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和奶奶谈条件拒绝补课 爸爸用“一巴掌”教育孩子 网友:打得好

和奶奶谈条件拒绝补课 爸爸用“一巴掌”教育孩子 网友:打得好

时间:2023-06-08 05:28:09

相关推荐

和奶奶谈条件拒绝补课 爸爸用“一巴掌”教育孩子 网友:打得好

男孩放学时只想回家不想补课,奶奶好说歹说孩子都不愿意去上课,还和奶奶谈条件,奶奶没辙,只好一个电话打到爸爸那,爸爸赶到校门口,上来就是一个巴掌,男孩捂着脸大哭,爸爸还想继续教育,被周围的家长拦了下来,最后孩子还是倔着不肯进去读书,爸爸生着气扬长而去。

这事发生之后,评论区的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大多数网友都站在了爸爸一边,认为爸爸打得好,对谈条件的孩子就是不能偏袒。

"棍棒教育"是存在很多年轻父母记忆里的教育方式,因为自己的父辈就是这样来纠正我们的行为,而且我们成人后回过头去看,父母当时对我们提过的不少要求,在现在来看,对我们的生活或工作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感谢父母,但教育的要求不能完全等同教育时的方法,一个是目的一个是路径。

还记得“中国狼爸”萧百佑在《鲁豫有约》里分享自己的教育经,"一天三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确4个孩子都进入了名校,但长子在提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只是说,"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该有的快乐。"

在一些父母眼里“棍棒”之下藏着的是父母之爱,是督促孩子成长的方式,但有时只是从大人的角度站在“终点”去看见了结果,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不听话不打怎么办?可这句话本身就透露出了对孩子教育时的一种无力感,实在没招了,“打"是最快速见效的方法,可真正的教育却是在平时那些小细节里日积月累的过程。

那孩子究竟该不该打呢?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思考的!

1. 孩子的错误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或结果很难挽回的吗?

如果是,那么适当对孩子进行惩戒是有必要的,让孩子知道何谓害怕、知道有所顾虑,下次不敢再越界。记得我家孩子读幼儿园时,当时曾说过,"平时别的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但如果孩子搭个板凳爬窗户这种事儿该打还得打,别让他再有第二次这种尝试,生命是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

2.打孩子是为了让他长记性,还是为了发泄父母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父母动手的前奏往往是觉得孩子做出的事情和我们的认知相悖,脾气一上来便动了手,如果父母本来就是不会应对情绪的人,往往会让负面情绪值一再升高,情绪就像找到了出口,一旦开始倾泻便难“刹”住,可过后又总是后悔,因为静下来回顾之前的一幕,又觉得比起孩子的错误自己的表现更为过激。

而孩子呢?

小一些的孩子,他们的思考能力或思维方式还在不断健全,可能考虑不到父母所想的那个层面。

而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大脑结构和身体里的激素作用,都会影响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向。

也就是说孩子行为的最初动机,或对结果的看法,和父母也许有所不同,我们只是一顿打,孩子既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此时产生的恐惧,并不一定是对做错的事情的反思,而是孩子对父母生气时形象的惧怕,这同样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3.父母打孩子是为了树立权威,但比起把孩子打服打怕,更重要的是找到根源,帮孩子应对心里的情绪。

就像开头提到了那个不愿上补习班的男孩,跟奶奶讨价还价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因为对补课的抗拒,抗拒的背后所隐藏的情绪是更需要父母关注的,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说,父母选择的课程却是以“拔高”为主,孩子越学越吃力,畏难情绪导致厌学情绪,如果父母能留意到这一点,回过头来帮助孩子夯实基础,找到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比指责孩子不认真学习就要更见效,否则一顿打骂之后,本来就抗拒学习的孩子,关注点全都在父母的情绪和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上,更没有静下心来学习的动力。

【今日话题】:

你赞成在亲子教育中“打是最见效”的教育方式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