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 为何至今仍不发掘?专家勘测后给出答案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 为何至今仍不发掘?专家勘测后给出答案

时间:2024-06-28 10:45:53

相关推荐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 为何至今仍不发掘?专家勘测后给出答案

引言

自古以来,丧葬礼仪作为礼法表象,伴随阶级而生。王孙贵族不仅生前一生显赫,还要将这显赫带到地下。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们,更是自登基起便大兴土木,修建了可以媲美地上宫殿的华丽陵墓。秦始皇陵便是其中规模最大的陵墓之一。根据《史记》所记载,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奢华无边的皇家陵墓里,藏有无数奇珍异宝、古玩文物,自然也引来了无数盗墓者的觊觎。为了这些数量惊人的财富,盗墓者不惜铤而走险,史书上对此类事件也常有记载。秦始皇陵规模如此宏大,其中所放置的财宝更是价值连城,那么是否有盗墓者进入其中盗窃过呢?

▲秦始皇陵外景

01

话说秦朝末年,楚汉争霸。项羽在与刘邦军队对峙于广陵地区之时,当众宣读了项羽的十宗罪名,其中之一就是说项羽指挥自己的兵将焚烧秦皇宫殿,盗掘秦皇地宫,掠夺财物无数,并且尽数据为己有。

汉代著名学士刘向在《谏营昌陵疏》一文中也曾叙述此事,不过刘向的说法略有不同:秦始皇嬴政的陵寝修于骊山,当时的起义军攻到这一地区时,陵寝尚未竣工。项羽令人将地面宫殿庙宇纵火烧尽,当时就有很多人前往挖掘寻宝。后来有个放羊的小孩子在这附近弄丢了羊,丢失的羊凑巧跑到了地宫中。来这里找羊的人们拿着火炬进入了地宫,却因不小心导致失火,将秦始皇嬴政的棺椁焚烧殆尽。

▲项羽剧照

班固所著《汉书.刘向传》中对于此事的叙述则更为详尽,对于项羽派遣进行挖掘的人数和时间都一一描述。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渭水注》中,是这样写的:“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后来,在唐朝以及五代十国时期也都出现过盗墓者盗掘秦始皇陵的记载,只是项羽名声最大,在民间还流传着相关的绘声绘色的故事。

古代的各类史料对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墓”这一事件有很多描述和记载,看起来证据十分充足,所以古代的史学家们不但很少提出质疑,反而不断加以援引。令后人看来,摧毁并盗掘秦始皇陵的人就是项羽无疑。

▲秦始皇画像

02

但是,上个世纪70年代,现代考古学家对此提出了疑问。产生这种疑问的原因是:骊山附近挖掘出了保存十分完整的兵俑和铜质车马——既然史书上都记载项羽焚烧宫殿,洗劫地宫,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不去摧毁这些象征着秦皇权力的器物?让我们暂且抛开史料记载看事实,我国现代考古学家从秦始皇陵地宫附近挖掘出来的铜制马车有不少贵重饰品,它们并无丝毫被损坏的痕迹。这一事实也直指前文提出的问题——项羽为什么不取走这些贵重物品?

考古工作不能方向单一,需要进行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调查,所以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们就联合对历山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考察。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帝宫中的江海河流是由水银汇聚而成,这次对土壤的考察就是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泥土中的水银

勘测结果表明,从皇陵正中央位置获取的土壤样本,所含的水银标准超过普通土质近300倍,并且大面积分布。而这种反常的水银超标,就是由于地宫中“江河湖海”中的水银挥发导致。同时这一检测结果,从侧面证明了地宫仍然处于封闭状态,因为只有在长久的封闭中,水银才会影响到附近的土壤。如果当初项羽确实将地宫损毁,那么秦始皇陵早就暴露在空气中,水银也会很快随之挥发,考古学家们如今也就不会检测到有大量的水银弥散在土壤里。

03

此外还有一个佐证:至今,从未发现过来自秦始皇地宫的文物。虽然有一些当地百姓捡到过铜质器物,但都不能证明它们来自于秦始皇的地宫。其实史料中的记载也有不少可疑之处,如果项羽已经将秦始皇陵破坏并洗劫,那么空空如也的地宫对后世的盗墓者们还有什么吸引力呢?可见就在古时,也有不少人并不相信项羽盗掘了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内部的兵马俑

所以项羽盗取秦始皇陵的另一种真相可能是:由于秦始皇陵构造复杂,机关重重,当时项羽就算有心想要挖掘恐怕也难以得偿所愿。所以他愤而烧掉秦始皇陵墓的地面建筑,带走了能够找到的所有财宝,而这一行为便让大家误认为秦始皇陵的地宫已被盗掘破坏。

专家表示,事实上,项羽很有可能是清白的。因为司马迁并未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过此事,只是在《高祖本纪》中记载了刘邦列出项羽罪行:“掘始皇帝冢。”而刘邦此言又是否属实?项羽和刘邦争霸天下,实乃不共戴天之仇敌,在他们之间相互诋毁造谣也属正常。

▲刘邦剧照

结语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没有被盗窃过?如果有又是谁人所为?如今对秦始皇陵的开发更侧重于保护,所以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对之进行大规模发掘。这个谜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概还不会解开,不过真相终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史记》

《水经·渭水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