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乾坤之道”与“生命之美” 这才是《知否》本来的样子

“乾坤之道”与“生命之美” 这才是《知否》本来的样子

时间:2023-01-18 07:41:36

相关推荐

“乾坤之道”与“生命之美” 这才是《知否》本来的样子

本文作者:不雨亦潇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部有质感、纯天然、接地气的“知否”不仅创下了2.2%的收视奇迹,还使得“知否体”遍及各行各业,引领网络词汇风潮,真正做到了收视、口碑、话题议论度的全面开花。

由网络IP打造出的电视剧大都以“爽文”写“情怀”,而此次的《知否》以“种田文”写情怀,堪称一次别出心裁的创新。它以反游戏化的思维,将“细水长流”的家长里短、人情冷暖与高潮迭起的家国争斗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体现出戏剧冲突中内在的人性矛盾,也传达出一种人心向善的家国观念,是当之无愧的良心之作。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别林斯基说:“每个民族都有两种哲理,一类是学究式的、书本的、郑重其事的;另一种是日常的、家庭的,要想描写一个社会,就必须认识这两种哲理。”很显然,《知否》是具有生活气息和烟火气的,它虽然是一部古装剧,却与其他古装剧不同,因为它离我们很近:它讲的是生活之苦乐、是生命之起伏、亦是生存之价值。过往“古装大女主”所标榜的“女性独立意识”是建立在其个体对自身欲望与幻想的追求之下的,以一种现代女性思维来看待传统情景的不合理性,使古装大女主剧显得空洞、虚假。而反观《知否》中的女性形象,则在时代背景的局限下,凸显出了女性品质的可贵,从而塑造出一个个符合时代、符合人伦道德且又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

以现代人眼光来看,独立自强女性的三大指标无非是:爱情、事业、婚姻,而对于古代女子而言,所谓的事业与爱情却是可望不可即的,决定女子一生的惟有“婚姻”,这也是为什么盛明兰起初不敢对顾廷烨敞开心胸的原因之一,因为处于那个时代的她不敢想什么事业,也不敢奢求绝对真心的爱情。在爱情与安稳中,显然她选择了后者,这恐怕也是古代大多数女子的最佳选择。真正的美好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是不能用局限的眼光来审视的,无论是现代女性意识还是古代女性意识,其中都必然贯通着同样的元素——“水做的骨肉”那般美好空灵的女性品质。在《知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创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不是具有“穿越式”现代意识的独立女性,也非屈从于“三从四德”之下的封建女子,而是表达出一种“材与不材之间”的深藏于女性骨子中的美好品质:温柔娴淑、机智聪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无论何时何地,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优秀品质。与当下所流行吹捧的“女性独立意识”不同的是,《知否》打破了“男女对立,非彼即我”的二元对立格局,树立起一种“乾坤阴阳和谐”的男女关系,这显然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剧中多次出现的名句,其出自《战国策赵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篇,而恰好盛明兰的小娘正是一个熟读战国策之人,这一巧妙的设计不由得令人耳目一新:原来战国策不惟是诡谲纵横之谋,更蕴藏着人伦亲情之天性。这句话包含了父母、长辈对子女和儿孙的教育观念。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计深远”也表现出有好有坏,从而教育出性格品行大相径庭的子女。明兰的隐忍聪明,顾廷烨的叛逆不羁,齐衡的仁孝纯良,墨兰嫁高门的夙愿,如兰直肠子的天性,长柏的正直好学,华兰的懂事明理,长枫最终大事面前能辨是非,康姨母坏事做尽却有恃无恐,皆因母兄一味护着;王大娘子在盛家不懂得妥善处理婆媳、夫妻、妻妾间的关系,皆因父母骄纵之故。“管教子女须严,考察品行须苛”才是正蒙之道。王氏姐妹二人都不知悔改,康姨母最终自食恶果、身首异处,王大娘子则是回到老家困难处自我反省。顾家大郎、英国公夫妇,甚至是小秦氏、贵妃、王家老太太无论角色正反皆未能跳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除了这一思想外,其实剧中还有一个主题思想,那便是庄学究所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尊贵如齐国公府,齐国公也会被邕王绑架,不可一世的平宁郡主也不得不在邕王的权势面前痛哭流涕,官家皇帝也有痛失幼子的悲痛与无奈、立储问题的纠结与忧虑。正如齐元若所说“外面的人看着,觉得我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们看着大内,也觉得官家威风八面,其实我们都是人,心中都有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亲情人伦的必然,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则是天道人性的本色。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列斐伏尔说:“日常生活的平面,要比生产场合的那个平面更加突出,因为人正是在这里被发现和被创造的。”知否中的人物形象则摆脱了以往的扁平化,使得每个人都变得有血有肉有深度。盛家姑娘的名中皆带“兰”,当真是人如其名。正如官博中所说那样:墨兰才华横溢,万事争头名;如兰天真率性,行事不拘小节;华兰端庄优雅,是盛家姐妹的典范。姐妹们性格迥异,在一起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但手足之情同样存在于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盛明兰兰心蕙质、善良通透,表面上谨小慎微,但内心却有着一股凭一人之力抵挡百万雄兵于阵前的勇气,这便是“李娘子镇守山海关”这幅画的寓意所在。从冒尖出头到一味隐忍,再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直到最后的活得自我。盛明兰用她的实际行动做了小秦氏半辈子想做也没做成的事,那便是私塾庄先生教的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一句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祠堂”作为剧中的一个意象,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明兰在这里长跪不起、顾廷烨在这里棍棒加身、小秦氏更是直言“此为吸血魔窟”。小秦氏得不到丈夫的爱,得不到儿子的心,火烧祠堂、活回自己,对应着盛明兰活得自我。“为自己而活”一直都是剧中女子所追寻向往的生活状态,明兰对女人地位的看法,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却又不突破时代界限。她不求顾廷烨终生只有一个女人,可以纳妾,但却不可嫡庶混淆,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下的女性独立,是真实而深刻的。明兰回门时如此谦卑,依旧逃不了一个炫耀之名,可见庶女高嫁也不易。“这天下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凡事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指望越多,难免会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就起,日子就难过了。”明兰所求,不过是一个“吃肘子时的自由自在”。顾廷烨外表冷酷不羁,内心火热细腻。父死不能送葬抬柩,以尽子之道,只能形如陌路之人一样,在人群中向父亲的灵柩默默扣头。于逆境中自由生长,深懂世态炎凉,却仍怀有赤子之心。有了明兰,二叔不再是浮萍;有了二叔,明兰可以为自己活一次。顾廷烨最终如愿以偿了,因为明兰在他面前撒了天大的泼。

如果说明兰嫁给了自我,墨兰嫁给了名利,那么如兰则是嫁给了爱情。就像如兰所言:“若是真爱一个人,就一定要是他”。猫狗花草,自由自在。她对爱情执着,达到了灵肉分离的境界,敝履荣华,此身何惧。三、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知否的情节设计是十分巧妙的,先是立足整体延伸出男女主舒缓与紧张相辅相成的两条线,剧集过半之时两条线又合二为一,同时又在其中穿插着“三次出嫁”、“三次马球会”、“明兰的三段感情”等线索,使得70余集的长篇剧集也毫无支离破碎之感。三次大婚场景:

华兰出嫁:袁家送聘,长街深宅,投壶赌雁,插花品茶;墨兰出嫁:应酬宾客,强颜欢笑,冷冷清清,愤恨至极;明兰出嫁:热热闹闹 ,依依不舍,就连一向不疼她的父母也眼眶湿润,大有不舍之意,王大娘子的祝辞中更体现出一种真情实意的味道。内宅亲人分别的唏嘘与外宅顾盛联姻的喜庆形成对比,此处对比正是对这场婚姻的一种隐喻,有泪有笑的结局在花轿中明兰的脸上再一次体现出来。泪在别兮相伴多年的亲人,笑在来兮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三次情感经历:

从齐衡的患得患失,再到贺弘文的优柔寡断,最后到顾廷烨的设身处地,表面上是在写婚姻,实际上是在写“世人对女子的态度”。齐衡的宝贵,是经历过黑暗却依然心向光明的善良,是一种君子成人之美的宽广胸襟。贺弘文的最可贵之处,是知道女人的不易,能为天下女人发一声叹。“人生在世几十年,家族上百年,朝廷更迭,何有尽头,若亲眷不能克己复礼,携手共度,眼下的经营,终究是梦里黄粱,随时倾覆。”而顾廷烨的可贵之处是最简单的——自始至终,他懂明兰。

三次马球会:

第一次:明兰与齐衡主场,重在过程,颇多的冲突也预示着二人的情路坎坷,直线移动镜头,将明兰在阳光下奔跑的姿态鲜活的表现了出来,点出了明兰在逆境中的奋斗人生:“这个小姑娘活得像太阳”。第二次,顾廷烨与盛明兰主场,求婚、述衷肠、见证、定情、携手 ,重在结果。马球场并肩而行时的旋转式拍摄手法,将四周景物虚化旋转,营造出一种广阔自由的活泼意境,预示着二人婚姻的美满和谐。第三次,沈家更是新情旧恩、新旧势力、尊卑妻妾之间的混乱之局,不仅是家事,还是国事,沈家问题的解决,正体现出新旧势力的圆融,主题至此进一步升华。

结论:

正午阳光+当红花旦+一众戏骨的精彩演绎,使得《知否》这部剧拍出了古香古色、拍出了意味深长。例如盛紘捡棋子一回,盛明兰看透了盛紘,明白他看重家族兴衰,明白他不在乎家宅内斗,明白他的首鼠两端、左右摇摆,明白他的才华能力与虚伪冷漠,因为盛紘已然迷失在了“仕途的钻营”里,只有核心的利益才是他毕生的所求。这里面有一个寓意深刻的特写:盛紘放下手中的书卷,蹲在桌下去捡拾掉在桌下的一颗白棋子,但却无力捡回来,他早已迷失在“利益至上的宦海”里,再也寻找不回那曾经书香门第的贞正之心了。因此他痛哭流涕,却又徒叹奈何。

再如全剧结尾处皇帝对稻谷的喜爱之情。稻谷者,社稷也,天下至宝也,皇帝将其赏给顾廷烨,亦有托之以社稷、托之以根本、予之以信任荣华,明兰尝稻谷则尝的正是那人间滋味。而我们看剧看得也不只是一个热闹,还要看出其中的“滋味”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