,其中黄菊花的使用最为普遍。

植树扫墓

带上锄头、铁铲,在亲人墓位旁亲手种下树苗,培土、浇水,并把对亲人的思念写在丝带上,挂在树梢,这种祭祀方式则更有意义。所种的树的种类主要是翠柏和青松。

追思祭祀

在家乡撮一捧泥土,带到亲人墓前徐徐撒下,点一支清香,洒一杯黄酒、插一株菊花,简单的祭扫方式同样也能追思亲人的一生。

音乐祭奠

在清明节前后,在广播电视台点播逝世亲人生前最喜爱的歌曲,或捧一束鲜花在墓地骨灰堂放一段沉思的乐曲,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缅怀之情。

影像追思

将已故亲人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一家人和亲朋好友观看,逝者家属选一代表宣读祭文,叙述亲人的一些琐事,用独特的方式纪念我们的亲人。

网络祭祀

近几年,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网络墓园”“云祭扫”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选择一个祭扫网站,注册一座“虚拟公墓”,既可以在网上祭拜,点歌、点烛、献花、献酒及发表祭文、上传相片均可实现。

媒介祭祀

绿色清明,提倡简化形式,祭扫方式多元化,通过微博、微信、QQ朋友圈等媒介上发一段文字、点一根“蜡烛”,献一束“鲜花”等新形势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社区公祭

社区群体开追悼会,大家用鲜花时果、鞠躬施礼来缅怀已故亲人,用一段往事、一束鲜花,一篇诗文、一支心曲寄托哀思。另设置追思墙,将鲜花、写满思念的卡片贴在墙上,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纪念。

纸灰飞扬,黑烟弥漫,传统的民间祭祀方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极易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文明祭祀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以上10种清明节文明祭祀方式,希望让文明祭扫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让清明节更加“清明”,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来源:“网信西青”微信公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