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不同品种的猴 我最喜欢第一种蜂猴 你喜欢哪一种?

不同品种的猴 我最喜欢第一种蜂猴 你喜欢哪一种?

时间:2020-09-01 01:38:51

相关推荐

不同品种的猴 我最喜欢第一种蜂猴 你喜欢哪一种?

蜂猴

蜂猴(学名:Nycticebus coucang)为灵长目蜂猴属下的一种猴子,有9个亚种。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28~38厘米。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第二个脚趾还保留着钩爪,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

蜂猴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怀孕期5~6个月,多在冬季产仔,每胎1仔。

蜂猴是体型较小的一种原猴类,体长280~380mm;体重680~1000g,成体体重700~1500g,雄性平均体重680g,雌性平均体重625g;尾长22~25厘米。

头圆,吻短,牙齿36枚,眼大而向前,具暗褐色眼眶环和浅棕色的三角形眼上斑,眶间至前额为逐渐加宽的亮白色线纹,眼间距很窄,耳廓半圆而朝前。前后肢粗短,等长,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极短或退化,除后足第二趾是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垫和扁指甲。

体毛短密,颜色变异很大。眼、耳之间,面颊、颈侧至肩背呈暗灰白色,背部棕、棕红或灰色,头顶至腰背有一条显著的棕褐色脊纹,至尾基部逐渐变窄,色泽变浅,至头顶分成两岔延到耳端及眼周围,腹面棕色或污灰白色。

蜂猴是一种唯一的有毒灵长类动物,毒腺位于手肘部。当蜂猴遇到危险时,会把毒液投射出去。蜂猴还会把毒液抹在幼崽周围,避免幼崽被掠食者捕食。被蜂猴咬伤会导致伤口感染、肿胀或肚子疼,但毒液不致命。此外,这种毒液能防止蜂猴身上长寄生虫。

蜂猴为典型的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树栖性动物,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栖息于低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也可达到1300米。多在原始林中比较高大的树干中上层活动,偶尔亦活动于人工蕉林。大一点的蜂猴喜欢到森林边缘,因为那里食物相对更丰富。

夜行性、树栖,极少下地,其活动、觅食、交配、繁殖及眠休等均在树上度过,白天蜷缩成团隐蔽在高大乔木的树洞、枝叶繁茂的树冠附近或浓密枝条的枝叉上休息,黄昏后开始活动觅食。性喜单独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多为攀爬式运动,不会跳跃,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

蜂猴被称为懒猴,是因为它畏光怕热,白天在树洞、树干上抱头大睡,鸟啼兽吼也无法惊醒它。它的动作非常缓慢,走一步似乎要停两步。曾有人做过观察,发现蜂猴挪动一步,需要12秒钟时间。

蜂猴动作虽然慢,也有保护自己的绝招。由于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或藻类植物得以不断吸收它身上散发出来的水气和碳酸气,在它身上繁殖、生长,把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使它有了和生活环境色彩一致的保护衣,很难被敌害发现。因此,蜂猴又得了一个雅号——拟猴,意思就是它可以模拟绿色植物,躲避天敌伤害。

蜂猴的食物主要是热带鲜嫩的花叶和浆果,也捕食昆虫,善于在夜间捕食熟睡的小鸟,喜食鸟蛋。也喜食蜂蜜,因此名“蜂猴”。

熊猴

熊猴,(学名:Macaca assamensis)是灵长目猕猴属下的一种猴子。体型大小与猕猴相似,体重10-15kg,体长500-700mm;尾长约为体长的1/3。与猕猴的不同在于颜面部相对较长,眉弓较高而突出。

熊猴为喜马拉雅山区和印度支那地区的特有种。主要栖于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高山暗针叶林。栖居生境和习性与短尾猴等有些相似之处,但熊猴栖居生境相对较高,在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栖居生境的海拔多在2500m左右,更具耐寒性,而且分布的纬度偏北。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鲜枝嫩叶为食物,也食部分昆虫、两栖动物和小型鸟类。

熊猴头体长51-73.5厘米,尾长15-30厘米,雄性体重6-19千克,雌性体重平均5千克。雄性较大。 熊猴毛色为黄灰色、暗棕色,面部深褐色或紫红色,肩膀、头部和手臂颜色较浅。外貌很像猕猴,但比猕猴略微大一些,因体形显得肥壮,憨态似熊而得名。

熊猴的吻部突出,腮须和胡子都相当发达,并且还具有可以储存食品的颊囊。面部呈肉色,老年的个体脸上还有黑色的斑点,眼下皮的颜色较深,头顶的毛发从中央向四周辐射,呈现一个“漩涡”,头部和颈部的毛发呈淡黄色,而身体的毛色为棕黄色、深红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下体及腹部一般为苍白色。较为蓬松但却较为粗糙,不如猕猴的体毛细致,而且也没有猕猴体毛上的那种橙黄色的光泽。臀部胼胝周围的毛很多;褐色的尾巴较短也较细,象一个裸露的小棍,长度不到体长的二分之一。但也有个体的尾巴很长,甚至可以到达膝盖。幼猴的体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变化,比成体浅淡一些。

熊猴为喜马拉雅山区和印度支那地区的特有种。热带和亚热带海拔1000-2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尤其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生活。主要栖于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高山暗针叶林。熊猴的栖居生境和习性与短尾猴等有些相似之处,但熊猴栖居生境相对较高,在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栖居生境的海拔多在2500m左右,更具耐寒性,而且分布的纬度偏北。

熊猴大多生活在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种群相对较小,每群约10-15只。其中包括雄性,雌性和青少年。然而,也观察到有高达50只个体的群体。熊猴群体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猴王。雌性一直保持到它们出生白家族群中,而雄性一旦达到性成熟就会被家族驱离。白天喜在河谷两旁的坡崖上活动。 熊猴群中雄猴间的“等级”分明,大群里还分开小群,以优势的雄猴为中心,雌猴和小猴以及软弱屈从的雄猴大多散居外围。大雄猴似乎具发号施令的权威。

熊猴在林中比短尾猴更喜树上活动。每日在树上的活动时间明显多于地上活动时间。熊猴与叶猴会同时在一处出现,能和睦相处,但不混群。 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