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人不愿意爱人下泪

人不愿意爱人下泪

时间:2022-02-02 10:06:51

相关推荐

人不愿意爱人下泪

人,是思想的存在。思想,是人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所在。

人的思想总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一般常识。但是,真正深入到人的灵魂最深刻处的睿智思想者的思想,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理解的。这是我读鲁迅先生《华盖集·杂感》篇的一个明显认知与深刻感受。

“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战友乱发的流弹,病菌的并无恶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

这即是大家熟知的一个“鲁迅箴言”,就出自这篇《杂感》,是为这篇《杂感》第一个思想层次内容的终结段落。一般读来,没有不理解的,也都称赞写得好,写得精妙。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呢?怕是多数人就没有再前进一步了;专家学者在讲解评点这个层次的表达与思想时,也是不无感到困难的,甚至避而不言,把话语思想转入该篇的下一个思想表达层次。对此,我则要迎难而上,尝试做出自己的接近鲁迅先生的理解与把握。

“杂感”者何也?一般为即时性的“杂思杂想”,但在鲁迅先生则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综合而又深刻聚焦的思想。如果说整个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执着战斗的现在主义者精神”,那么,这第一个思想层次所表达的就是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基于历史发展而来的“现在形象”——从195月鲁迅先生到北京,直至写作这篇《杂感》的1925年5月,这样一个“现在时”的中国,不恰恰就是“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战友乱发的流弹,病菌的并无恶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的“杀戮与悲苦”的时代吗?“悲苦之死”的形象,就是当时苦难中国在鲁迅杂文笔下的一个特别形象——“现在形象”。

在这样一个“现在形象”之前,鲁迅先生特别突出了一个“无泪的人”——一个于苦难中国存在的“执着战斗的现在主义者”:“人大抵不愿意爱人下泪。但临死之际,可能也不愿意爱人为你下泪么?无泪的人无论何时,都不愿意爱人下泪,并且连血也不要:他拒绝一切为他的哭泣和灭亡。”“爱人”是谁呢?是否象征苦难的祖国呢?

“人被杀于万众聚观之中,比被杀在‘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快活,因为它可以妄想,博得观众中的或人的眼泪。但是,无泪的人无论被杀在什么所在,于他并无不同。”于此之中,不是有北京菜市口斩杀普通罪犯与革命者被杀戮的对比?

“杀了无泪的人,一定连血也不见。爱人不觉他被杀之惨,仇人也终于得不到杀他之乐:这是他的报恩和复仇。”我想,这该是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以来牺牲的“战士”的一种特别笔法之描写。

如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苦难中国的形象,以及为拯救苦难中国而献身的“无泪的人”——革命先烈的形象,就在鲁迅“杂感”中别样一种形式地展现给我们了。——革命战士——“执着战斗的现在主义者”,是流血而不流泪的,而“不愿意爱人下泪”则更是意味深长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