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妫水河畔展开美丽中国新画卷丨写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之际

妫水河畔展开美丽中国新画卷丨写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之际

时间:2022-11-26 14:58:45

相关推荐

妫水河畔展开美丽中国新画卷丨写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之际

春风荡漾,长城逶迤。万紫千红的季节,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舒展开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相聚在长城脚下、妫水河畔、海坨山前,亲身领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独特魅力。

北京世园会自4月29日开园迎客,至10月7日闭幕,为期162天。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展示,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在内的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也华丽参展。这次世园会展出规模之大、参展方数量之多,刷新了A1类世园会历史纪录。同时,除花卉园艺展览展示外,还将举办各类活动共计2500多场次,平均每天多达15场,预计将吸引1600万人次前来参观。

这是一场绿色的盛会!所有展园、展馆无不契合北京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

比如外部垂满根须的植物馆,主题是“不可思议的智慧”。游人可通过观赏红树林、热带雨林、蕨类、棕榈、多浆植物、食虫植物、苔藓,直观地体验植物王国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智慧。在植物馆,游客可以观赏到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为适应海潮涨落和土壤高盐分,红树林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演化出胎生、支柱根、泌盐等特征,成为海岸生态的卫士。游客还可以目睹多浆植物如何通过茎叶的变态进化来适应干旱环境,食虫植物如何靠食肉来摄取营养。植物馆热带植物温室总设计师、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世表示,展示植物的智慧,目的是呼唤人类保护植物,关爱地球这个共同的美丽家园。比如内蒙古展园,占地2480平方米,在狭小的空间里布置了白桦林、草原、沙漠、野生动物。据内蒙古园设计师、蒙草生态北京设计院设计师刘艺介绍,这是为了集中展现内蒙古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的壮美景象。“草原”中央的蒙古包,是内蒙古展园室内展区,外部借鉴传统蒙古包哈那架,顶部采用套瑙样式,中央通过哈达花艺贯穿。走进展厅,宛如走进一间情意暖暖的蒙古人家。蒙古包环形内墙是28米的长卷,从西到东将大沙漠、大草原、大森林场景徐徐展开,极其震撼人心。

这是一场低碳的盛会!所有展园、展馆无不体现了北京世园会“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理念。

比如中国馆,在明媚的阳光下,这幢既像中国古代宫殿,又似茅屋、农舍的半环形建筑异常醒目。中国馆整个建筑占地4.8公顷,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它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的智慧,将主要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为何大部分展区要置于梯田之下呢?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设计师黎靓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除此之外,中国馆屋顶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被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可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能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馆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建筑。

比如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任务的国际馆,由94把花伞构成,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国际馆设计师游亚鹏说,花伞设计不只为了美观,考虑到世园会举办时正值北京炎热暴晒的夏季,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技术和雨水回收利用等可持续技术,成为一座绿色、环保的低能耗建筑。国际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并在顶面设计了天窗,最大限度保证场馆的自然采光和通透性。花伞的立柱可将收集屋面雨水,使其渗入蓄水池,当雨水过多时,将会流入排水沟,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路面冲洗。在花伞的上方采用新型光伏发电材料,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用于整个建筑的内照明、动力等用能需求。

这是一场高新科技的盛会!除了场馆设计注重采取节能环保新技术外,北京世园会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为游人提供梦幻般的全新体验。

比如园区5号门附近的自然生态展示区,通过虚实结合的技术手段,以中国奇幻题材“山海经”为内容主题,构建起“光影森林”,可把夜晚打造成为新颖展示与交互的全景舞台。在同一个园区空间内,白天秀美园林风景与夜晚奇幻创意梦境紧紧融合在一起,可为游客奉献一场感官盛宴之旅。这一技术手段与个性导引相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景园与奇观体验为主题线索,使得园区以更加多姿多彩的方式与游客互动,成为科技文旅的创新型体验典范。

最惬意的是,APP覆盖了公众宣传推广、园内服务引导、游后温馨推介等不同场景,拉近园区与游客的距离,为游客打造一个“不一样的世园会”。游客通过“一部手机游世园”的APP,可享受吃、住、行、游、乐一条龙式的全程智慧导游服务,免于传统园林拥堵、滞留的烦恼,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北京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将世园会从传统的园林艺术展示舞台,变成人、科技、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和谐环境。

“本届世园会作为科技生活发展新生态的展示舞台,将充分展示新一代5G通信技术在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无人物流和无人机等多行业的创新型应用。游客在园区能充分体验到机器人讲解员、机器人咖啡师和机器人保洁提供的优质服务。”北京世园局宣传策划部部长崔勇说。

北京世园会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后续利用等各个环节,全过程贯穿“生态优先”理念,园区保留下近5万棵各种原生树木,新种植了5万棵乔木和12万棵灌木,建设的“一心、两轴、三带、四馆、多片区”的特色景致,将山、水、林、田、湖、花草自然融合。据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讲,世园区核心区过去是谷家营、李四官庄两个行政村,4月20日,开园前10万人满负荷压力测试时,特意邀请村民“回家”看看。村民们高兴地看到,村庄虽然搬迁了,但村庄的痕迹、文化、肌理还在。谷家营村委会前那两棵300多岁的大槐树仍旧矗立着,村前昔日排排杨树、柳树都被完整保留下来。

北京世园会既是一场独具特色的绿色盛宴,更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这不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么?!

(经济日报 记者:黄俊毅 责编:李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