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李白的《月下独酌》 你不能只知道“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的《月下独酌》 你不能只知道“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时间:2018-11-13 07:22:42

相关推荐

李白的《月下独酌》 你不能只知道“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唐诗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咏酒诗,更有不少的精彩诗篇都是诗人酒后所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李白的《月下独酌》就是一首酒醉后的精彩诗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奇思妙想,就是李白,若不在醉中,也很难想像得出来 。

李白的这组《月下独酌》共四首,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其中以第一首流传最广。诗中流露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孤寂忧愁,而邀月为伴的奇思妙想,生出的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直为后人传诵。

今天悟空和大家分享的却不是这首著名的诗歌,而是《月下独酌》这组诗的第二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下独酌-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首诗不像第一首诗那样通过环境渲染来表达诗人孤寂的心情,就像一幕自导自演的独角戏,通篇都是诗人的独白。这首诗更像是一篇议论文,观点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爱酒之意。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诗的开头三句,从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起,说明天地也爱酒,得出“人不爱酒,愧对天地”的结论。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中间两句又说圣贤和神仙都爱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最后两句说的是饮酒的最高境界。这种通大道,合自然的酒中之趣,是不能对不喝酒的人说的。

这首诗简直就是一首说理诗。然而诗人毕竟是诗人,而且是醉酒的诗人。虽说是说理,然而却十分不合逻辑,反倒像是在胡搅蛮缠,让人觉得十分有趣。这哪里是在说理,明明是在抒情,抒的是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之情。爱得哪里是酒,而是这“酒中之趣”,正是这种醒时难以言传的情怀。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中点评此诗:

此种语太庸近,疑非太白作。

但是悟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李白的诗作风格多样,有辞藻华丽,也有质朴清新。虽说这首诗语言庸俗近乎打油诗,但这样的语言风格在李白的作品中也不是独此一家。像《赠汪伦》中的“李白乘舟将欲行”,《戏赠杜甫》中的“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都是这种日常口语入诗,且诙谐幽默的风格。

然而无论这首诗是否为李白所作,诗中透露出来的爱酒之情确实和李白的一贯风格一致,要不然也不会把这首诗归之于《月下独酌》这组诗中,可见李白爱酒爱月世人皆知。

李白爱月是因为月亮高洁明亮,与他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符。而李白为什么爱酒呢?可能是因为酒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吧。按照西方文化的说法,酒神精神代表狂醉、热情、享乐、反抗、追求自由和表现生命与自我本能等。其中心精神就是放松身心,追求精神自由 。这种精神,是一种追求表现心灵自由的艺术,一种浪漫的、超尘脱俗的 、自由的精神境界。

李白的偶像陶渊明,也是一个能酒善诗的大家 。他在诗中说道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

陶渊明已将饮酒提高到哲理的层次,这对李白的影响不可说不大。酒已经浸入李白的灵魂,也陶醉了千百年来读他诗的每一个人。

就像葛景春先生所说:

唐诗中充满了酒文化的精神。……酒文化精神和我国儒家的和乐认同精神 、道家愤世疾俗的逍遥自由精神及佛禅的超尘脱俗的遗世独立精神是相一致的。其中心精神就是解放心灵束缚,追求精神自由和激发创造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唐诗中浸透着尚侠重义、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浸透着大胆揭露黑暗现实 、追求思想解放的批判精神,浸透着超越现实束缚、积极争取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浸透着昂扬奋发、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与酒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 。

这段话完美地解释了唐诗与酒的关系,也为我们解读李白的酒后诗提供了思路。让我们更加理解李白诗中那种放浪不羁的浪漫、那种追求自由 、展示个性、追求独立人格的解放精神。这就是酒带来的诗的风采,也是大唐时代精神的风采。

诗酒风流,一直是国人对中国文人潇洒人格的一种赞美。读了诗仙的《月下独酌》,读者朋友们,难道您不想浮一大白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