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

时间:2019-08-25 04:37:46

相关推荐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在古代,读书是跟考功名紧紧联系在一起,读书并不一定是纯粹地爱好学习,而可能是谋取公民的手段。尽管这句话的含金量不如古代那么大,并且社会上还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不管如何,读书学习,还是有其不可磨灭的正面意义的。

古人是怎么样读书的呢?看看下面几个读书人的故事。

1、凿壁借光

西汉末年有一个人叫匡衡,家中世世代代务农,家庭非常贫困,而这个农家出生的匡衡,却是十分喜爱读书。由于家穷,他买不起书来读。

后来匡衡听说附近有一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他就请求到这户人家去做杂工,并对主人说:“我来这里干活是为了能读到书,只要主人家您肯把藏书借给我读,就算是我的工钱吧。”主人家答应了,于是匡衡可以从主人家借书来读。

可是晚上的时候看书要点灯,而他穷得买不起灯油,幸亏他隔壁的人家很富裕,每天夜里都灯火通明。匡衡就在墙中挖了一只一只小洞,有一丝光线透了出来。他就蹲在小洞旁边,凭借着这点微光来读书。

后来经过多年的苦读,匡衡在汉元帝时位至丞相。

当当11.11提前放价,图书5折抢

当当智能小程序

2、如悬梁

汉朝有一个人叫孙敬,他非常好学,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经常读到三更半夜。他为了不让自己困了打盹,就拿来一条绳子,一头把它拴在屋檐上,另一头则捆住自己的头发。如果自己读书疲劳打盹,只要头一晃动,绳子就会拉扯头发,扯痛头皮,人马上就清醒过来了。

通过如此不断地努力学习,后来孙敬成为了一位大儒。

3、如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自认为学有所成,然后去秦国游说秦王,可是秦王并没有任用他。他只好灰溜溜的回到韩国的家中。家人看见他困顿的样子,“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见世态如此炎凉,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毅然发奋读书。

他深夜读书,有时实在疲倦要打瞌睡,他用锥子去刺大腿,直刺得大腿鲜血直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驱除睡意。这样他继续读书学习,后来成为了统帅六国相印的著名政治家。

4、如囊萤

晋朝时期有个读书人叫车胤,,就非常的刻苦好学,但是他的家庭条件就跟凿壁借光的匡衡一样,非常的穷困,没钱买不起灯油,晚上无法读书。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看见了暗夜中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突发奇想。于是他捕捉了许多萤火虫,把它们装进沙囊里,沙囊就像一把小手电筒。车胤通过萤火虫所放出的光亮,认真的读书,自此学识与日俱增,后来官至吏部尚书。

5、如映雪。

晋朝有一个名叫孙康的读书人,家里很贫穷,同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透过大地上映出的雪光读书。他就这样冬天在屋外不顾严寒,孜孜不倦地读书。他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位饱学之士,后来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6、书非借不能读

清朝的大才子袁枚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很难得到书来读。有个姓张的人有很多藏书,他就到张家去借,可是别人不肯借。由于求学心迫切,而书不易得,一旦借到书,怕主人催还,所以会认真而快速地读,并且把读过的书认真地记忆在心中。后来做了官以后,有钱买书了,反而常常束之高阁。所以他感慨“书非借不能读”。

贫穷读不起书不是借口,无钱点灯也不是不学习的借口。只要自己有决心去做一件事,困难总是有办法可以克服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