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佛教:烧香拜佛时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佛教:烧香拜佛时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时间:2019-04-06 06:33:52

相关推荐

佛教:烧香拜佛时 这三种愿望 最好不要许!

烧香和拜佛,都是佛家修行的方便法门,在很多善男信女看来,假如到寺院却没有焚香礼佛,就不能算作圆满。并且,礼佛的同时,我们心中有愿望,就在佛前祷告,希望诸佛慈悲加持,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就是所谓“许愿”。

愿望无外乎求平安、求事业,乃至求姻缘,种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佛经典籍中,却没有许愿、还愿一说,反而讲发愿和行愿。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许愿表示想得到结果,是求果相;发愿则是要去做什么,是在因上而言。譬如慧思禅师曾作《发愿文》,表明自己如何修行,清净自身,以及弘扬佛法的愿行。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许愿本是民间信仰的说法,并逐渐成为佛门接引众生的方便法,就如《维摩诘经》中所言:“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所以,烧香拜佛时,下文中的三种愿望,最好不要许。

第一,有昧因果的愿,不要许。

佛法是因果法而非魔法,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差。有昧因果的愿望,实际是“迷信”,而不是正信的佛法。譬如,有善信不明因果,许愿自己能在职场上连升三级,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但是佛法告诉我们,“高位从恭敬中来”。假如平日不以恭敬心对待众生,又怎能期望别人敬重自己?

《阿含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拜佛许愿,只是种下了善因,但如果想要收获善果,平日就要多行善事,广结善缘。因缘会遇,善果自然而来。也就是说,许愿是一种承诺,许过愿望之后,一定不要忘记依愿而行。试想,假如只要我们许愿,诸佛就能帮我们实现,那何不直接赐予众生佛果呢?就像农人耕种田地,只播种是不会有收获的,必须付出辛勤劳作。

第二,损人利己的愿,不要许。

俗话说,“人生在世,顺少逆多”。这些逆境,不管是“小人”当道,还是诸事不顺,我们在拜佛时都要有一颗慈悲心,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想。切莫因别人与自己有仇,就许下损人利己的愿,乃至希望别人都倒霉,只有自己得到利益。须知,大乘佛子,都应立四宏誓愿,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因为,愿行越大,愿力也就越大,心量越大,天地就越宽。

佛经中所记载的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所发誓愿无不是以利益众生为目的。譬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只为接引众生;药师佛所发十二大愿,都是为了除去众生疾苦。

第三,与佛交易的愿,不要许。

很多佛子在佛前祈求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心,通常会在许愿的同时,许诺给予诸佛一定的“回报”。譬如,重整庙宇,再塑金身,亦或者施舍财物。那么,这种许愿的方式是否如法呢?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佛法是心法,种种言行,首要看发心。假如是出于恭敬心,为了庄严道场,护持佛法,许愿整修庙宇佛像,则功德无量。但是,如果是出于一己私利,譬如作奸犯科却想让佛为自己开脱罪责,赌徒希望佛让自己“翻本”,那么就是不如法的,甚至是谤佛的。我们常在寺院内听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的说法,但是假如诸佛真的加持上文中的恶人和赌徒,使其满愿,岂不是鼓励世人作恶?

如果出于恭敬心,求健康的善信可以多做戒杀护生的善行;求财的善信可以多布施,资助穷困之人;求智慧的善信,则应常为人讲说佛法,启发众生。总而言之,符合因果,行善积德,才是如法如理的。

从根本上来说,许愿是建立在对佛的信仰之上,能在佛前一拜而不沦为外道,也是有善根的表现。不过,只有信和愿,远远不够,还要“肯行”。由此看来,求佛也是在求自己,所谓“天助自助者”,平日种下善因好缘,假以时日,善果自然瓜熟蒂落。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