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曾经的李学生 如今的2万多人 “商丘好人”从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

曾经的李学生 如今的2万多人 “商丘好人”从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

时间:2019-05-01 11:32:02

相关推荐

曾经的李学生 如今的2万多人 “商丘好人”从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

李学生牺牲时,在夏邑当副县长的曹凤礼很是佩服,只是他没有想到之后,他会以“制片人”的身份来还原一个英雄李学生。让丢失了的文化之魂重新找回来,这是他拍摄《李学生》的初衷。电影拍摄完后,他看了四次,哭了四次。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李长需/文 商丘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李恒/图

“出品”的台长,看一回哭一回

“李学生,你就是小偷。”站在李学生的墓前,张兰泣不成声,她狠狠地拍了拍自己的心口,然后哭着说了句:“没了!”

电影《李学生》临近结尾的这一幕,让商丘电视台记者李恒习惯性地端起镜头,他要抓拍一些观众的眼泪。只不过,这一次,他抓拍的是自己的同事。 这是一次小规模的放映,在商丘电视台演播大厅,李恒的同事们,聚集到一块儿,收看他们自己出品的《李学生》。 李恒很满意,拍到了不少想要的镜头。就在准备收起相机的时候,他发现,有个中年男人,在偷偷地抹眼泪。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台长曹凤礼。 他端起相机,留下了一个不一样的台长形象。这是他第二次拍抹眼泪的台长。第一次,是在温州举行的《李学生》首映式上。 坐在记者面前,当李恒给记者翻看这张“独家照片”时,曹凤礼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但他承认,自己是看一回哭一回。从温州首映,到台里审片、台里试映,再到省里审片,他看了四次,哭了四次。 能让他哭四次的镜头,一共有四个:张兰给李学生送毛衣,李学生拒绝;李学生抢救完煤气罐出来,张兰抱着他时;火车前救小孩的瞬间;张兰在李学生的墓前说“小偷”时。 最让曹凤礼感动的,是第四个镜头。张兰说李学生是小偷,曹凤礼解读,这是一个双关。李学生初到温州,在火车站遇到偷张兰包的小偷,反被小偷诬陷为小偷,从而让张兰误会他是一个“小偷”;后来,李学生在夜市上捡到张兰的包,“小偷”误会冰释,但李学生又成了“小偷”,他“偷”走了张兰的心。这也是张兰在李学生墓前说他是“小偷”的原因。 “这是一个伟大的小偷,这是一个偷人心的小偷。”曹凤礼说,10个人看这个镜头,就有10个人哭。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审片时,请了四个专家,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其中,73岁的影评专家韩宇宏说:“我已经70多岁了,早过了激动冲动的年龄,一生阅片无数,能让我感动的只有4部片子。《李学生》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部电影,纸巾我都擦湿了一堆。”

现在的文化把人的魂都玩丢了

在电影《李学生》的宣传册上,商丘广播电视台是摄制者之一;作为商丘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的曹凤礼,则是出品人之一、策划之一。

前,当李学生在温州救人牺牲之际,在夏邑县当副县长的曹凤礼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会和李学生有交集。即便后来调到商丘市委宣传部,接触过诸多关于李学生的报道,但也没有想到会成为《李学生》的出品人。 “拍这个电影,他们找到我时,起初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拍摄。”曹凤礼说。 说起拍摄初衷,曹凤礼说主要有三个:第一,一段时间以来,电影、电视一直在表现娱乐至死的精神,不少电视节目,玩得让人的魂儿都丢掉了。这种文化现象传递不出什么价值观,是个让人担忧的发展方向。 第二,随着网络新兴媒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抹黑英雄、诋毁偶像、摧毁人心的网络作品,让人们找不到人生坐标。这种反传统反文化的现象发展下去,也很危险。 第三,长期做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一直坚持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多元价值观面前,不能迷失方向。正是这样的定位,让曹凤礼关注起商丘的“好人现象”。 曹凤礼说,商丘建立了动态“商丘好人”库,开通了“商丘好人网”,成立了“商丘好人”帮扶协会,据统计,涌现出两万多“商丘好人”,商丘电视台也正在拍摄200部“商丘好人”短片,来弘扬“好人正能量”。而作为“商丘好人”的发轫者李学生,是“商丘好人”的优秀代表,也是较早涌现的典型。他不仅是商丘人的英雄,也是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一个有英雄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灵魂的向导。 “我们应该致敬英雄,不负使命,承担主流媒体的责任,汇聚起中原奋进河南出彩的力量。”曹凤礼说,这也是他们用电影呈现李学生英雄事迹的最主要的初衷。

礼敬英雄 让英雄重生

决定拍摄《李学生》时,曹凤礼并没有考虑过电影的成本问题。无论赚或赔,他都把这次拍摄当成了一种礼敬英雄的行为。

前,正在夏邑县当副县长的曹凤礼听到李学生的事迹时,就觉得李学生这个人“不得了”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李学生救第一个孩子,靠个人的冲动还可以理解;但救第二个孩子就有点难以理解了:火车近在眼前,明知道不行了还是要不顾自己的性命冲上去,这显然不是个人冲动的原因,而是长期的人性修养所致。这是一个真英雄。 礼敬英雄,让英雄重生,这或许更有意义。最起码,它更有助于“商丘好人”工程的建设。 商丘的“好人现象”,由李学生发轫,发展到今天的2万多人,犹如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森林;而今,再由“好人现象”发展到“好人风尚”,已成宏大气象:3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1人荣登“河南好人榜”,10人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道德模范提名奖。 这一切,都离不开商丘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商丘好人文化”建设。除了规划建设“商丘好人”主体公园,还建立了“商丘好人”导向机制、选树机制、礼敬机制、帮扶机制等六大机制。 曹凤礼通过拍摄电影礼敬英雄的举动,也正契合了商丘市打造“商丘好人文化”的举措。

正能量和票房并不是排斥关系

在《李学生》的拍摄中,坚持了三个原则,即“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

曹凤礼说,选择小成本投入,这是鉴于自身的实力定位。不找实力雄厚的大牌公司,不找大牌明星,小成本拍摄,小成本制作,但对合作对象也要进行各项考察。 虽然坚持小成本,但影片拍摄并没有放弃大情怀。要把李学生放在中华优秀文化最好的诠释者上,他的勤劳善良、他的见义勇为、他的诚实守信,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第一个高度。 第二个高度,没有把他放在生活琐事、卿卿我我的小事之上,坚持表现他的家国情怀,视企业为家,与人为善,帮助熟悉不熟悉的人,表现出他既是一个平凡人,但又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 在电影中,依旧坚持传递正能量的路径。有人担心,正能量的电影或许意味着票房的问题。但曹凤礼认为,正能量和票房并不是排斥关系,如果导向正确,如果能调动更好的艺术方式和方法,同样会有人气和市场。人人都有一个英雄,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英雄,只要把英雄塑造好,人们还是会喜欢的。 在电影中,剧组给李学生安排了并不存在的爱情戏,这并不影响李学生的英雄形象;设计了一个对比人物,反衬李学生的个人品性。这些情节丰富了李学生的形象,也显得更有人情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