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如何解决留学生人才流失问题?1000年前 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如何解决留学生人才流失问题?1000年前 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时间:2020-05-12 01:33:10

相关推荐

如何解决留学生人才流失问题?1000年前 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北大才子”胡士泰?他于北大毕业后留学澳洲,随后加入澳大利亚国籍,担任澳洲力拓矿业集团中国区代表,在他任职的六年内,游走于中国钢铁业高管之间,套取国内机密信息,让中国钢铁业净损失高达7000亿。

从胡士泰,到之前的中科大毕业的“万里投毒”黎女士,再到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跑步女”郭女士,他们的人生轨迹何其相似,全都是中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然后去国外留学,然后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外国国籍,任职于外国公司。不仅仅是他们,如今有很多大学生出国留学,为了高收入高福利,最后也留在了国外,当起了“假外国人”,导致中国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失,令人痛心不已。

都说“宁恋故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可是有几个留学生能做到?许多留学生最终报答的,不是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而是异国他乡给他们的福利待遇。

难怪有人感慨,如今国内的很多顶尖大学都快成了欧美国家的委培学校了,很多顶尖学生和学者都去了欧美,国家培养了那么多年的人才,最后却被别的国家收割了,都去帮欧美国家搞建设去了,对中国有什么用?百害而无一利!

大家说说,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这些人本身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我们给予人才的待遇和福利不高?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出了问题?

其实早在1000年前的宋朝,我们就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因为这些一去不返,甚至为他国效力的留学生,让我想起历史上一个叛宋投夏的人物——张元。

他原为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今陕西华阴人),本姓张,名不详,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在北宋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7年),他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改名为张元,并被李元昊委以重任。

在屡试不第后,他便在无比愤懑之中,背叛了母国,跑去给敌国出谋划策去了,最后帮助西夏屡次大败宋国,成为很多人唾骂的对象。不要小看人的报复心,一个在母国郁郁不得志的人,一个怀才不遇、愤而投敌的人,一旦投靠他国,才干抱负得以施展,对付起自己的母国来,是最为绝情的,也是杀伤力最大的。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年)的好水川之战中,张元辅助李元昊大败任福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张元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

其素怀功名,以灭宋为志,力劝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契丹,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

为了避免再出现第二个张元,此后宋朝便频繁开科纳士,扩大殿试规模,增加进士人数,不拘一格,有才必用,这才有效地避免了自己培养的人才为他国所用,并在对夏作战中最终占得了优势和上风。

对于国内流失的人才,我们能否从历史上宋朝的这些有效的应对措施中获得某些经验和教训呢?

其实,经验和教训就是:

1、从本科到博士,需要普遍扩招,并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

2、不拘一格,有才必用,提高人才的待遇,完善人才的提拔和晋升机制。

只有人尽其才,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人才留下来,留在国内,为国效力。

毕竟,无论古今中外,只有人才,才是真正的战略资源。

作者:王树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