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复旦大学研究生国奖获得者齐文静:发表多篇顶级论文 又有高颜值!

复旦大学研究生国奖获得者齐文静:发表多篇顶级论文 又有高颜值!

时间:2019-06-26 09:25:14

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研究生国奖获得者齐文静:发表多篇顶级论文 又有高颜值!

齐文静,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级直博生。在校期间获得-学年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获得硕士生、博士生优秀学术奖学金。在陈国颂-江明老师课题组从事含糖聚合物组装体、蛋白质组装体的构筑及生物医学应用等研究。

读博期间在国际核心专业期刊发表 SCI 论文多篇,其中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J. Am. Chem. Soc. 、Nano. Research等权威期刊。研究生期间多次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曾担任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Polymers国际会议志愿者,在中国化学年会上展示学术研究成果。

此外,齐文静还是复旦研究生主持人校队成员;曾担任复旦大学交谊舞协会副社长,创办复旦Salsa Club(萨尔萨舞俱乐部);曾获复旦大学运动会 100M亚军,代表复旦大学参加上海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4×100M铜牌。

个人生活照

实验室里,她专心致志,为解决难题而开心;课题组中,她勤学善思,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科研的养分;舞台和运动场上,她挥洒汗水,让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色彩。

齐文静有着对科研和生活的强烈好奇心,她喜欢在不断探索中,增加对自己的了解,也发现世界的更多维度。

了解越多,热爱越多

齐文静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毕设课题让她第一次接触到大分子自组装并对此产生兴趣,毕设导师告诉她,江明老师是国内该领域的引领者,复旦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推荐她前往复旦继续深造。

齐文静对复旦满怀憧憬,更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深入的学习。因此,当她获得保研机会后,直博复旦,加入江明老师课题组,开始了大分子自组装方向的研究。

通俗地讲,大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交叉学科,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高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自行聚集、组织形成的规则结构。

近年来,通过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大分子自组装研究又有了更多的应用,如将糖化学及糖生物学和大分子自组装结合起来,就可以发展新的组装策略,并构筑新型的具有糖生物学功能的组装材料。

专心致志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齐文静选择研究高分子领域,很大程度是因为觉得这个领域十分有趣。齐文静认为对科研的兴趣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热爱所以从事,另一类是从事所以热爱,她属于后者。

高分子领域的交叉性和包容性很强,研究时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而她本身好奇心很强,喜欢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因此在这个领域研究得越深,越为其魅力着迷。

当她花了3个月时间,终于拿到高纯的化合物核磁时;当她在凌晨2点拍电镜,终于得到特别规则的组装体形貌时;当她把艰难课题拆分成小目标,并一一实现时……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然而,科研之路常常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发表论文《原位糖脱保护引发的囊泡形貌转变和免疫激活》时遇到的挫折,她至今记忆犹新。

这篇论文第一次投稿时,审稿人觉得创新性很好,但对实验细节和验证方面提出很多问题,建议修改后重投。齐文静又做了很多补充验证工作,没想到由于与另一位审稿人的观念分歧,重投后仍然被拒了。

此时修订已经花了大概4个月,付出的大量心血可能白费,这是最考验她的一段时间。然而陈国颂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让她充分相信该工作的价值,陈老师建议她投到更好的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结果很快就被接收并发表了。

这段经历丰富了她应对问题的经验。她总结道,如果是非关键性问题,应该多设计几个Plan B,这条路不通的话走其他路,而对于必须解决的问题,就要迎难而上,做科研要有工匠心,不能太急于求成。

校园生活照

良师益友,薪火相传

就像树木的成材离不开阳光和雨露,齐文静认为自己的成长也离不开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她而言,这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她前进的力量。

江明老师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高分子学科的奠基人,陈国颂老师加入课题组后,他们在糖化学及糖生物学和大分子自组装的结合上取得进展,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江老师经验丰富,对科研方向、立意有比较好的把握,陈老师创意无限,精力充沛,能及时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发表论文更看重质量,成员们的研究方向多种多样,有各自的独立性。

课题组合影

比如,在科研方法上,江明老师“借鉴联系,为我所用”的方法论对她影响很大。这句话启示她,做科研时,原创的东西也来自学习,大分子组装作为交叉性的学科,需要经常向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学习,其他领域取得的成果,如果转换思路,也许能应用在自己的研究里,这就是把看似无关事物联系起来的一种创新。

与师姐在江老师从教60周年学术报告会担任志愿者

课题组每周开组会,为大家的研究指明方向。每次有两到三个人向老师和同学讲述这一两个月以来所做实验,分享得到的结果,提出遇到的问题,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导师也会给出建议。组会需要用全英文汇报自己的工作,这种对演讲,口语和专业词汇的锻炼,使他们在出国交流、论文写作中减少很多压力。

德国交流期间与导师Ballauf教授合影

在课题组中,虽然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同学们也习惯性地在实验室从早上九点待到到晚上九点。大家感情很好,每人都会负责一部分组内公共事务,每天中午十几个人一起吃饭,就像聚餐一样。另外,组里有同学发表论文或得到奖学金时,大家也会一起庆祝好消息。

多才多艺,“玩”出精彩

科研之外,齐文静在兴趣爱好方面也小有成就——喜欢播音主持,她通过选拔加入了复旦主持人校队;曾获得复旦大学运动会100M亚军,代表复旦参加上海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4×100M铜牌;她还曾担任复旦交谊舞协会的副社长,创办了复旦Salsa Club(萨尔萨舞俱乐部)。

交谊舞协会圣诞舞会

Salsa Club 合影

齐文静笑言做主持人是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另外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帮助。运动方面可能有遗传因素,因为妈妈跑步就很快,爆发力强。舞蹈是来复旦之后慢慢接触了解到的,更多把它当作一种锻炼方式,因为平时做实验比较枯燥,有时候跳完舞会出一身汗,是很好的调节和释放。

复旦研究生主持人队合影

如何平衡好科研与个人生活和兴趣呢?齐文静的秘诀是提高效率,因为实验中有许多等待时间,她有时会同时开展几个实验,而且做实验的时候很少玩手机,比如两天内可以慢节奏做完的事情,她会压缩在一天之内,虽然这样会比较累,但想到剩下时间可以做点别的事,就会更有动力。

另外,她觉得做科研也应该劳逸结合,如果犯错的话,可能一个星期的实验都白做了,因此,精力无法集中的时候不妨去运动或休息一下,第二天再开始。

谈到这里,她认为成为“专才”或“通才”都是个人选择,有人喜欢多元化的事物,有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两种选择都挺好的。复旦大学是一个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地方,对学弟学妹来讲,如果能利好好用在校时间提高自己,想清楚自己十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是比一时的成绩更为重要的。

对于未来,齐文静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优势作为走向社会的敲门砖,在新材料研发方向做出一点成绩。她说:“我觉得好奇心意味着了解越多,会发现越多隐藏的东西,也就越热爱。希望以后能保持对工作、对生活、对所爱的人的好奇心,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个人生活照

(来源:复旦研究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