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又出清流纪录片!豆瓣评分9.4 5分钟让孩子了解8千年历史

又出清流纪录片!豆瓣评分9.4 5分钟让孩子了解8千年历史

时间:2019-10-10 10:46:02

相关推荐

又出清流纪录片!豆瓣评分9.4 5分钟让孩子了解8千年历史

前一阵,《国家宝藏》的热播几乎引来了全民打call。太多家长和孩子都惊叹:传统文化原来还能这么学。

然而,这波热度才过去没多久,央视又!放!大!招!了!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强势来袭,豆瓣评分比《国家宝藏》还高。(团长提醒:腾讯视频、Bilibil、CCTV节目官网……都有全集片源)

精美的视觉语言,丰富的文物知识,富有诗意却不乏趣味的解说,以及与国宝对话的新颖形式……都让它成了开年纪录片界的“网红”。

01

精选100件文物

每集5分钟,让国宝“开口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展示了100件文物,分为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文物。

纪录片以中国历史纪年来建构百集国宝的讲述顺序。第一季时间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目前第一季已经全部更新完毕。

每一集都很简短,但绝不意味着粗糙。相反,这五分钟对解说提出了更“精”的要求。用每集五分钟的碎片时间,你就能和孩子一起,穿越八千年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文物单

这部纪录片有多重磅?透过拍摄团队的努力便可窥见。纪录片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专业水准,基本上是不用质疑的。而导演徐欢,对于纪录片有所了解的家长可能不会陌生。她曾执掌拍摄过《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每一部都是精品。

这一次,她带着摄制组将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其中也包括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最终,他们从全国3,856,268件珍贵文物中精选了100件国宝。正如这个创作团队的愿景:这一百个五分钟的视频,像是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用五分钟,就可以让孩子从一件件熠熠生辉的文物中,激发对璀璨文化、浩瀚历史的探索欲。

02

100件文物,

解码八千年中华文明

一口气看完25集国宝的团长只想感叹:要是当年上学时有这样的纪录片,大概语文、历史考满分就是轻轻松松的事儿吧。

纪录片延续了央视一如既往的大气,而每一集的解说在遵循文物实际情况的同时,也充满了想象力与诗意。

“从对泥土的把弄开始/人类认识到自身创造万物的非凡能力/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

第一集人头陶壶的造型被阐释为“最初的凝望”。在诗意的解说背后,是扎实、严谨、丰沛的内容。短短五分钟内容,凝练地几乎将每一件文物的出处、用途、工艺制作及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都囊括于其中。

人头壶的用处是什么?纪录片在讲述陶的工艺之外,还借用生动的后期制作,还原了其使用场景。至于它到底是用在什么场合,解说继续带着孩子分析、推理——“窄小的出水口,降低了器物的实用性,暗示了这件陶壶,或许还具有额外的功能”。丝丝入扣的分析,让人不自觉地也被带入到对其用途的思考中。一把越王勾践剑又有什么来历?这是属于王者,胜利者的佩剑。五分钟的解说精要地讲述了春秋吴王夫差和勾践的跌宕,揉入了“卧薪尝胆”的来源。在对文物制作工艺的理解之外,历史知识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这柄铜剑上,铸剑师采用了最上乘的材料,在没有实战价值的地方仔细打磨。剑身用锡金属熨烫出菱形花纹,剑柄镶嵌绿松石,底部的十一个同心圆整齐排列,让两千年后的数控技术都为之汗颜。”

在第一季的25件国宝中,四川的三件国宝也在其中——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人们依然无法对其来历进行标准的解释,但在抽丝剥茧的讲述中,孩子或许会对它们燃起求索答案的渴望。

青铜人像鲜明的特征标示着他们区别于普通人,而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极为精致的青铜神树所要表达的意图,似乎完全超出人们的经验。这些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证明了古蜀先民非凡的创造力。

至于太阳神鸟金箔,这轮可以放在手掌上的太阳,自始至终都是个谜。不妨大胆地开启你们的思考与考证。带孩子从纪录片中,再走入博物馆,走入文献、历史中,为他们埋下解开这些谜底的种子。

可以说,将这样100集串联起来,观者基本上便对几千年的脉络有了初步的理解。

03

在令人惊叹的文物背后

藏着古人智慧及匠心

对于孩子而言,仅仅看见一件器物的美是不够的。在器物的精巧、美感背后,还藏着什么样的智慧与技艺?一旦孩子了解了这些,一定会再一次刷新对国宝的认识。

被官方解说“吐槽”有着“胖胖的腿”的陶鹰鼎,是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这是一件唯一一件以鸟类的造型的陶器。它的具体用途是什么,依然是个谜,但其造型无疑熔铸了令人着迷的匠人精神。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

更让人叹服的是第四集出现的蛋壳黑陶杯。粗略一眼,大概无法懂得其精巧。但世界考古学界是这样评价这龙山时期的黑陶杯的——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因为这简直是古代的黑科技!

薄如蛋壳的杯壁只有0.2毫米,如此薄的杯壁在旋转中极易碎,因此对于快轮轮盘的精密性和快轮旋转的稳定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即便是在今天,用最好的工艺还原,也不一定能做出来。学者试图寻找,也依然没人发现这些动力设备是如何制作的?但古人把工艺做到极致的虔诚与匠心无疑让人肃然起敬。而正是因此,我们和孩子才得以从这些文物中窥见中华文化的沧桑流脉。

04

讲述方式活泼生动

孩子理解起来完全无压力

相比我们以往观念中一本正经讲述文物历史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大概更适合作为给孩子的文博启蒙。纪录片跳出了解说窠臼,开启了全新的演绎模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

每一个文物都不是静态的陈设,而是一段饱满的生命,鲜活生动。既然是国宝“说话”,那么不同的文物必然都有自己“说话”的方式。

在展示人头壶的故事时,文物被置于一片浩瀚的星空背景下,解说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展现陶鹰鼎的语言是轻松的,甚至自带“官方吐槽”;解说甲骨文,语速都变得快了很多,是为了配合拟人化的演绎方式……

调侃圆滚滚的陶鹰鼎——“神奇的是,陶鹰鼎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气,同时还……萌萌哒!”甚至称其为“肌肉萌”……(谁能帮团长解释一下,“肌肉萌”是个什么鬼???)

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第九集,对甲骨文的解释——用动画故事,讲解甲骨文的涵义。

早上丈夫起床,束发的发髻是他可以担起家庭的证明,此为“夫”;对镜梳洗打扮,即为“监”▽

为了快些,双手用力上下摆动,则是“走”▽解释会意字——由多个独体字组成,比如酿酒的酉与液体水合起来,变成了“酒”▽连甲骨文都不怕了,还怕什么认字默写?而用如此生动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还担心孩子不感兴趣?不存在的。

读懂文物故事,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方式更好?不仅仅是孩子,就连你,都会在这些鲜活的文物讲述中,感慨“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八千年历史,到底有多么波澜壮阔。

要是你也被这一波又萌又有内涵的文物圈粉了,速度带孩子补一堂文博课吧。团长只想问,文末集满100个ZAN,是不是就能迅速召唤第二季开播!

文 | 默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