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讨论人性论的著名人物:荀子性恶论 董仲舒论性

讨论人性论的著名人物:荀子性恶论 董仲舒论性

时间:2022-08-16 11:39:22

相关推荐

讨论人性论的著名人物:荀子性恶论 董仲舒论性

大家好,我是王利营,现在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荀子性恶论,董仲舒论性。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这两个都是中国历史上讨论人性论的著名人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荀子写一篇专文《性恶》来驳斥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好味”、“好利”、“好声”、“好色”的。如果不加以制约,任其发展,必然发生争夺,井导致社会的混乱。这说明人的本性是恶的。为什么社会上有好人?为什么社会能够安定呢?那是因为圣人根据人性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人性由恶变善。哪些拾施呢?首先树立君王的权威,其次用礼仪进行教化,再制订法度来规范,最后还要用刑罚来禁止恶的行为。由于这一系列播施的实行,社会稳定了,人们的行为能够沿着善的方向发展。弯木经过矫揉才能直,金属经过磨砺才能利,人性经冠礼义教化钱度约束才能变善。所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人为加工的意思。人性本来是恶的,人性变善是人为加工的结果。如果没有君权,取消教化,废除法律,天下就会大乱,可见,人性是恶的。

人性虽然都是恶的,但又都具有接受仁义教化和法律约束的素质,所以有接受改造的可能性。如果能自觉地长期地接受改造,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纯善的圣人。“圣可积而致”,圣人可以通过长期改造积累善性而产生。“涂之人可以为禹”。涂,即途。路上走着的普通人都可以经过改造,成为象禹那样的大圣人。尧舜禹三大圣人,孟子提到尧舜,荀子可能为了避免与论敌相混,不提尧舜,只讲禹。尽管圣人不同,孟荀在凡人与圣人的关系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大差别。圣人与凡人本性是一样的,凡人经过教化也都可以成为圣人,这些观点,他们都是一致的。凡人如何成为圣人,孟子主张扩充善性,苟子主张改造恶性。正所谓殊途而同归。

孟荀两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按孟子性善论的原则,政府应该施仁政,每个人都要加强心性修养,提倡自觉的道德。宋明时代的理学家、心学家都推崇性善论。道德高尚是它的长处,国弱是它的短处。按荀子性恶论原则,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力主法治,秦国因此强盛,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它的缺点是残酷,暴政。秦国迅速灭亡是其必然结果。

按性善论,建立的政治是人治,按性恶论,建立的政治是法治。但孟子认为只强调一方面都不够,“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按苏东坡的说法,法治和人治都有弊端。

法是死的,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而人治以每个人的主观意志为标准,就没有确定的统一的标准。法治与人治不能单用,要“人法兼用”。这当然不是苏东坡的个人偏见,而是封建时代许多思想家的普遍认识。连号称“大法家”的王安石也说:没有称职的人,只依赖法律来治理国家,从来没有治理好的。从实践意义上看,性善论和性恶论,人治与法治,都各有其合理性。把这两种人性论都作为唯心主义先验论批判,失之简单化。从南宋以后,孟子性善论占了上风,人治也成了主流。

汉代讨论人性向题也很热闹,几乎所有思想家都参加讨论了。我们选择一部分思想家的人性论作一简单的介绍。

董仲舒论人性比较复杂。过去许多学者对此作过研究,进行概括,观点都差不多,而概括起来,差别却很大。大体上主要有三种概括:一是性善情恶论。董仲舒讨论人的问题总喜欢与天相比附,他说:天有阴阳,人有性情。性属于阳,是仁,是善,情属于阴,是贪,是恶。性善论者只看到性,性恶论者只看到情,因此都是片面的。二是性三品论。他提出上等的是“圣人之性”,下等的是“斗筒之性”,中等的是“万民之性”。圣人之性当然是善的。

斗霄指容量不大的量具,比喻小器量的小人。斗笛之性是恶的。这两个极端的人性都是极少数,只有万民之性是绝大多数人的本性。他认为讨论人性要去掉两头,只讨论最普追的中民之性。三是性未善论。董仲舒多次讲到“性未善”。万民受“未善性”于天,然后经过王者的教化才变善的。如果万民之性已经善了,那么王者还有什么事干?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就象鸡蛋,经过孵化,可以产生出小鸡。但不能说鸡蛋就是小鸡。谷子经过脱壳变成大米,米出于谷,不能说谷就是米。中民之性经过教育才能变善。善虽然出于性,性却不能说就是善。性是天生自然的,善是王者教化的结果。总之,性是未善的。有的人称之为性质朴论,意思相近。

董仲舒虽然讲人性有善质,气似乎与孟子善端差不多,但他指名道姓批评孟子的性善论,反复强调性待教而后善,似乎叉接近于荀子性恶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