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辞微意隐感慨深——李商隐《锦瑟》诗臆说

辞微意隐感慨深——李商隐《锦瑟》诗臆说

时间:2020-02-02 10:18:13

相关推荐

辞微意隐感慨深——李商隐《锦瑟》诗臆说

辞微意隐感慨深——李商隐《锦瑟》诗臆说

《锦瑟》是李商隐七律中的名篇,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绝。然而对它的旨意,历来读者却解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追念令狐楚家名叫“锦瑟”的婢女,有人以为是“感士不遇”,有人则认为是描摹音乐……现在一般认为,此诗可能写于作者晚年,是作者回顾往事、对自己一生遭遇坎坷而发抒的深沉感慨,尽管措辞微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所寄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篇两句亦比亦兴,既是就眼前之物起兴,引出华年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是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亦非凡夫俗子,而是志气凌云的俊彦。瑟无缘无故地制成了五十根弦人也不明不白地活了将近五十年。(李商隐活了四十六岁,这儿说“五十”是取其约数。)因而“美人迟暮”,动了感慨,情不自禁地回首往事,一步步地追忆过去走过的道路,寻觅自己留下的足迹。然而,过去怎么样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近五十年的人生犹如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幻的梦,往事如烟,不可追寻,抱负成虚,黯然神伤。这一联,作者化用了两个典故,营造出一种虚幻迷茫的境界,流露出浓烈的感伤情绪。上句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本意是要说明事实虚幻、物我无分。

作者这里借以比喻往事渺茫难以记省,而人生短促、一事无成之伤感隐约其中。下句事见《十三州志》:“望帝使鳖灵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为德薄,乃委国禅于鳖灵,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望帝是古蜀国君王,名叫杜宇,旧说其死后魂魄不散,化为杜鹃鸟(子规即杜鹃鸟的别称),每当春日将逝之际哀鸣不已,鸣声凄楚动人。作者这里用此典故,是说自己伤痛青春流逝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像望帝托口杜鹃哀鸣寄恨那样,将此悲此愁托付于诗了。颈联紧承颔联,继续回味往事,抒发郁结在心头的悲愤。“沧海月明珠有泪”,自悲身逢圣明之世而仍然埋没不遇。《大戴礼记》云:“蚌蛤龟珠,与月盛虚。”意谓海里蚌珠形状的圆满与否,与它生成时月亮的盈亏有关。月盈则满,月亏则缺。作者这里借蚌珠在月盈之时不得圆润而伤心落泪,暗喻自己身处圣明之世而冷落不遇的遗恨。

“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化用中唐诗人戴叔伦之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意谓宝玉掩没于地,如逢丽日当空,其上会生出烟云,但远看分明,近看则无,所谓可望而不可及。戴叔伦用此形容诗的意境,而李商隐则以此来比喻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犹如蓝田云烟,可以想望而难以实现。理想幻灭,年华流逝,怀才不遇,这就是“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内涵,真是往事不堪回首!每思及此,诗人便哀怨不已,愁苦难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句,就是反映了作者不甘没落而又无法解脱苦闷的心理意绪,在怅然若失的情态中显示出了“往日不可追”的无穷伤痛。这是一首律诗,诗不长,只七言八句,但意韵却极为丰富。作者围绕对一生遭遇的回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自己人生路上的坎坷曲折和因此而产生的幽怨感伤,反映出了身处唐朝晚期的诗人在黑暗社会的重重压抑之下难以舒展的心境和难免遭到扼杀的悲剧命运。情调不免略嫌低沉,但确实反映了作者的苦闷心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使历来难以数计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流连忘返,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主要体现在中间的两联。中间两联系作者追思年华,从内容上讲是整首诗的核心。然而这四句诗追怀往昔,并没有具体指实日期事件,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描绘出了“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清丽、静谧、迷幻而又含带凄伤的画面,象征自己的遇际、暗喻自己的心境,让读者去揣测、寻味作者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把握隐伏在这画面深处的情感内涵。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融为一体,因而使人感到隐晦难解。

其实,尽管诗人喻指的事件、意旨不很明确,但诗歌所流露出的感伤情调却是明显无疑的。因而,许多读者虽然对这首诗的旨意不甚明了,但依然为它的情调、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记得南斯拉夫影片《桥》当中的工程师说过,当他造完一座桥以后,就再也不去欣赏它了。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一个人追求某个目标或进行某种艺术创造,其最大的乐趣往往在追求或创造的过程之中。我想,人们之所以对李商隐《锦瑟》一类旨意隐晦而艺术精湛的诗歌爱不释手,或许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吧。

有必要指出的是,李商隐之所以采用这种含蓄隐晦的手法,与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斗争和文学形势有关。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加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直到25岁离开。令狐楚是牛党要人,地位显赫,宪宗时曾位至宰相。大和七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失去了依靠,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得到赏识,并成了王茂元的东床快婿。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

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宏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一个权要人物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这次意外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怀恐惧,曾表示“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但牛党并未就此放他过门。李商隐一生仕宦失意,主要就是受了党争的牵累。他对此既深为悲愤,又满怀畏惧。因此,他有时即使有些思想想法,也不敢在诗中明言直说,怕因之罹祸,而往往用象征、暗喻等手法表达。再者,李商隐所处的晚唐,唐诗已发展到了相当可观的地步,诗的各种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在前人多方开拓、多方建树的情况下,实在已难以为继。李商隐对此并未望而却步,而是力求在吸收前人长处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继承了《诗经》、《楚辞》以来的比兴传统,刻意追求寄托的深远和意境的含蓄,所以经常运用象征、比兴、典故等手法,而将主旨掩藏其中。

因而他的一些诗韵味深长,耐人寻味。但有时因过于含蓄,不免流入晦涩,诚如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所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也感叹李商隐的有些诗寄托隐微,难以解索,没有人能像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为《周礼》、《易》等深奥难解的经书作注那样来注释李诗。我们赞赏、钦佩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但对这一点总不免有些惋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