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我们仨》:杨绛与钱钟书经历了什么?

《我们仨》:杨绛与钱钟书经历了什么?

时间:2019-04-16 07:13:51

相关推荐

《我们仨》:杨绛与钱钟书经历了什么?

钱钟书曾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这个人就是杨绛。

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是家中第四个女儿。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

1935年春天,钱锺书教书已快满两年,他报名参加了中英庚款留英考试。报名参考的有290人,但录取名额只有24人,钱锺书想读的英国文学专业只招1人。很多人原本想报考英国文学专业,听说钱锺书报考了,便不再报名或者转报其他专业。钱锺书果然不负众望,考分高达87.95,在此次考试中分数最高,成为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

钱锺书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杨绛,并透露了想和她一起出国的愿望。杨绛当时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尚未毕业,但是她考虑到钱锺书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自己陪同的话可以照顾他,便毫不犹豫地办理了休学。她当时没有任何国外学校的奖学金,所有费用只能自理。其实,没能完成清华研究院的学业,杨绛终生都有些遗憾,因为提前休学,她总是被称为“清华肄业生”,而不是毕业生。但她自从和钱锺书定了终身,总是把他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一律靠后。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在牛津,杨绛与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两人的爱女钱瑗于1937年5月生于英国牛津,1980年回国。1993年被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4日,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享年59岁。

杨绛著作《我们仨》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她和钱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 《我们仨》

杨绛毫不掩饰自己的母爱和赞誉之情:“阿瑗是我生平杰作!”书中从新生命诞生起,写尽小女儿的可爱,懂事,聪慧,机灵。瑗瑗两年不见爸爸,好像不认识了,看到爸爸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说“这是我的妈妈”。父亲反问谁先认识你妈妈?“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女儿走路,翻书,好记性,不知惧怕,都颇有父风,“我和爸爸最‘哥儿们’。”

钱瑗是在1997年早春去世的,紧接着的1998年岁末,88岁的钱锺书也离去了。杨绛说:“我们三个人就此分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在书的结尾,杨绛又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如此言语,让人忍不住唏嘘感叹。

5月25日,104岁的杨绛与世长辞,至此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学者走了。

他们的婚姻延续了六十多年,这六十多年间,她事事都以他为先,心甘情愿,一如最初。

往期内容:

三毛与荷西:撒哈拉沙漠的凄美绝恋

《朝花夕誓》:明知会离别,你还会选择相遇吗?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你又了解多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