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不合群未必是件坏事 家长要理性看待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不合群未必是件坏事 家长要理性看待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时间:2020-02-29 01:25:05

相关推荐

不合群未必是件坏事 家长要理性看待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文章/育雅

编辑/育雅

孩子们的暑假开始之后,小区里就多了很多孩子的身影,有些家长也会陪伴在孩子左右,看着孩子们玩耍,有点孩子天生社交能力强,很快速地能让自己融入集体,有的孩子因为自己自身性格的原因,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大家玩,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不合群的现象,会感到焦急,因此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看上不去不那么"另类",很多家长会强迫孩子社交,加入集体,有些伴随着一些打击孩子的言语强制孩子做出改变。被贴上"内向"标签的孩子,其实有意无意都会接收到家长投递来不合群,不善交际的信息,久而久之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善交际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封闭。

内向不是孩子的缺陷,是孩子的性格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要先摆正自己固有观念,大部分家长认为内向就是一种性格上面的缺陷,不爱说话不善与人交流缺乏社交的能力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由于家长自己的固有观念给孩子传递的也是这样错误的观念。

其实有外向的孩子,就会有内向的孩子,只是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不一样所以做出的举动社交的能力也不相同,对待事情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家长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主观地认为内向对孩子的成长就是不好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Jonathon Cheek通过很多实例研究以及数据分析得出,内向的孩子一般分为4个类型:思考型内向,社交型内向,焦虑型内向,克制型内向。并且Jonathon教授认为内向属于人的一种性格,并不是缺陷,是一种正常不过的心理现象。

思考型内向的人比较喜欢自己思考问题,善于自我反思,他们的分享欲望比较弱不喜欢跟别人诉说自己的看法。

社交型内向的人对自己的社交圈子要求比较高,他们觉得朋友不在数量更追求质量,在小的社交圈子会让他们比较舒服。

焦虑型内向的人比较害怕去人多的地方,在人多的场合会不敢说话,因为他们很怕尴尬,害怕自己成为冷场王,对别人的想法十分在意。

克制型内向的人也就是人们场所的慢热,做事或者是与人交往的时候更倾向于自己先思考,有把握了之后才会选择出击,谋定而后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理性客观的看待孩子内向的性格,其实内向的孩子性格也有很多的优势,只是家长没有发现,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就急着想要孩子改变。

内向的孩子有哪些潜在优势?

1、 做事更加专注

内向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容易被干涉打扰,这样的孩子做事的时候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全神贯注地做好它。

2、 人际关系更为稳定

一般内向的孩子身边的朋友比较少,能够聊得来的朋友屈指可数,因为这样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看重的是朋友的质量,几乎交到的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人际关系比较稳定。

有时候孩子不合群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家长不必给孩子贴上不善交际内向的标签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真的存在社交方面的问题,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对于社交圈子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家长要正视孩子性格的差异,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引导。

家长该如何引导?

1、 用提醒的方式让孩子尝试去融入环境

有些孩子不加入集体当中去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那个意识,家长不用着急给孩子发号施令强迫孩子加入集体,可以侧面提醒孩子,引起孩子对同龄集体的兴趣,比如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短片,动画等等,让孩子尝试着去融入环境。

2、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

家长在对孩子有提醒引导之后,尽可能把选择的权利给孩子自己,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合群让孩子去跟别人玩,这样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家长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对家长的建议也更能够听进去,有所思考。

3、 理解孩子的选择,多鼓励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待社交圈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家长只需要正向的引导不用过分干涉其中,在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后家长尽可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必要的时候也要给孩子一些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鼓励。

总结

面对内向的孩子家长在教育的时候更需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孩子对于集体的选择,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对孩子的性格也要支持理解,不要总以家长自己主观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内心,要客观看待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